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系統 使用肌肉信號控制無人機

2020-12-09 環球網

來源:【cnBeta.COM】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新的系統,能讓我們更接近於人與機器人的無縫協作。這套系統被稱為 "行為-A-Bot"。它利用可穿戴式傳感器發出的人體肌肉信號來駕駛無人機,控制無人機的運動。

MIT研究人員將肌電和運動傳感器放在控制飛行無人機操作員的二頭肌、三頭肌和前臂上。這些傳感器測量肌肉信號和運動,並使用算法處理信號,以實時檢測手勢。不需要離線校準或每個用戶的訓練數據。麻省理工學院表示,其系統只使用兩三個可穿戴式傳感器,環境中不需要任何東西就可以工作。該系統有可能被用於各種場景,包括在電子設備上導航菜單或監督自主機器人等。在他們的測試中,該團隊使用Conduct-A-Bot系統控制了一架Parrot Bebop 2無人機。他們表示,任何商用無人機都可以使用這套系統。

該系統可以檢測到旋轉手勢、握緊拳頭、緊張的手臂和激活的前臂等動作。Conduct-A-Bot系統會解讀這些信號,使無人機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和向前移動。這些信號也可以用來讓無人機旋轉和停止。在遠程控制測試當中,無人機對超過1500個人類手勢中的82%做出了正確的反應。

該團隊表示,他們的系統最終可以用於人與機器人協作的一系列應用,包括遠程探索、輔助性個人機器人和製造任務等。這種類型的控制還可以為非接觸式工作開闢新的途徑。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建的系統會在每個人做出控制機器人手勢的過程中根據每個人的信號進行自我校準,從而使一般用戶可以更快,更輕鬆地利用它。

相關焦點

  • 簡單手勢+肌肉信號近乎「無縫」操控無人機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主管、論文作者之一丹妮拉·羅斯(Daniela Rus)教授說。在一個名為「Conduct-A-Bot」的系統中,研究人員通過在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前臂上放置肌電圖和運動傳感器,使用簡單手勢和肌肉信號成功操控了機器的動作。
  • 靠肌肉信號操作無人機鑽鐵環!MIT科學家想讓機器擁有直覺
    為了改善這一點,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團隊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與機器進行更緊密地協作。實驗室網址:http://csail.mit.edu/該系統被稱為「Conduct-A-Bot」,它使用來自可穿戴傳感器的人體肌肉信號來引導機器人運動。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68期:超八成準確率!麻省理工開發可手勢...
    麻省理工開發可手勢遠程控制的無人機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新的系統,被稱為 "Conduct-A-Bot"。它利用可穿戴式傳感器發出的人體肌肉信號來駕駛無人機,控制無人機的運動。MIT研究人員將肌電和運動傳感器放在控制飛行無人機操作員的二頭肌、三頭肌和前臂上。這些傳感器測量肌肉信號和運動,並使用算法處理信號,以實時檢測手勢。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研發利用離子推動無人機起飛
    打開APP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研發利用離子推動無人機起飛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0-12-23 12:11:25 近年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一種似乎只適合太空操作的驅動器現在首次在地球上使用。
  • 美國陸軍和麻省理工學院使用超材料開發可重構結構
    美國陸軍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出一種連接超材料的新方法,能夠製造可重構結構。該方法由美國陸軍和麻省理工學院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共同開發,使用類似於樂高的離散晶格系統連接具有獨特力學性能的材料,開發具有可重構能力的結構。該結構具有強適應性、可重構性和彈性,採用經濟高效的注塑成型工藝和網格連接方式來快速組裝宏觀結構,使用的材料包括剛性材料、柔順性材料、膨脹性材料和手性材料等類型。該技術為製造可重構軍用機器人開闢了可能性。
  • 麻省理工學院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奇的進步
    打開APP 麻省理工學院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奇的進步 發表於 2020-03-02 15:06:40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實驗室(CSAIL)計劃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奇的進步。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新冠檢測AI:聽咳嗽聲識別無症狀感染者
    為了檢測出這一部分人群,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AI)工具,可通過咳嗽聲的細微差別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目前,研究者正對這一AI工具進行臨床測試,並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提出申請,希望能用來篩查無症狀感染者。
  • 腦控機器人,不會炸的無人機,根據情緒量身定製音樂的AI耳機|新智造...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和波士頓大學的一個團隊創建一個反饋系統,使人類操作員只使用大腦信號就可實時糾正機器人做出的選擇。使用來自記錄腦部活動的腦電圖(EEG)監視器的數據,系統可以檢測到人類是否注意到機器人執行對象分類任務時所犯的錯誤。該團隊全新的機器學習算法使系統能夠在10到30毫秒的時間內,識別分類腦電波。日本成功研發微機器人系統,可像細胞一樣移動並由DNA控制
  • 走進名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項目
    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由五個主要的圖書館和幾個所屬的分館組成。所藏圖書1800萬冊、雜誌19000種。此外,還有縮微資料、地圖、樂譜等資料。圖書館共有工作人員200人。圖書館建於1916年,建築比較老式。因校內不能再擴建圖書館,故臨時在市郊租用倉庫作為書庫。該校業與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商定,共同在離波士頓市區25公裡的地方建造藏書樓。
  • 無人機遙控器的使用方法_遙控無人機操作日常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傳統無人機遙控器和「黑科技」遙控器之間的區別,也為了照顧一些「小白」朋友,所以我們首先還是從了解傳統的無人機遙控器開始吧。   一、傳統無人機遙控器   遙控器一般包括開關鍵、遙控天線等基礎裝置。但是會隨著無人機具體的應用和功能而開發不同的按鍵。但基本結構都大致一樣!
  • 多無人機協同編隊飛行控制與仿真系統對教學研究的意義
    201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學Mcgrew等,針對固定速度一對一作戰機動問題,用近似動態規劃技術進行求解,該方法針對快速變化的戰術情況能夠提供快速響應,並在室內完成了飛行試驗,對算法進行了驗證。2011年,印度Sujit等。
  • 無人機控制系統原理
    打開APP 無人機控制系統原理 發表於 2017-11-28 14:12:56
  • 專訪: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雷納•韋斯
    迄今為止,LIGO已涉及來自美國本土的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以及來自全球15個國家、超過950位科學家。但很難想像,在四十年前,LIGO僅僅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設計的一項課堂練習。雷納·韋斯(Rainer Weiss),1932年9月29日出生於德國柏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於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
  • 科學家開發新型無人機系統 使用聲音「看到」牆壁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許多無人機已經利用超聲波檢測直接位於其路徑中的單個障礙物。但是,實驗性的新型無人機系統會使用聲音來確定房間內所有牆壁的位置,從而在基於視覺或燈光的系統無法提供指導時提供指導。
  • 全自動無人值守警用執法無人機系統、帶有羽翼和尾巴無人機……
    當日常巡邏中發現交通違章現象,交警可遠程接管無人機進行指點飛行操控,系統智能識別車輛並進行跟蹤,控制雲臺變焦抓拍違章車輛信息,作為非現場執法證據。系統在交通巡邏、違章取證、輔助執法場景逐步開始發揮作用,已成為重要的巡邏執法輔助工具,巡邏效率不斷提升,有效緩解了交巡警警力不足的難題。2.
  • 海外名校 |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素以理工聞名於世,但近年來,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經濟學、語言學、商科也已發展得非常強。其斯隆商學院被列入美國商學院的「Magic 7」之中,生物則與哈佛辦有聯合教學及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每一棟建築都有標號,最知名的建築當屬10號建築,麻省理工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大圓頂(Great Dome)。
  • 名校解讀|麻省理工學院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所代表學校:麻省理工學院(MIT)。畢竟,麻省理工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紐約時報》筆下「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
  • 用顏值控制無人機?西蒙弗雷澤大學研發最新控制系統能做到
    智東西2月1日消息,據IEEE Spectrum報導,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機器人專家Jake Bruce、Jacob Perron和Richard Vaughan展示了他們最新發明的不需要經驗和控制器就可以控制無人機的系統。
  • 世界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博士標準
    接下來,就以世界排名頂尖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機械工程係為例,詳細介紹其相關信息。最高學位是科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ScD)或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在麻省理工學院,這些學位的名稱不同。
  • 麻省理工學院使用AI通過咳嗽聲診斷新冠
    日前,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IEEE 醫學與生物學工程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中稱,他們已經研發出了可以識別新冠肺炎患者咳嗽聲的A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