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是腸道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菌,多數無害,一部分致病,現在還有一種可以揮灑丹青,「繪製」出絢麗多彩的畫作。
平板上的細菌「繪製」的蜥蜴圖案。
這就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工程師 Christopher Voigt 團隊最近改造的大腸桿菌。這種細菌被彩色光照射時,可以感受到光照並產生相同顏色的色素,18 小時就能「繪製」出一幅完整的畫作。成果最近《自然化學生物學》。發表在
這是合成生物學的成果,用感光酶來調控螢光蛋白的合成。Voigt 團隊早在 2005 年時就用細菌,當時用 4 個基因調控大腸桿菌產生黑色素,畫出黑白的作品。新的 RGB 系統則更為精密和複雜,涉及到 18 個基因,其中 3 個是編碼光敏蛋白的基因,分別負責感應紅(波長 705 nm)、綠(波長 535 nm)、藍(波長 470 nm)三種波長的光。其它的基因則分別負責信號傳遞、分配資源和合成色素。畫過素描
細菌形成的單色馬裡奧圖案。
Voigt 團隊把它叫做「迪斯科細菌」,隨著光照展現不同的風採。他們把細菌塗在培養皿上,用特定波長的彩色光線照射,細菌就會開啟精密複雜的基因機器,感應光線,解碼基因,合成相應顏色的螢光蛋白。各個過程相互兼容、互不幹擾,最終模擬投影形成細菌圖像。
圖案細節,放大的區域為 1 平方釐米。
儘管畫作的生成需要經過數次嘗試,但基因工程讓自動化的繪畫過程成為了可能,使細菌可以像電路一樣運行,在特定波長光的照射下,從基本的原料一步步合成斑斕的顏色。
這個研究的成果不僅僅是漂亮的圖片。相比用化學物質控制微生物的合成反應,用光來調控會簡單和便宜許多。就像是用迪斯科球就能控制舞廳裡所有的舞步一樣,遠程控制,隨關隨停,按需生產。這就需要研究人員找到更多編碼光敏蛋白的基因,來控制更複雜結構的合成。
而 Vigot 團隊也想要將這種合成系統從平面培養皿擴展到 3D 世界,將 3D 列印和生物學結合起來,用細菌來合成更多有趣的結構,比如藥品、生物製品等。
培養皿的方寸之間也有非凡的創造力。2015 年開始,美國微生物學會還舉辦了培養皿藝術大賽,吸引了全世界愛好藝術的科學家參加,你可以在 觀賞參賽作品。Facebook 頁面
題圖及文中圖片來自論文 doi:10.1038 / nchembio.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