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學生社團慶生,為何引來歐陽自遠等一眾院士

2020-09-13 北京日報客戶端

30年,一個中學生社團裡走出了超過1千名科技人才;30年,眾多院士走進校園給中學生當起「科研導師」……這個社團是北京一零一中學金鵬生命科學社團,今年迎來「而立之年」。

12日,社團辦了一場「生日會」,北京一零一中學本部及分校約150名師生和眾位科學家共話「凝智傳承,逐夢未來」。

吳驪珠院士和學生互動

看一眼這場「生日會」的出席嘉賓名單,不知情的人會誤以為進入了一場高水平科學大會現場。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滕吉文,材料科學家、鈦合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視頻處理及寬帶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有機光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驪珠。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齊濤,中科院理化所所長張麗萍,中科院微生物所書記楊永峰,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處長褚大偉,中科院自動化所所長助理陶建華,中科院人事局原局長、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團長張志林,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管理與師德處處長劉璇璇,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張曉虎,北京大學教授昌增益,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秀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英特爾中國區技術總監鄒寧,英特爾中國區教育總監秦莉……

曹春曉院士和學生互動

一個中學生社團,為何吸引如此眾多的科學家的關注?一零一中學給出的理由是,臺下還帶著些青澀的學生們是下一代科技創新後備軍。社團用30年時間成為一個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基地,從這裡走出去的一批批科技愛好者,如今正在不同的科技領域嶄露頭角。

滕吉文院士和學生互動

據統計,社團成立30年,培養了千餘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指導學生進行了生物、化學、電子、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百餘個科學探究課題。學生研究課題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國內外重要賽事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累積榮獲獎項200多個,10名學生獲得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社團數百名優秀畢業生考入哈佛、斯坦福、清華、北大等國內外頂尖院校,很多社團成員走上了專業科學研究的道路。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張曉虎表示:「一零一中學生命科學社團成績驕人,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影響很深。今年5月,科協在北京一零一中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英才培養中學分基地,把更多的科研和科普資源下沉到學校,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科技教育以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昌增益教授和學生互動

這場特殊的「生日會」上,孩子們帶著項目「搶」了院士們的風採。社團學生帶來了3個正著進行的科研項目,現場請各位專家點評支招。

高三學生王珈珞研究的項目是《水蛭唾液對家兔無痛針刺行為變化的初探》。他說,曾經看到生病的奶奶,被扎了八針才找到血管,疼痛難忍,所以希望找到一種可以避免或減輕病人針刺時痛感的方法。研究靈感則來自課堂——「生物課老師講過水蛭咬人時,起初人是不痛的」。隨後,他通過分別在家兔要針刺的部位塗抹進行對照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水蛭唾液的確可以使家兔在接受針刺時沒有疼痛反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專家說,這一發現對於進一步探索水蛭唾液在人接受針刺過程中的臨床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時,初三年級學生宋睿軒介紹了他的研究項目《利用太陽能、電能、勢能轉換的無電池太陽能路燈設計》,初三學生張蘆明傲、郭胥睿和初二學生官博雅介紹他們的研究項目《蛋殼肥彩椒生長及品質的影響》。院士專家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

《利用太陽能、電能、勢能轉換的無電池太陽能路燈設計》項目展示

歐陽自遠說,北京一零一中學為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未來鼎力培養創新人才,我非常敬佩。「樹大必然是根深的。我們要胸懷大志,報效我們的偉大祖國。」他以自己的經歷舉例,從學地質、去找礦為祖國的工業化服務,到專項研究隕石、太空、衛星,從地下到天上的轉變不是來自興趣而是完全服從國家的需要。「國家需要就是我的志願,就是我的目標。我們踏踏實實做了三十五年,我們向國家提出,中國有能力去探測月球!如今我們不僅在月球背面探測,還在向火星進軍!

歐陽自遠院士與學生互動

三十而立,談及未來,北京一零一中學陸雲泉校長說:「學校將充分發揮生命科學社團品牌優勢和特色,依託英才學院資源,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以更出色的科技創新教育和全面發展的辦學成果回報社會。」歐陽自遠也勉勵同學們說:「你們是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實踐者,你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所以我真誠的希望你們能夠基礎堅實,樹大根深,胸懷大志,報效祖國。」

相關焦點

  • 歐陽自遠院士:中國還要到火星和小行星上採樣返回
    (原標題:網易科技《月球,我們又來了》 歐陽自遠院士快問快答)嫦娥五號特邀「知識官」歐陽自遠院士快問快答:1. 嫦娥五號之後,中國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歐陽自遠院士:嫦娥五號之後,相關單位已經對下一步提出了一個規劃性的意見,首先,對於月球來說已經取樣返回了,但是月球非常大,我們只是在風暴洋取樣,可能以後要著陸在月球的南極取樣。在月球上,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建設科考工作站,開始是機器人,以後我們就能實現載人登月了,我們的科學家也能夠上去開展更為廣泛的研究,這些都在逐步的落實安排。2.
  • 歐陽自遠院士為你揭秘
    1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珠海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進行了一場以「揭秘中國探月夢」為主題的講座,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近400人參加。活動同時還舉辦了橫琴嫦娥奔月數位技術有限公司揭牌儀式。 歐陽自遠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前任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 一克與兩公斤!這裡有歐陽自遠院士親口講述的版本
    這裡有歐陽自遠院士親口講述的版本) 不過,必須凡爾賽一下的是,小wifi聽的可是歐陽自遠院士親自分享的版本。12月18日,在杭州舉行的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的2020網易未來大會上,歐陽自遠院士分享了自己用這個美國贈送的小石頭的一半進行研究,並發表了14篇論文的故事。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欲上青天攬月
    歐陽自遠(1935年11月-)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為何嫦娥四號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有外星人?
    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徐湘東12月9日,在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後,「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到西昌,在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首屆光華探月營啟動儀式上,進行了主題為「迎接第一個100
  • 歐陽自遠建議美國解釋「登月造假」,結果被拒,原因令人佩服
    美國得知這一重大消息,便將滯後的「阿波羅計劃」提前執行,在緊張的籌備中「阿波羅11號」飛向了太空並且登上人類嚮往的月球!美國這一舉動也被稱為「世紀騙局」,歐陽自遠建議美國解釋「登月造假」這一事件,結果被拒,原因令人佩服!1969年,「阿波羅11號」順利登空並帶著美國人的希望登上了月球。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揭秘50年前的真相
    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一系列關於美國登月造假的文章層出不窮。美國50年前是真的登月了嗎?還是如傳言所說,只是攝影棚的拍攝?3、為何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有兩個影子?美國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轉身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影子。天上就只有一個太陽,本來不可能出現兩個影子,所以就有一大批人懷疑登月其實就是在攝影棚拍攝的。
  • 歐陽自遠:中國人上月球要靠自己,別人一個元器件都不會賣給你
    有位叫歐陽自遠的科學家就靠著這0.5克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為中國打開了一扇了解月球的大門。後來,這位科學家被稱為是「嫦娥之父」,他用了40多年的時間跟著祖國一起開始了追月之路。1935年,歐陽自遠出生在江西古城吉安。他的家庭是個特別傳統的中藥世家,一直靠開藥鋪來維持生計。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中國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做了《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主題演講。歐陽自遠首先限定討論的範圍是太陽系,因為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按照宇宙的文明來說,是最低級的階段,我們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穿梭,但我們的太陽系才剛剛開始。我們現在全部的航天技術,沒有辦法徵服整個太陽系。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解讀「三姑娘」 與普通生活密切相關
    歐陽自遠:我們已經完成的航天工程全部是圍繞著地球轉,中國人也應該逐步離開我們的地球到另外一個天體。月亮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所以人類一般是先探測月亮,然後拓展到火星、金星、太陽以及整個太陽系。人類永遠懷著好奇要去探測遼闊的太空,使我們擴展眼界、了解宇宙,更能夠使我們理解自己居住的地球,它將來會怎麼發展。
  • 歐陽鍾燦院士:科研就像猜燈謎
    猛然間,他想起大人說過的什麼鞦韆格、捲簾格,頓時眼前一亮,一撓頭,便欣喜萬分地大聲喊出了謎底。這個孩子就是兒時的歐陽院士。歐陽院士便是在這熱鬧的港口城市,海上絲綢之路源頭泉州長大的。解放後的泉州,逐漸變得繁華起來,給他提供了看電影的機會。但在那個年代裡,電影票仍是「奢侈品」,好在泉州逢年過節都有猜燈謎的活動,而猜謎的獎品,正是電影票。
  • 下一個十年,我們會怎樣?網易這場大咖雲集的大會,讓我們認識未來
    本次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在三天的時間裡,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論壇,中外院士、頂級科學家、頂級企業家和投資人齊聚一堂,共同探尋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任務有三個
    中科院院士、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歐陽自遠介紹,此次中國探測火星,「將有一個火星的衛星繞著火星飛,還有一個火星的著陸器,以及一個火星車。這三件東西實現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火星車已經做好了。」火星歐陽自遠還表示,人類已經嘗試探索火星45次,但只成功了18次,成功率為40%。「為什麼呢?
  • 中科院院士破解一系列謠言,美宇航局真夠狡詐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6日報導,12月5日我國著名科學家、國家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嫦娥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所謂的美太空人沒有登月的說法其實都是謠言,他列舉了一系列的科學論據破解了以上謠言。同時歐陽自遠院士表示,美方宇航局NASA實在是太狡猾了。
  • 中國院士小行星命名
    黎介壽院士獲永久性小行星命名新華網 2014年04月26日 16:02黎介壽院士獲永久性小行星命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黎介壽院士,25日在南京舉行的命名儀式上,接過國際小行星中心「黎介壽星」的命名證書、...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90後」院士校友為母校慶生
    該校土木工程系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重回母校,與千名師生一同為母校慶生。此外,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電機工程系校友汪耕院士也發來了誠摯祝福。他們三位同為從上海交大畢業70周年的「90後」院士。  大會上,12個集體或個人榮獲上海交大2019年校長獎。獲獎集體和個人不僅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秉持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肩擔著上海交大精神傳承者與弘揚者的任務。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外星人?答案都在這了
    「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到西昌,在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首屆光華探月營啟動儀式上,進行了主題為「迎接第一個100年,中國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