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鳴蟲有哪些?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夜聽蟲吟」去

2020-12-18 騰訊網

常言道,以鳥鳴春,以蟲鳴秋。現在的上海已到了最美的秋季,又到了聽蟲的季節。而想在城市裡聽最純淨的蟲鳴,現在有了絕佳的去處。

今天起至10月30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鳴蟲主題展覽「夜聽蟲吟」在B1臨展廳對遊客免費開放(需自行購買門票),為即將開啟的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預熱。

該展是上海自博館聯動公眾與科學項目的一次集中體現,展覽中的各類鳴聲由來自20個省級行政區的參與者所錄製,展覽利用聲光電技術構建「黑夜與聲音」的沉浸式氛圍,通過加入3D空間音頻與鳴蟲微距攝影嘗試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把微小鳴蟲融進宏大城市,讓公眾體驗觸手可及的自然世界。

整個展覽分為「上海鳴蟲肖像」全景深億萬像素攝影、「鬥蟋先生的晚八點」3D沉浸式聲音劇場、我的自然故事、鳴蟲聲譜在線資料庫4部分組成。整個展示空間用幽暗的燈光營造出夜晚的靜謐,在有限的空間中打造出「夜聽蟲吟」的意境。

「鳴蟲肖像」精選的10餘幅特邀攝影作品在牆面隱現,常見鳴蟲的口器、觸角、剛毛及聽器等超微結構第一次以巨幅攝影的形式出現在展覽中,讓人感受以宏大畫面展現微小特徵時的震撼。

攝影者 袁稷(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創新工作室)

本次展覽形式結合鳴蟲的「鳴」字,突出聲音在自然世界信息傳遞中的重要性。

「鬥蟋先生的晚八點」聲音劇場,使用項目參與者通過「聽有蟲」小程序上傳的記錄,經過華東師範大學鳴蟲研究專業團隊的鑑定及浮音實驗室3D空間音頻專家的製作,在多軌道環繞音響下演繹出林間精靈獨有的音律,觀眾將化身為一隻小蟲走進蟋蟀、螽斯和蟬的世界。

現場加上如水中月影般的光效,打造出兼具展示與體驗的特色展示空間,力求展示科學、聲學與美學的融合。項目參與者們既是展覽的體驗者,又是創造者和詮釋者。

除了3D聲音劇場中的鳴聲素材,還有20段來自不同年齡的觀眾發表的自然體驗感描述,通過「那一刻最真實的感受」引發其他普通觀眾的共鳴。

2019「夜聽蟲吟——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本次項目在8月份正式啟動,是國內首次通過博物館發起的「鳴蟲識別」公民科學項目。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聯合華東師範大學昆蟲研究團隊,試圖繪製「鳴蟲聲譜資料庫」,解決科學家採集鳴聲樣本的難題。上海自然博物館希望在公眾與科學研究者之間發揮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公民科學」的新形式,鼓勵公眾像科學家一樣觀察自然、記錄自然。

本年度活動共有40名特約「自然聯絡員」進行記錄,「聽有蟲」小程序共有3100餘名用戶註冊參與,收集到來自全國20個省級行政區的2000多條鳴蟲文件,採集的內容通過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平臺收集並分享給鳴蟲研究的科學家,推動未來的昆蟲鳴聲研究。

「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一項品牌教育活動,旨在鼓勵公眾走進自然、記錄自然、收藏自然。自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舉辦4年,活動圍繞四季、滬語講自然、家園動物等主題展開,形式豐富多樣,共有超過十萬名觀眾參與到活動當中。

今後,活動將持續陪伴熱愛自然的市民朋友,讓更多人有機會在家門口嘗試開展有趣的科學探究。

據悉,「夜聽蟲吟」鳴蟲主題展覽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靜安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華東師範大學、世博會博物館、世界自然基金會、Floating Sound Lab浮音實驗室等合作支持。

相關焦點

  • 觀展手記|誰是「蟲中歌王」?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夜聽蟲吟」
    深秋漸近,夏蟲正在沉默,你可曾近距離看過蟲兒們的微觀世界?上海自然博物館正在展出「夜聽蟲吟」,不僅有放大100倍的小蟲子圖片,還能聽到每一種小蟲的鳴聲。誰又是「蟲中歌王」?「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帶你走進圖、文、聲,三合一的科普展覽。近來上海的兩場「沉浸式」展覽,予人截然不同的觀感。
  • 上海首次嘗試用人工智慧「夜聽蟲吟」,招募普通公眾共同參與
    現在,如果聽到身邊的蟲鳴聲,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搜集上傳,分享給鳴蟲研究的科學家。一款小程序連接了公眾與科學,推動了未來的昆蟲鳴聲研究。8月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夜聽蟲吟」——2019 年「我的自然百寶箱」啟動儀式暨綠螺講堂特別版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辦,活動將持續至2019年10月25日。
  • 上海自然博物館「聽·見萬物」帶你走近野生動物
    央廣網上海11月3日消息(記者周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2020原創主題展示活動「聽·見萬物」11月3日起在B1臨展廳免費對遊客開放。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分眾教育的一部分,該展示活動基於「聽見萬物——2020年我的自然百寶箱」公民科學項目,將館外公眾與自然科學家聯動的成果進行了集中展現。
  • 上海自然博物館「2020我的自然百寶箱」活動線上啟動 助力城市野生...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5日電(申海 鄭瑩瑩)作為上海科技節特色活動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品牌教育活動「聽·見萬物——2020我的自然百寶箱」於15日正式啟動,發布了「聽見萬物」公民科學小程序。
  • 上海昆蟲博物館獲「2014年上海科技活動周先進集體」稱號
    上海昆蟲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今年5月的上海科技活動周期間,結合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科技創新助力圓夢」的主題,博物館舉辦館內「鳴蟲文化」主題展和館外「世界名蝶展」,共接待各類遊客2萬餘人次,深受遊客的好評。
  • 中科院博士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科學第一課」
    8月31日,上海自然博物館暑假裡正在舉辦的綠螺講堂「科學第一課特別版」迎來了熱情的觀眾。本次綠螺講堂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市婦女聯合會共同舉辦,邀請到了兩位年輕的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思莉博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冉冉博士。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今推「奇妙夜」
    在首屆「上海夜生活節」期間,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將延長開放時間,推出「博物館奇妙夜」活動。觀眾不僅能觀看最新的臨展,體驗兩館推出的各類精彩科普教育活動,還能享受夜場門票、紀念品、餐廳部分商品等六六折優惠。    今天全天,上海科技館準備了豐富的科普活動。
  • 聆「聽」自然,來上海自然博物館探秘萬物野趣吧!
    聆「聽」自然,來上海自然博物館探秘萬物野趣吧!現在,你還可以參加「聽•見萬物」——2020我的自然百寶箱臨時展示教育活動來上海自然博物館,感受城市裡的自然野趣認識城市中的野生動物生靈(ps:主題活動多多,一定要看到最後)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2016-10-18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社團以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為宗旨,設置昆蟲索源、昆蟲世界、蝶之舞、鐵甲雄風、鳴蟲物語、蜜蜂王國、白蟻軍團、螞蟻部隊、標本採集、標本製作、昆蟲文化、野外識蟲、昆蟲競賽、昆蟲筆記等主要課程,並開展昆蟲識別、微觀昆蟲世界探秘、校園覓蟲、公園尋蟲、甲蟲標本製作、蝴蝶標本製作、昆蟲工藝品製作、昆蟲飼養觀察等體驗活動。通過參與社團課程,同學們不僅能學到昆蟲知識,更能掌握探索昆蟲世界的技能。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明日...
    為助力首個「上海夜生活節」,6月6日當天上海科技館與上海自然博物館將延長開放,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17:00-21:00夜場門票6.6折,20:00停止入場。同時,兩館內的紀念品店、餐廳部分商品也有6.6折優惠。6月6日全天,上海科技館都將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參與首屆上海長風科普集市活動
    9月19日至22日,「首屆上海長風科普集市」在上海市長風公園大舞臺廣場隆重舉行。全市25家科普教育基地、3家高科技企業、一家社區創新屋設展位參與科普集市。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作為參與單位之一,將「鳴蟲文化」展覽帶到了集市。
  • 上海105家博物館將免費,自然博物館等可過「奇妙夜」
    上海105家博物館將免費,自然博物館等可過「奇妙夜」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8-05-10 08:40 來源:澎湃新聞
  • 鳴蟲記趣二則
    原創 王紀銓 上海老底子鳴蟲記趣(二則)文/王紀銓鳴蟲 「交響樂」小時候到無錫大伯父家玩,看到大伯父家的閣樓上珍藏著當年在無錫、江陰一帶小有名氣的「養蟲高手」爺爺留下來的蟋蟀盆
  • 博物館奇妙夜、深夜書店、星光電影院……6月的上海,愈夜愈美麗!
    我想去思南公館聽文學講座,那裡還有七折的好書;我想去寶山智慧灣看一場戶外電影,那裡還會有史依弘的戲曲課堂;我想去福州路看歷代金石碑帖題跋鑑賞雅集,匯聚近現代和當代名家藏品;我想去一直還沒去的上海中心37樓觀復博物館,看看文物也看看夜上海;我甚至想躲進「深夜書桌」,享受四個小時的讀書時光……一個晚上,肯定不夠用。一個周末也不夠,給我一個月,一整個夏天,或許,或許我會更加期待明年的夏夜。
  • 申城"愛蟲男女"一族玩出新花樣 用"綠色噪音"給娃助眠
    據《i時代報》報導,小小鳴蟲,養在家裡聽聲音,不僅自己「玩」,甚至還用來給寶寶助眠,讓媽媽開心……申城年輕人中,「蟲男蟲女」們玩出新花樣。但專家也提醒,玩蟲有道需注意分寸。新晉升奶爸的80後白領「瀝青」對記者說,鳴蟲和自己工作毫不搭界,之所以養算是自然而然的文化傳承,「上海人的習慣,到了夏天總要養蟈蟈、蟋蟀。」他覺得尤其是寂靜的冬天,聽到熱鬧的蟲叫會覺得很開心。但因目前照顧寶寶精力不足,現在養的數量較少,有當季的大黃蛉、金蛉子、蟈蟈等種。
  • 坐標上海,有哪些好的科普場所值得去?自然博物館很不錯_澎湃新聞...
    ,有哪些好的科普場所值得去?自然博物館很不錯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尹傳紅 2019-03-07 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文化氛圍也是很濃鬱的,優質的科技館、自然博物館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上海自然博物館全樂高版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2009年,我帶著5歲大的娃遊歷了一遍上海自然博物館。門票依舊是5元,整體布置還是和十幾年前一樣。出了館,我女兒問了我一句:「爸爸,到晚上它們是不是都會活過來呢?」我還沒回答。其實上海自然博物館自身的歷史已經超過百年,最早可追溯到1868年法國天主教神父韓德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2012年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的新館落成,整體給人帶來的是明亮、寬敞的感覺。
  •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早上9:18,可能是周日的原因,自然博物館裡遊客還不是很多。btw,今天推文的所有照片都是未經修圖的原片,還請各位看官多多見諒。當日,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攝影志願者的魔都行者要當班拍攝——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的活動現場。
  • 鳴蟲葫蘆的「五講四美」
    鳴蟲葫蘆,顧名思義就是蓄養鳴蟲的葫蘆。人們使用葫蘆蓄養鳴蟲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經驗與做法被總結、流傳下來。深秋已來,寒冬將至,又到了蓄養冬蟲的季節,有必要再來審視、回顧一下這種鳴蟲器具了。
  • 懷揣葫蘆聽鳴蟲,北京人冬天的一大樂趣
    我同他先聊起鳴蟲的餵養,鳴蟲本身是雜食昆蟲,在生長和鳴叫的時期它所需要的營養,例如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比例是不一樣的。菜裡面所含有的維生素,鳴蟲在成蟲鳴叫時,只需要攝取植物的維生素就完全可以。這裡建議大家選用胡蘿蔔餵養,其它蔬菜儘量不要餵蟲,因為怕有殘餘農藥,對人體無害而鳴蟲受不了,避免給鳴蟲造成不必要的各種災難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