1月6日,由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裝備專項項目「微型流化床等溫微分流(氣)固相反應分析儀研發與應用示範」的年度研討會在位於北京召開。李洪鐘院士、嶽光溪院士、郭佔成教授、胡遷林教授、朱明凱高級工程師、陳煥文教授等專家組成員以及科技部條財司和中科院計財局的有關負責同志應邀出席,本項目各任務負責人及研究骨幹共4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項目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嶽光溪院士主持。項目負責人許光文研究員首先匯報了項目年度總體進展情況和實施過程中還需克服的技術問題,隨後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任務承擔單位代表匯報了其承擔的串級流固相反應分級與原位測試任務的進展情況。該項目在2011-2012年形成了升級的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產品,增加了對韓國SK公司、重慶大學、新疆大學的應用銷售,在串級反應原位解耦方法、微型流化床反應在線顆粒採樣、液體原料在線進樣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形成了創新的應用功能拓展儀器方案。
聽取匯報後,專家組就流固相反應分析方法的發展,本項目的創新、競爭力和潛在應用,需要突破的重要技術問題等展開了深入討論。在充分肯定項目研究內容的自主創新性和研發儀器對於以煤炭利用等為代表的重大流程工業技術的研發所具有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明確強調在突破技術難題的同時,要強化儀器生產的工程建設能力、實現儀器製備與使用的規範化,建議明確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的應用範圍,提煉對於快速、慢速等特殊反應的測試所存在的挑戰,創新解決方案。
科技部條財司孫增奇、馬晉並兩位處長作了總結講話,他們對過程工程所在項目儀器研製及推廣應用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給予高度評價,希望該項目能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項目中成為項目產品化和推廣應用的典範,同時對項目實施提出了「加強工程化和可靠生產工藝建立、明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規避、發揮『兩組一委』作用、緊密項目任務間配合、重視儀器經濟性與功能的競爭優勢」等要求建議。
研討會結束後,所有參會人員參觀了依託過程工程所重大科學儀器專項項目而建立的「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工程中心」。工程中心位於北京市大興縣城內,主要承擔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的組裝和調試工作,以支撐項目所研製儀器產業化生產能力的形成。
會議現場
會後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