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

2021-03-04 橘井懷源

 

導讀:此文為國醫大師方和謙讀書方法的總結,今錄之供大家學習參考!

 

讀書是成就方老醫學大家的基本條件,但如何讀書卻是方老學有所成的重要原因。方老讀書除了家庭薰陶、父輩教誨和自幼養成的習慣外,更重要的是講究讀書方法。

 

(一)  熟讀背誦經典名句

熟讀背誦是學習中醫的基本功。方老能學有所成,許多方面得益於他幼年熟讀背誦打下的基礎。誦讀是他常用的方法。誦讀之意,一是加深理解,二是增強記憶。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反覆誦讀,方能理解。只有反覆誦讀,自然水到渠成,記憶在心。所以經典著作的重要論述,《內經》的重要段落,《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有關條文,《湯頭歌訣》等,他都誦記在心。他熟讀《傷寒論》,可以背誦原文,至耄耋之年,仍能郎朗在口,《湯頭歌訣》最少可記200個方劑,臨證方可「信手拈來」,對症選用。

 

(二)  精粗結合分類閱讀

 

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即使一本著作,有的卷帙浩繁亦難以悉記盡覽,這就是要求精粗結合,分類閱讀。精粗結合,就是要精讀粗讀結合,對指導臨床密切相關的著作,更要精讀,如《傷寒論》要條分縷析,反覆閱讀;對一般著作,則粗略讀過,了解其概貌,掌握其精神便可。

 

分類閱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需要和書籍的性質採取不同的方法閱讀。如《內經》採取選讀的方法,重要篇章、重要論述深刻學習,其他章節則一般了解。對本草方藥,因為要臨床應用,必須記憶理解。對臨床各家,則學其所長或掌握其學術心得臨床經驗。

 

分類閱讀的第二個方面是根據不同類別書籍選擇不同代表著作。如《傷寒論》注家很多,方老學習《傷寒》則選擇柯韻伯之《傷寒來蘇集》作為注家代表;《金匱要略》則選擇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方老臨證重視中西結合,選擇中西匯通的代表著作學習,他認為此類醫籍對現代臨證頗多啟迪,如唐容川《血證論》、《醫經精義》,張錫純《衷中參西錄》等,皆是臨床重要的參考書籍。

 

(三)  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讀書的目的在於應用,主要是提高自己的臨證能力和學術水平,所以一定要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方老從跟師到1942年方和謙診所掛牌獨立行醫,他不僅把學到的理論用之於臨床,更是反覆印證,常常是「白天看病,晚上讀書」。在診療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書本上找到答案,得到啟發,做到學用結合。他讀書也是根據臨床需要從實際出發,著重提高臨床水平。他學習《傅青主女科》,掌握用完帶湯治療帶下病,尤對「脾氣之虛,肝氣之鬱,溼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印象深刻;運用《醫學心悟》益母勝金丹治療婦女病;受《溫病條辨》五加減正氣散的啟發,用以治療小兒洩瀉;他讀《原機啟微》學習「蟬花無比散」治療眼科視網膜病變等不勝枚舉,反映了方老博採眾長學以致用的治學方法。

 

(四)  活讀書、讀書活、讀活書

 

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習要「勤」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僅要「勤」,而且要「活」,這是方老讀書的「訣竅」。他常引用名醫趙樹屏的話,要做到「活讀書、讀書活、讀活書」。

 

「活讀書」是指讀書不能死記硬背,要善於領會其精神實質,能夠融會貫通,做到舉一反三。「讀書活」是指讀書目的在於應用,要做到學以致用,不是為了背誦幾句經典,而是要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做到根據臨床需要來讀書學習。「讀活書」則是指要善於從實踐中學習;不僅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從實際學習;不僅要學習古人已有的知識,還要學習今人在實際中總結的知識。對方老影響很大的是1956年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經驗教訓。起初北京盲目搬用1955年石家莊用白虎湯治療的經驗,疾病未得到控制。後請蒲輔周老、嶽美中老會診,認為溫病之治當察運氣,1956年暑溼當令,驗之臨床,乃是溼溫為患,應用藿香正氣散加減芳香化濁,透表散邪,使病情很快好轉。方老由此深有感悟,結合實際重溫《溫病條辨》、《溫病經緯》,且認真向蒲老、嶽老學習,對溫病和溼溫有了進一步認識。方老感到不能拘泥於一方一藥或某些個別經驗,要學習現代名醫活的經驗。有鑑於此,方老在帶徒教學中反覆強調讀書要做到「活讀書、讀書活、讀活書」,可謂深得書箇中趣,確為讀書心要。(本文原載於《方和謙論著集》)

掃下面二維碼,關注此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最好的讀書方法:沒有方法
    這跟我們主題是一樣的,讀書沒有方法,只是找方法的人多了,讀書的少了,方法多了,讀的人也就少了。 想明白自己要幹什麼,總比糊裡糊塗去幹的要好。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總比盲目追求的要好。 讀書是沒有方法的,很多時候讀著讀著就有所謂的方法了,而這種方法只屬於個人。 所以說,讀書最好的方法是沒有方法。 如果你非得要找個方法,倒不是沒有,最好的方法是閱讀的時候帶著「思考」去閱讀。
  • 讀書|讀書有什麼好方法?
    所以認真讀書的大學生,對大學的必修課程,都應認真地學習;並且課外閱讀,也應當以各課程為基點而輻射出去。對於重要的,多輻射出一點;其次的,少輻射或只守住基點。隨意翻閱,那是為了消磨時間,不算得讀書。  第三,一說到讀書,便會想到讀書的方法;不錯,方法決定一切,但我得提醒大家,好的方法,只能保證不浪費工力,並不能代替工力。
  • 讀書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讀書的10種方法
    讀書不僅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使我們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可是讀書也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因為讀一本書重要的是從這本書中可以學到知識,或者讓自己的精神領域更上一層樓,下面小編就來簡述一下,小編手機整理的高效讀書的經驗。歡迎閱讀。
  • 讀書秘籍:用「學課文」的方法讀書
    因為讀書目的與方法不同,其結果也不同。你既然想通過讀書來提高語文成績,目的明確了,可是卻沒有什麼效果,那就一定是方法出了問題。今天,我給你介紹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用學課文的方法」來讀書!方法一:帶著學習目標讀書李暢:老師,這個說法很新鮮,您快給我講一講怎麼「用學課文的方法」讀書吧!李老師:好的。你先回憶一下,我在課堂上是如何教你們學課文的呢?
  • 《讀書的方法與技巧》講先賢讀書故事
    由中國編輯學會編纂的《讀書的方法與技巧》就是這樣一本新意迭出的圖書。11月14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國編輯學會主辦的《讀書的方法與技巧》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和人民出版社常務副社長任超分别致辭。郝振省表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早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一宏觀背景下,讀者越來越關注怎樣高質量讀書,越來越重視讀書方法和技巧。
  • 曾國藩的讀書方法
    曾國藩一生勤於讀書,善於治學,讀書治學伴隨他叱吒風雲的一生。在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的讀書方法中,曾國藩尤其推崇其「虛心涵泳」和「切己體察」的讀書方法,並將其視為讀書治學的境界。觀察一個人的讀書方法,可以看出他的讀書興趣和其造詣的淺深。
  • 讀書方法系列|向錢穆大師學習讀書方法
    國學大師錢穆曾經這樣概括自己的一生,即以他請辭新亞書院院長為界,此前的生活系以上堂教書為正業,而以下堂讀書與著書為副業;此後正好翻轉過來,即以讀書與著書為正業,而以上堂教書為副業。由此可見,錢穆的一生是地地道道的一介書生,是以教書、讀書、著書為中心的一生。
  • 孩子若沒有好的讀書方法,語文老師推薦:高效讀書方法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倡導全民讀書。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志當存高遠,讀書,使人生更加美麗。總之,讀書有很多的好處,作為中小學生離不開讀書,讀書的方法顯得十分重要,讀書到底有哪些方法呢?讀書有很多方法,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每一個讀書方法不一樣。分為略讀和精讀。筆者在這裡,為廣大中小學生推薦一種精讀的讀書方法。
  • 學霸的讀書方法
    學習如何,讀書如何,與成就如何沒有太大關係。,有學習的欲望和動力,但是讀書方法可能不太好,和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分享我的讀書方法給各位家長參考。我大學的時候讀了200本書,工作後至今大概也有500本,經驗相當豐富。我今天的思想,受這些書的影響很大。很多書的內容我現在都忘了,但記住書的內容並不是讀書的目標,關鍵在於讀書的過程。
  • 讀書的方法,思考的方法
  • 讀書實用的的幾個方法!
    但這樣的讀書,僅僅是一種不求甚解,或者說僅僅是擴大了點知識面,對於自己的成長幫助並不大。直到今年,開啟了寫作模式,從而逼迫自己讀了很多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才意識到以前的讀書方法有很大的問題,導致自己做了很多無用功。下面結合自身經驗,從四個方面來分享讀書的幾個技巧,讓讀書更加有成效。
  • 古代有名的讀書方法
    古人是如何讀書的?都有哪些方法?現在的學生作業繁多,每天早起晚歸,背不完的單詞,寫不完的試卷,除了作業還是作業,最後,成績有多大起色不知道,反正身體是被摧殘的差不多了。我認識一個正讀高二的同學,白頭髮居然比我的還要多!
  • 徐復觀的讀書方法
    熊十力讓他談談心得,徐復觀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熊十力還未聽完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
  • 最好的讀書方法
    所謂的大學教育,其實就是讀書——閱讀那些被大多數學者公認為是迄今為止最能代表科學文化水平的好書。在圖書館裡,數以百計的親愛的朋友圍繞在我們周圍,只是他們被那些皮革的盒子以及紙張中的「巫士」所囚禁。而那些思想家們是知道我們的,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等待我們兩百年、一千年甚至是兩千年了,他們渴望與我們溝通,向我們表露心聲。
  • 怎樣才是正確讀書的方法?
    讀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常見的十種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 (3)通讀 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
  • 讀書總是記不住?來看看古人總結的讀書方法
    如果你遇到上述煩惱,那麼可以認為自己的讀書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從本質上重新認識讀書這件事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大家是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兒的。一.孔子的儒家讀書學習法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教育大家,孔子主張的是行動學習,思考、詢問、溫習是孔子讀書方法的主旋律。行有餘力再讀書。孔子主張德行實踐是本,讀書學習是末,讀書學習不能本末倒置。
  • 張五常:讀書的方法,思考的方法
  • 如何讀書才是正確方法?
    而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會讀書,拿起一本書來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全部讀完。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讀書三問上,怎麼才能解決這三個問題?有沒有什麼方法把讀書的優勢最大化?答案就藏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中。這本書的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腦科學家,他酷愛讀書。所讀的書涉及哲學、小說、歷史、政治、社科等多個領域。
  • 世界讀書日丨10位名家的讀書方法:愛讀書,更要善讀書
    今日世界讀書日,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且與大家分享10位名家的讀書方法,讓我們一起學習讀書,努力成為愛讀書、善讀書之人。梁啓超:三步讀書法梁啓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他一生筆耕不輟,在哲學、文學、史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他的讀書方法無疑值得重視。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怎麼才能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這就是讀書所飽含的精神力量、獨具的神奇魅力!讀書為何胡適說這個連小孩都知道,講起來很難為情,而且也講不好,之所以要讀書,無非基於三點:接受人類遺產;為要讀書而讀書;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並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這自有道理,頗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