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辦公室有個小夥,我們叫他小李,因為他姓李。小李願意玩《FIFA》,玩得還挺好。而且他人也不錯,說話文質彬彬,做事小心謹慎,為人寬容包含,用時髦的詞來形容可以算是一名暖男。
不過當他輸掉一盤《FIFA》的時候,他會變得很生氣,極具暴力傾向,簡直判若兩人。在玩《FIFA》網絡對戰的時候,他曾經摔碎手柄。許多手柄。
所以有一個我們不敢面對的真相:電子遊戲會讓我們覺得想揍人,讓我們變得有暴力傾向。
這當然是一個比較過分的推論,而且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咱們退一步說吧,電子遊戲經常會讓我們生氣、憤怒。不過這絕不是像主流媒體報導的那樣,是因為電子遊戲本身的內容血腥暴力。沒有哪個玩家會因為在遊戲裡殺人而覺得在現實中殺人也是好玩的。比如說GTA的內容雖然暴力,但我在玩GTA的時候從來沒覺得自己有暴力傾向。玩家只不過是進入了另一個宇宙,接受了另一套規則。一切都是有規律、有秩序、有控制的,這是一種積極的冥想。
所以電子遊戲讓我們感到憤怒、感到暴力傾向的方式,和對抗性的體育活動讓我們產生的感受比較相似。比如說一場不分上下的足球賽,每時每刻都讓人神經緊繃,而在最關鍵的時候一個錯誤的決定或者一個毫釐之間的失誤,很可能讓人產生暴力傾向。因為在高度對抗的競技性比賽中,勝負關係到一個人的自尊,以及吹牛逼的資本之類的,所以失敗導致恥辱,恥辱導致憤怒,而憤怒導致暴力傾向。這一切,都會在多人競技電子遊戲中發生。
所以在一些技巧性的多人競技遊戲中,比如說CF,玩家總是避免不了地會打偏、失誤。而發生失誤的時候總是會讓人失望,挫敗。這也成為了新手玩家入坑的最大障礙。沒人喜歡被隊友罵,被別人教育,被扣上坑貨的帽子。
上周我玩了一下PS4版《旅途》,這款遊戲的多人遊戲部分,真正存在的意義是讓玩家發揮想像,通過行為和簡單的聲調與另外一名玩家進行交流。雖然嚴格意義上這不是一款多人競技遊戲,但其實它也不能算是多人合作遊戲。它的多人遊戲讓我們對於網絡上的陌生玩家有了新的認識。
陳星漢在接受Eurogamer採訪時曾表示:「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玩家本身並不是混蛋。而是那些遊戲設計師把他們變成了混蛋。如果你每天都在與別人互相廝殺,你怎麼可能和藹友善呢?而現在所有的遊戲幾乎都在讓玩家互相廝殺,組隊互相廝殺。看到了嗎?其實是我們的遊戲把我們變成了混蛋。」
我很喜歡這段話,不過我只贊同其中的一半。遊戲的確會把我們變成混蛋,但遊戲中的廝殺其實都是毫無意義的。無論我們是用槍給別人顏射,或者用拳腳給別人顏射,或者是用腳把球踢進球門,我們採取怎樣的行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規則鼓勵了什麼樣的行為,規則獎賞了什麼行為。所以大家想想,我們在那些多人遊戲中都獲得了哪些獎賞?如何獲得獎賞?
近兩個月以來,我主要玩了兩款多人競技遊戲:《噴射美少女》和《火箭聯盟》。作為一名丈夫和父親,我的遊戲時間很少,沒法精通任何一款競技遊戲,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坑貨一個。
結婚之前,有孩子之前,我都是核心《光暈》玩家,我當初玩《光暈》就像現在的人們玩LOL一樣,一直都在努力讓自己做到更好。我會觀看頂尖賽事,學習職業選手的策略,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提升自己的水平。為什麼?第一,人類是天生有競爭意識的,第二,掌握精通一款遊戲讓我覺得自己提升了逼格,而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獎賞。
不過獲得獎賞的前提是贏得勝利,是取得高KDA。而當我被水平更高的對手血虐的時候,感覺很糟,非常糟糕。無論是《光暈》還是其他競技遊戲,MOBA,FPS,或者其他體育競技,輸的一方都會覺得顏面無存。你會感到壓力,你會覺得自己辜負了隊友,而且隊友也會非常熱情地幫你確認這一點。許多時候你都會想刪掉遊戲永不再碰。
不過《噴射美少女》和《火箭聯盟》則不太一樣,在這兩款遊戲中,即使再坑,也能玩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