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粒流化床技術用於汙水處理中的研究

2020-12-13 中國水網

熱點專題:水處理07熱點分析 08商機預測

一、汙水處理背景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

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汙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汙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以西安市為例,2000年西安市建成區面積已達187k,人口326萬。根據《西安市排水規劃(1995年至2010年)》,西安市中心市區分為六個汙水收集系統,現狀汙水排放總量約80萬/d,汙水處理率約34%.

西安市現狀排水服務面積約152.2k,排水管道除老城區及東北郊部分為合流管外,其餘以分流制為主。排水管網總長約835.4km.其中汙水管道490km(包括現狀合流管),普及率67%,雨水管渠345.4km,普及率45%,管渠密度約5.5km/k.目前汙水管網接納城市汙水量約80萬/d,已建成城市汙水處理廠兩座,總處理能力27萬/d,汙水處理率34%,其中北石橋汙水處理廠15萬/d,鄧家村汙水處理廠12萬/d.

同時,西安市是一個水資源缺乏的城市,全市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量不足350,僅為全國和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6和1/20,大大低於國際公認的維持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環境所需1000的臨界值,隨著今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將會影響城市供水。而汙水是一種穩定可靠的、可再生利用的水資源,是解決城市缺水的一條重要途徑,汙水經深度處理後可回用於工礦企業、市政環衛、園林綠化以及城市河道景觀等方面。

二、汙水處理技術現狀

現在的汙水處理一般都採用傳統的汙水處理工藝,採用絮凝沉澱、砂濾系統,設計投加氯化鐵藥劑於A2/O系統終沉池配水井中,強化生物除磷,降低終沉池出水中磷的濃度。沉澱後出水經提升泵站至砂濾池,採用氣水反衝洗濾池,過濾後水至清水池,加壓後進入回用水管網。如西安市鄧家村汙水處理廠,西安市北石橋汙水淨化中心,西安市紡織城汙水處理廠,西安市店子村汙水處理廠等基本上都採用了這種汙水處理系統。

傳統的汙水處理系統中,採用沉澱池進行汙水凝沉澱,它不能形成顆粒凝聚的良好的條件,不能生成團粒型絮凝體,使得固液分離效率很低。
 
 三、汙水處理新技術——造粒流化床汙水處理技術

1、流化床基本概念

當一種流體以不同速度向上通過顆粒床層時,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固定床——當流體的速度較低時,流體只是穿過靜止顆粒之間的空隙而流動,這種床層稱為固定床,如下圖a所示。初始或臨界流化床——當流體的流速增大至一定程度時,顆粒開始鬆動,顆粒位置也在一定的區間內進行調整,床層略有膨脹,但顆粒仍不能自由運動,這時床層處於初始或臨界流化狀態,如下圖b所示;流化床——如果流體的流速升高到全部顆粒剛好懸浮在向上流動的氣體或液體中而能做隨機的運動,此時顆粒與流體之間的摩擦力恰與其淨重力相平衡。此後床層高度L將隨流速提高而升高。這種床層稱為流化床。如下圖cd所示;稀相輸送床——若流速再升高達到某一極限值後,流化床上界面消失,顆粒分散為懸浮在氣流中,並被氣流帶走,這種床層稱為稀相輸送床。如下圖e所示。

不同流速時床層的變化(a)固定床(b)初始或臨界流化床(c)散式流化床(d)聚式流化床(e)輸送床

2、流化床的特點

流化床中的氣固運動狀態很像沸騰著的液體,並且在許多方面表現出類似於液體的性質。流化床具有象液體那樣的流動性能,固體顆粒可從容器壁的小孔噴出。並象液體那樣,從一容器流入另一容器;再如,比床層密度小的物體可很容易的推入床層,而一鬆開,它就彈起並浮在床層表面上;當容器傾斜時,床層的上表面保持水平,而且當兩個床層連通時,它們的床面自行調整至同一水平面;床層中任意兩截面間的壓強變化大致等於這兩截面間單位面積床層的重力。

3、造粒型流化床汙水處理技術

自我造粒流化床是運用化學工學中準穩態操作原理和反應工程理論,結合混凝工程的實踐經驗提出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該技術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初段化學混凝反應在水力混合器中完成,水力停留時間在1min以下;

§自我造粒反應在上向流機械攪拌裝置內完成,機械攪拌強度(G值)在30s-1左右,水力停留時間為10-20min;

§固液分離在自我造粒流化床上部的固液分離區內完成,水力停留時間為5-10min;

§汙泥在分離的同時自動完成濃縮過程,以無機懸浮顆粒為主的體系,分離汙泥含水率可達80%~85%,有機成分和無機懸浮物共存體系,分離汙泥含水率為90~95%;

§分離出水SS濃度通常小於5mg/L,分離區設置強化分離輔助裝置後分離出水SS濃度通常小於1mg/L;

§適用範圍:原水(汙水、廢水)SS濃度1,000-20,000mg/L,COD不大於1,000mg/L.

該技術在特殊設計的一體化裝置得以實現。其主要特點是水力停留時間短,體積小,佔地面積小,適用性廣,使用靈活,處理效率高,可同時完成固液分離和汙泥濃縮。

該技術可廣泛用於高濁度給水處理、高懸浮物濃度廢水處理與回用、水廠和城市汙水廠汙泥濃縮、建築工地廢水處理、災害救助水處理等。
 4、造粒型流化床汙水處理技術的產業化前景

在積極實施《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過程中,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資源再生以及水汙染治理是尤為重要的環節。因此水處理設備的市場容量會大幅度增加,市場競爭將是技術水平、適用性和價格的競爭。採用該技術的系列設備具有技術先進,體積小,成本低的特點,並可按照用戶要求進行生產,在環保設備市場上將具有強競爭力。設備的主要用戶將是中小工業企業的工業用水處理、廢水處理、工業水循環再利用,城鎮中小型給水處理、汙水廠汙泥處理等。

該項技術先後在鄭州黃河花園口(高濁度水處理)、西安鄧家村汙水處理廠(消化汙泥脫水)、陝西略陽鋼鐵廠(煤氣洗滌廢水和選礦廢水處理)、深圳水務公司(沉澱池排泥水處理)進行了半生產性實驗,在此基礎上反覆進行設備改進,申請了《高效固液分離器》發明專利,目前已順利通過發明專利實審,技術得到國家專利局的認定和保護。該專利技術迄今已在西安西郊熱電廠用於衝灰廢水再生回用處理,在西安市北石橋汙水淨化中心用於活性汙泥混合液的分離和汙泥濃縮,在西安市區曲江水廠、山東棗莊市供水總公司、山東濱州市自來水公司用於生產廢水的再生回用處理,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應用效果。因此,該技術具有巨大的市場和產業化前景。

四、造粒流化床技術用於汙水處理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自我造粒型流化床在水處理過程中得到開發應用,尤其是以汙泥脫水和高濁度原水、高濃度廢液的固液分離為目的的造粒流化床研究引起了國內外水處理界的關注。在國外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開始對該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研究成果。然而在國內該技術起步較晚,尚需要繼續完善!

對造粒流化床技術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從實驗或實踐中研究,主要是針對造粒流化床技術應用於實踐的研究。例如,王曉昌教授的《自我造粒型流化床中顆粒流態的試驗測定》以及潘湧章的《造粒流化床技術在洗車廢水回用處理中的實驗研究》等;另一個是進行理論研究,主要是對流化床中顆粒絮凝機理的研究以及對流化床的中固液流動進行模擬計算等。例如,黃廷林教授的《結團體流化床的運動平衡》、以及王曉昌教授的《Kineticstudyoffluidizedpelletbedprocess.Developmentofamathematicalmodel》等。然而,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對該技術的研究主要還是停留在實驗研究上。

五、造粒流化床技術用於汙水處理的應用現狀

由於造粒流化床技術具有能夠高效進行固液分離,它廣泛用於高濁度給水處理、高懸浮物濃度廢水處理與回用、水廠和城市汙水廠汙泥濃縮、建築工地廢水處理、災害救助水處理等。

運用造粒型高效固液分離技術處理高懸浮物濃度工業廢水在以下幾個方面優於傳統處理工藝:

(1)處理效率高,效果好.高效固液分離裝置主體設備的水力停留時間為9min左右,加上前面水泵和管道混合,總水力停留時間在10min以內,遠比傳統處理工藝所需的停留時間短.經這樣短的處理時間,裝置出水濁度已滿足工業回用水質要求.且需要的無機混凝劑投量低於傳統混凝沉澱工藝。

(2)分離汙泥含水率低,無須專門濃縮處理.高效固液分離裝置的分離汙泥脫水性能非常好,在存泥區停留1h以上,汙泥含水率就降到85%以下,無須專門濃縮即可進行最終汙泥處理.

(3)操作靈活性強,能滿足不同處理需要,高效固液分離裝置不僅能進行廢水連續處理,也能進行間歇處理,且抗衝擊負荷能力強,在超過額定負荷50%的情況下也基本上能保證處理水質。

下面以造粒流化床技術在洗車廢水回用處理中的應用為例介紹流化床在處理工業廢水中的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因此洗車業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現在,大小不同的洗車場遍布全國各地,但是多數的洗車場所都沒有設置廢水處理和回收設備,洗車水也只是經過簡單的沉澱後就直接排入市政管道,不僅浪費了水資源,而且還對城市水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汙染。

針對目前洗車業水汙染和水資源浪費的現狀,近年來我國市場上出現了各種洗車廢水回用設備。有的基於多介質過濾器,陶粒吸附過濾器,超濾系統的截留、吸附、篩分原理來實現洗車廢水處理後回用;有的採用常規的隔油沉澱、過濾、消毒方法。雖然經這些設備處理後的出水能達到洗車廢水水質要求,但其共同的缺點是佔地面積大、建設及運行費用都比較高,在投放市場的時候遇到不少困難。

然而,採用造粒流化床技術處理洗車廢水時,洗車廢水經過流化床裝置處理後,出水的水質可達到洗車回用水的排放標準。造粒流化床法產生的汙泥的含水率明顯比常規混凝沉澱法產生的汙泥低,不需要設置汙泥濃縮設備。並且,造粒流化床法與傳統的處理工藝比較,具有佔地面積小、設備結構簡單、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因此將其用於洗車廢水的回用處理,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編輯:張倩

相關焦點

  • 生物流化床處理乙二醇汙水效率高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承擔的大型生物流化床處理乙二醇(EG)汙水工業試驗研究項目日前通過中石化總部組織的技術鑑定。
  • 上海石化開建生物流化床處理PTA汙水試驗項目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上海石化「130立方米/小時生物流化床處理PTA汙水工業試驗項目」開建。該項目在中國石化系統中首次採用生物流化床技術處理PTA汙水,可大幅提升PTA汙水COD(生化需氧量)去除效率和處理負荷,增加汙水處理量,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生產價值。該項目由上海石化環保水務部、中石化洛陽技術研發中心和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研究。
  • 上海石化應用先進生物流化床處理PTA汙水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8日電 由上海石化環保水務部、中國石化洛陽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國石化洛陽工程公司共同研發的
  • 煉油廢水生物流化床處理技術已通過評議
    由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天津大學、洛陽分公司共同承擔的「煉油廢水生物流化床處理技術及設備開發」項目,在河南洛陽通過了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組織的專家評議
  • 汙水處理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
    二、常用城市汙水處理技術介紹和分析  我國城市汙水處理技術從「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開始逐步進行研究。經過「七五」、「八五」 和「九五」期間的努力,我國在城市汙水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成果豐碩。同時,近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也不斷引進國外新的工藝技術。就工藝技術而言,與國際上的差距已經縮小。
  • 汙水處理軟測量技術研究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處理過程中需要檢測大量的水質參數。這些參數用於監測反應器的運行狀態和出水水質,並指導反應器的運行。人工檢測水質參數的方式不能及時地提供反應器的水質信息。在線儀器檢測水質參數的方式雖然可以避免人工檢測的弊端,但是在線檢測化學需氧量等指標的儀器價格較為昂貴,維護成本也高。因此,在線測量儀器難以在小型汙水處理廠、農村汙水處理設施中普及。
  • 連鑄功能耐火材料製造核心技術——造粒工藝
    自20世紀80年代,連鑄三大件採用冷等靜壓成型技術後,造粒工藝就作為一種全新的混練工藝被引入連鑄三大件的製造流程中了。目前,造粒是連鑄三大件製造工藝的核心技術。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造粒工藝流程設計和設備結構設計,才能保障細粉物料後處理加工的有效性,進而獲得性能良好的冷等靜壓成型坯體。
  • HPB技術在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中的創新與實踐
    HPB技術在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中的創新與實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加及汙水收集率的提高,汙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另外,汙水處理廠還面臨著從一級B標準提升至一級A標準、準IV類或更高標準的任務。
  • 鳥糞石在汙水處理脫氮除磷過程中的應用
    雖然鳥糞石在自然界中儲量有限,但是在汙水處理過程中,人們發現會生成鳥糞石晶體:當溶液中含有Mg2+,NH4+以及PO43-,且離子濃度積大於溶度積常數時,會自發形成鳥糞石。隨後鳥糞石結晶技術逐漸被應用於汙水脫氮除磷技術領域,鳥糞石在汙水中的形成機理如下:鳥糞石晶體構型如圖1所示:
  • 山西振動型流化床乾燥機圖片
    山西振動型流化床乾燥機圖片已用於聚氯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尼龍鄰氯苯甲酸、四環素、土黴素、氯黴素、合黴素、肝粉、糖粉、***、***等物料的乾燥。已用於硫酸銨、、氟化鈉、胺基酸、酐酪素、聚丙烯樹脂、酚醛樹脂等物料的乾燥。已用於欽、代森鋅、顏料、染料、硅藻土、腐植酸鈉、腐植酸等物料的乾燥。
  • 汙水處理知識篇:MBBR工藝生物流化床填料參數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MBBR工藝目前已經成為成熟的汙水處理工藝,像活性汙泥法一樣,MBBR工藝充分利用整個反應池來供生物質生長,本文主要講解其中的生物流化床填料參數。活性生物懸浮填料(流化床填料)是一種新型生物活性載體,它採用科學配方,根據不同水質需求,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不同種類有利於微生物快速成附著生長的微量元素,經過特殊工藝改性、構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積大、親水性好、流動性好、生物活性高、易掛膜、處理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 水產養殖中,汙水不能隨便排放,汙水處理措施必不可少
    在靠近湖泊海洋的地方建造人工養殖池進行養殖,池中的水需要定期更換,以前水產養殖的廢水會直接排放到海洋湖泊之中,這樣對養殖企業來說節省了大量的成本,但對於環境卻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增大,這類養殖汙水必須要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之後才能排放。
  • 汙泥幹化焚燒技術研究及應用
    關鍵詞 汙泥 幹化焚燒 一體化流程 環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的產量日益增多,汙水在處理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懸浮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汙泥。汙泥的成分較為複雜,若任意堆放將會對人類及動植物的健康造成較大影響。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是汙泥處理的基本原則。汙泥焚燒技術具有處理速度快、減量化程度高、能源可再利用等優點,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
  • 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及其在汙水處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2 微生物固定化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2.1 處理氨氮廢水微生物去除氨氮需經過好氧硝化、厭氧(缺氧)反硝化兩個階段。硝化菌、脫氮菌的增殖速度慢,要想提高去除率,必須有較長的停留時間和較高的細菌濃度,而用固定化細胞技術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 生物流化床技術變廢水為景觀用水
    天津濱海新區又添新溼地 生物流化床技術變廢水為景觀用水   一項充分利用生物膜法和傳統活性汙泥法結合,被稱為「生物流化床
  •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首創「生物質循環流化床氣化發電技術」
    (2)大型CFB氣化爐對原料通用性的研究;改進CFB氣化爐結構使其可以用於不同的生物質原料,包括秸稈、穀殼、木屑等,為研究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的設計方法提供基礎。  (3)焦油裂解處理技術的研究;研究焦油熱裂解和催化裂解的機理,減少燃氣中焦油含量並提高氣化效率,減輕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中的二次汙染問題,提高其實用性。  (4)研究低熱值燃氣機組的運行特性及其提高效率的關鍵;探索柴油機改裝為低熱值氣體機組方法。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22個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對於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汙水處理技術。有實驗研究顯示,採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汙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該項技術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
  • 汙水厭氧處理工藝之流化床、膨脹床簡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本篇內容主要講解厭氧膨脹床與厭氧流化床。01、厭氧膨脹床與厭氧流化床工藝定義及特點厭氧膨脹床和厭氧流化床是應用固體流態化技術的厭氧生物反應器,和固定床相比較,厭氧膨脹床和厭氧流化床具備處理效率高、有機負荷大、佔地省的優點,並且可以避免厭氧生物濾池易堵塞的難題。
  • SSF汙水淨化技術處理含油汙水可行性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通過在設定的不同三種條件下(過濾流量(15m3/h、23m3/h、30m3/h)的測試),對SSF裝置去除油田汙水中二項水質指標進行了檢驗,運行結果表明,該設備耐水質變化衝擊負荷能力較強,投資成本較低,且操作簡單,對油田汙水中懸浮物和油份指標去除率達到了93%以上,水質達到了「8.3.2」的指標要求,效果明顯。
  • 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流化床乾燥機年產5000噸草甘膦
    先將原料二乙腈、液鹼加入帶夾套的水解釜中進行水解,水解生成二鈉鹽。夾套中通入蒸汽,水解溫度為80℃。從水解釜蒸發出來的氨經冷卻後送至氨吸收塔,用水吸收後生成稀氨水溶液,當稀氨水濃度為20%時用泵送至罐區,此稀氨水定期有用戶上門收購。將二鈉鹽用真空抽至縮合釜,同時往縮合釜內加入原料甲醛、三氯化磷、工藝水及催化劑,縮合釜用蒸汽加熱,反應溫度為120℃,縮合反應生成雙甘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