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年文化習俗,過了小年就是過新年了

2020-12-20 誠說風雲
小年

依照我國漢族的傳統風俗,陰曆臘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稱呼,恐怕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因此,也可以說「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罷!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廚房)的鍋臺附近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神龕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上聯寫「上天奏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額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祭灶

小年的來源: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小年為臘月二十二。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祭灶

在小年這一天會有以下的習俗:

小年吃灶糖

小年吃灶糖 ,每年的農曆 臘月二十三就是 中國人常說的 小年, 這一天的俗習是「 送灶爺」,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 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也有用 芝麻糖的),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 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

小年掃塵

掃塵:亦稱「除塵」、掃地,「除殘」、「撣塵」、「打埃塵」、"打陽塵「等。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

小年剪窗花

貼窗花是古老的漢族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漢族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小年吃餃子

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大概也是因為餃子可以放許多菜,製作起來省事,而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的樣子更有年味兒一些吧?餃子餡兒自己隨意放,可葷可素可魚可肉,家裡經濟允許全葷也可,經濟稍差都是素的也無所謂,其實重點只在於吃的是餃子,而不在內餡;

小年備年貨
年貨

這小年離大年不過就是剩個不到十天,城市裡的人們應該是早就提前買好年貨了。現在網購方便,而春節前物流基本不收穫了,必然會提前很久買好。但是很多東西比如菜、飲料什麼的還是要小年開始備貨的。農村的年貨相當簡單,也不用買一堆零食,殺豬灌腸就可以搞定,當然這些活也不是說一天就能幹完,so小年就得開始準備年貨了;

沐浴

小年應該可以說是有新年新氣象之寓意吧,總之,沐浴更衣神清氣爽的過年是必須滴,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便是沐浴的宗旨。換上新衣服,就可以快樂的期盼到大年三十了,這也是小孩子們一年最高興的時刻。沒有什麼太多的講究,只是一種個人自願的行為,當然你也可以在臘月二十九來換新衣服,不過又要過年又要洗一堆衣服不是很麻煩的事情嘛,所以小年更衣沐浴也是象徵著好的開始,新年新氣象.

相關焦點

  • 傳統 小年已經來了,春節還會遠嗎?臺灣小年習俗知多少.
    小年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日,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中國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小年晚上可以出門嗎 過臨沂小年了解傳統習俗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年味越來越重,尤其是臘月二十三就是我國傳統節日小年,有人說不能出門是真的嗎?   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為「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稱為送灶、辭灶、醉司命。
  • 過小年迎大年|「小年」到,年味足!小年習俗早知道!好運連連來!
    
  •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過了小年就是年,農村和城市過小年有什麼不同?
    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了,今天也是我們北方地區的小年,而這天作為農村祭灶王爺的重要日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只不過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這個與地域文化有關,在阿冰河北老家一直都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一些地區則是臘月二十四。只不過傳統意義上小年這天並不是節日,而是一種民間的習俗罷了。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那麼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以及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過小年是哪天幾月幾日?
  • 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九?都別爭了!農曆六月過小年
    農曆新年,稱之為過大年,過大年的時間自然是在五穀皆熟的日子,五穀皆熟的日子是在秋季,是在農曆的十月份,那為什麼現在過大年是在正月初一呢?其實,在秦朝的時候,過年是在十月,稱之為「歲首」,也就是立冬前後所在的那個月份過年,當然,在秦朝的時候,現在的十月即是正月(一月),那麼十一就是二月,十二月是三月了。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而南方是在除夕前沐浴理髮。  3、趕亂婚  北方小年習俗。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4、祭灶王  南方與北方共有的習俗。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過小年需要注意什麼,過小年我們做些什麼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中國民俗過小年需要注意些什麼,過小年我們要做些什麼鐵筆居士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到了子月,馬上就是冬至節了,過了冬至節,我們感覺就好像快要過年了。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也是中國人一年最為高興的節日了。那麼在過年前同,就有一個過小年的節日,過小年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日,南方人是以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為過小年。當過了小年後,大年也就馬上到來。可以這樣來說,過小年後,年味就暫濃起來,很多人在過小年後,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了,以前的有錢人家,在過小年後,也就準備年貨了。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2019年小年是哪一天?2019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而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為什麼南北方小年夜只差一天?小年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小編整理小年夜來源及傳說故事,過小年有哪些傳統習俗?小年夜節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臘月二十三,一起過小年!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小年,今天也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開始。傳說中今天老百姓把灶君送回了天,人們就可以百無禁忌的歡慶中國年了。記得小時候有一首歌謠是這樣說的:孩子孩子不要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一晃來到二十三,不就是今天小年嗎?過年是中華大地獨有的風景。更是中國人最為深邃的民族信仰。
  • 小年是哪天過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小年夜習俗盤點
    為什麼南北的小年相差一天小年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在殷商時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內容。魏晉之後,作為「祀灶」對象的灶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小年作為節日基本成型。然而到了清朝,為了節省開支,皇帝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神的時候,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
  • 北方小年吃什麼及小年習俗小年禁忌大全
    北方小年吃什麼?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各家各戶的炮竹聲就響起,就知道春節來了。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得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鬱。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節氣——小年夜。分享關於小年的諺語及小年的由來習俗。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 我們海鹽人不過小年,只有小年夜!
    今天一大早剛醒過來 朋友圈裡不知道刷到了有多少「小年」 有一點點懵 差點以為自己日子過昏頭,明天就是大年夜
  • 阿拉上海人不過小年,只有小年夜
    上海老底子今天一大早剛醒過來朋友圈裡不知道刷到了有多少「小年」有一點點懵差點以為自己日子過昏頭,明天就是大年夜還看到不少小年迎財神?然後再一看日曆 �� 沒錯今天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明天臘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emmm...
  • 2020年小年農曆時間幾月幾日 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小年吃什麼好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 小年是哪一天?過小年必吃的12種傳統美食推薦
    小年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日,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中國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它是中國整個農曆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小年夜到了,小年要吃什麼好?小年夜12種傳統美食推薦:
  • 今天就是小年了,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今天就是小年了,在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小年了,因為小年能吃灶糖,現在還是過年,但是過年的味道卻是淡了不少,其實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是我們對節日的態度變了,讓我們重溫那些舊的習俗,使今年的年味更濃鬱一些。老百姓覺得灶王值得尊重,所以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辭灶)也就是「小年」,來祈求來年平安、全家和睦。小年這天,據說灶王是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每年小年這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帝匯報這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決定這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吉兇禍福。
  • 小年到啦!準備迎新年啦!你知道小年都有哪些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人們常說的小年啦!因為小年不是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一般在北方地區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南方呢則是臘月二十四!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表達人們對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祝願,也就意味著過年已經越來越近了!從清朝中後期起開始,帝王家就會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祈求來年順順利利。關於小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灶了,祭灶的的起源非常久遠,據史料記載,祭灶從商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 今天小年!這樣過才有年味兒!
    小年,中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年三十才回家,民間百無禁忌,就可以歡樂迎除夕了。那麼,不同地區的人都是哪天過小年?習俗又有哪些呢?小年,究竟是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