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人們常說的小年啦!因為小年不是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一般在北方地區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南方呢則是臘月二十四!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表達人們對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祝願,也就意味著過年已經越來越近了!從清朝中後期起開始,帝王家就會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祈求來年順順利利。
關於小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灶了,祭灶的的起源非常久遠,據史料記載,祭灶從商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灶神又稱灶王爺,是天地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是要定期上報天庭的。所以人們認為,如果討好灶神,他就會向上天告你的狀,天帝就會給你降下懲罰。
因此,古時候的灶神身份是非常尊貴的,無論高低貴賤,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灶神恭恭敬敬。而且,祭灶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每逢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而麥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古時候的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這一套人世生活經驗,也用在了對灶神的供奉上。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的後一天,也就是臘月二十四這一天是要掃房子的,從二十四開始到除夕,我們的先人們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清理各種器具,準備乾乾淨迎新年!
雖然現在可能傳統的灶臺已經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一些傳統的習俗也只留在了一些農村地區,但是過節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我們是一個歷史有接的國家,我們的習俗是不會變得!
過了小年,意味著人們也要開始張羅著過大年啦,人們也要準備切換過年的模式了!雖然南方北方的小年時間不同, 但我們過節的心都是一樣的,祝大家小年快樂呀!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