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禾老師收到了一封媽媽的求助信:
」女兒開學升初中三年級了,還有一年就要參加中考,但是最近的狀態很不對:情緒低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昨天早上竟然在洗手間對著鏡子流眼淚,嚇得我馬上問她怎麼了,女兒支支吾吾的說&39;,就急急忙忙把洗手間的門關上了。「
」女兒的反常讓我很擔心,禾老師你說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跟爸媽說心事,跟父母有距離,這個我理解。但是這樣子下去我真的怕女兒心裡有事,藏著忍著,憋出抑鬱症,那可怎麼辦啊?尤其是我在網上看到一組數據:中國兒童在自殺原因的排列中,第二大因素為早戀(22.7%)。嚇得我心驚膽戰,寢食難安。
昨天晚上我偷偷的給女兒的閨蜜打電話,在我的一再追問下,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女兒竟然談了戀愛,並且在上個星期分手了。是男生主動提的分手,說是要準備明年的中考,必須專心學習。
這傻丫頭,人家都知道要專心備考了,她怎麼就不懂得為自己著想呢?還在那一個勁的傷心,我真的看了又生氣又心疼。
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和女兒溝通這件事情,上初中之後女兒變得比較叛逆。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我們肯定會吵架,對她現在的狀態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嚴重影響母女關係。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我不提醒她,我真的很害怕她一直消沉下去,禾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好?「
首先禾老師很高興看到這位媽媽更關心女兒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僅僅執著於關注早戀這件事情,這是當代家長在面對孩子早戀事件的一大進步。
早戀一直是育兒中最有爭議且不朽的話題,但是一直以來大家更多討論的是應不應該、正確與否,卻很少關注孩子在戀愛中的心理需求與成長,這恰恰是捨本逐末之處。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除了需要親人、老師、朋友們的愛之外,還需要同齡異性的欣賞與認可,這些都是成長中的一部分。當父母和孩子了解了這一點之後,也就不會把「早戀」這件事看的太重。
求助媽媽所遇到的,就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因早戀分手後所引起的情緒問題。情緒問題再遇上叛逆期,這就讓很多父母傷神了。
禾老師這裡有實用五法TIPS可以幫到你:
當孩子不想說,或父母不知道怎麼開口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簡單的陪伴勝過千言萬語了。這份陪伴可以是周末帶孩子去散心、買他們愛吃的食物、擁抱他們、握握他們的手、陪他們看會電視、看部喜劇電影等等。
你還可以說:「感覺到你最近心情不好,有什麼事情可以跟我說說,我一直都在。」
孩子向你敞開心扉時,請積極聆聽他們的心聲。
聆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做到,因為你可能會聽到讓你生氣、心碎的事,如果想讓孩子繼續說下去,記得一邊保持冷靜一邊集中精力去傾聽。
需要注意的是,冷靜不是毫無反應,記得適時給孩子一些反饋(表情或言語)。沒有人喜歡跟機器人傾述。
可能孩子會問一些你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問題,比如:「為什麼他會突然這樣?」「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是我的錯嗎?」
你可以這麼說:「寶貝,媽媽不能這麼草率的回答你,但是看到你這麼難受,可以猜想你們在一起時一定很快樂,可以多跟媽媽說說嗎?」
即便我們知道孩子還小,這段感情不會在她的生活中停留太長時間,我們也絕對不能說:「寶貝你看,你現在只有16歲,很快你就會忘記他的。」
這麼說向孩子傳遞一種信號:我們沒有正視這段帶給她痛苦的經歷。這會傷害到她,我們可以說:
「寶貝你看,你現在是16歲,假如我們可以活到70歲,在整個生命歷程中,這段回憶只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段小插曲,雖然有痛苦但是肯定也有快樂的地方。每段經歷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中收穫到了什麼。」
最後可以跟孩子探討,選擇另一半,看中的是什麼品質。
問問她看上男孩的哪個方面優點。媽媽也可以跟女兒聊聊,當初選擇爸爸是看中了什麼,怎麼樣的人才可以相伴一生。爸爸跟兒子的聊天亦然。
這樣深層次的溝通會給孩子帶來更高的視野,看的更廣,眼界更寬,自然不會再局限於眼下的悲傷了。
在此禾老師想提醒家長們,正確處理孩子因早戀產生的情緒問題,不必多加苛責或坐視不管。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原創,嚴禁抄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