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技論文,是報導醫學科研究和技術開發創新性工作成果的論說文章,記錄了醫學研究的過程,記載了各種實驗數據和研究結果。它不是憑空臆想,需要參考大量其他作者的知識。但許多作者在引用與著錄文獻時,常常會出現文獻數量較少或文獻滯後,文獻格式錯誤,文獻漏項或文獻次序混亂等問題。為指導作者改正該類錯誤,充分利用好文獻的創新性、時效性,賽恩斯就醫學科技論文寫作中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及常見問題做以下闡述。
參考文獻,是作者所寫的論文中引用其他資料中的內容,如數據、概念及別人的研究成果等。它不僅是前期數據收集和整合的資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文章的時效性與創新性,對作者的論文具有啟發性和總結性。因此,不能公開的內部資料、個人通訊、報紙及未公開發表的文章不能作為參考文獻;文獻引用需儘量引用近年發表的處於前沿研究、水平較高與文章內容聯繫密切的文獻,需剔除那些發表時間較久、水平偏低、與文章內容聯繫不密切的文獻。參考文獻應該集中列於文末,按照文中出現先後次序編排。
參考文獻著錄項目一般包括: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及版本;文獻類型及載體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文獻出處或電子文獻的可獲得地址;文獻起止頁碼;文獻標準編號。不同的類型的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和著錄格式不盡相同,應以GB/T 7714-2005為準。參考文獻常見的問題總結歸納如下:
1.參考文獻數量較少或文獻滯後。在論文稿件中常發現,有些論文的參考文獻僅僅為兩三本專著,有的甚至沒有列出參考文獻,有的文獻相當陳舊。這可能與部分醫學期刊只對參考文獻格式有具體的要求,但對其時效性及數量均未做明確要求有關。一般來說,在引用參考文獻時應儘可能多地引用5年以內發表的最新文獻,而且文的文獻數量一般不少於10條/篇。
2.文獻格式錯誤。一是英文文獻題名書寫錯誤,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對文獻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真核准造成的,在稿件書寫過程中作者可以利用word文檔中出現語法或拼寫錯誤時的自動校對功能,來避免此類錯誤的發生;二是作者姓名輸錄錯誤及作者著錄不全,要知道,外文文獻作者姓名的輸注與國內有差別,外國作者格式應該為姓在前,名在後且只著錄第一字母;三是外文雜誌名沒有用縮寫,參考文獻中外文雜誌名應儘量用縮寫。
3.文獻漏項或文獻位序混亂。一是文獻著錄不全,文獻漏項中最常見的是漏掉載體標識;二是文獻位序混亂,現在大部分期刊採用的是順序編碼制,即參考文獻著錄時按照正文中出現的引文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並將序號至於方括號內,有的稿件文後有參考文獻,但是有的論文作者在正文中未有標識出文獻的位序,或者位序混亂,或者文中出現的參考文獻沒有連續編碼;三是文獻與正文不統一,有的作者在文後和正文標註的參考文獻條數不一,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作者在刪減文獻,更改文章內容過程中把文獻的位序弄混了。
總的來說,參考文獻體現了文章的起點、深度和作者的嚴謹作風,沒有參考文獻的論文是不完整的。作者需要正確認識參考文獻的地位,在引用與著錄文獻的同時,充分借鑑文獻的創新性、時效性。在撰寫和修改論文的時候,及時查閱相關資料,補充參考文獻,增強信息意識,逐步形成良好的引文習慣。不要拼湊不必要的文獻或引用無關的文獻,隨意轉引自己未閱讀過的文獻,在儘可能廣泛、全面檢索的情況下,收集與論文主題最相關的且論述中最必要引證的文獻,保證格式的正確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