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
第2練 語言運用+古代詩文閱讀
(1.成語+2.語病+3.銜接+4.連貫+5.漫畫+6.文言文+7.古詩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電視劇收視率造假現象由來已久,主管部門多次開會研究解決相關問題,但收效甚微,該現象依然不斷蔓延。收視率僅僅是一項效果指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節目或頻道、看了多長時間等情況。然而,除節目本身因素外,收視率還受時段、編排等因素的影響。僅憑收視率的高低無法定義目前製作質量的電視劇市場。其實,()。收視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們,不應將收視率當成判斷電視臺和電視節目優劣的唯一標準,業界亟待出臺更專業、科學的電視評價體系,引入多方面的評價機制,維護客觀公正的收視評價體系,建設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
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關鍵不只在收視率這個衡量標準本身,而在於電視從業者的態度。電視行業片面追求收視率的不良風氣,導致明星價格虛高、內容同質化、審美價值取向低俗等問題,已經傷及電視產業的肌理。與其,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不惜破壞行業規範,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鑽空子進行收視率造假上,電視從業者不如潛心研究如何提高產品質量,在電視劇市場的情況下開拓綜藝節目、電影和網絡劇等新空間,提高好劇、好節目的收看效率。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良莠不齊 習以為常 飲鴆止渴 日薄西山
B.參差不齊 習以為常 望梅止渴 江河日下
C.良莠不齊 屢見不鮮 望梅止渴 日薄西山
D.參差不齊 屢見不鮮 飲鴆止渴 江河日下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關鍵不只在收視率這個衡量標準本身,還在於電視從業者的態度。
B.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關鍵不只在收視率這個衡量標準本身,況且在於電視從業者的態度。
C.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關鍵不只在收視率這個衡量標準本身,尚且在於電視從業者的態度。
D.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關鍵不只在收視率這個衡量標準本身,並且在於電視從業者的態度。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業界質疑收視率能否真實可信地反映電視臺和電視節目收視情況由來已久
B.業界對收視率能否真實可信地反映電視臺和電視節目收視情況的質疑由來已久
C.收視率能否真實可信地反映電視臺和電視節目收視情況被業界質疑由來已久
D.收視率能否真實可信地反映電視臺和電視節目收視情況對業界的質疑由來已久
4.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虛詞,表達效果會更好。為此,請將下面的虛詞插入文中適當的地方。插入後,將緊接虛詞後的詞語填在橫線上。(5分)
注重學英語是好事,同時也要十分重視母語的學習。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最富表現力、最有魅力的語言之一。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我們自己應該學好漢語,用好漢語。某些人以能講英語為榮,說話時夾上許多「洋文」,而母語的使用白字連篇,真是出盡「洋相」。
①要 ②卻是 ③更
④但 ⑤隨著
5.請描述下面這幅漫畫的內容並說明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100個字。(6分)
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
洪擬,字成季,鎮江丹陽人。本弘姓,其先避南唐諱,改今姓。擬登進士甲科。崇寧中為國子博士,出提舉利州路學事,尋改福建路。宣和中,為監察御史,進侍御史。時王黼蔡京更用事擬中立無所附會殿中侍御史許景衡罷擬亦坐送吏部知桂陽軍改海州時山東盜起,屢攻城,擬率兵民堅守。建炎間,居母憂。終喪,為中書舍人,言:「兵興累年,饋餉悉出於民,無屋而責屋稅,無丁而責丁稅,不時之須,無名之斂,殆無虛日,所以去而為盜。今關中之盜不可急,宜求所以弭之;江西之盜不可緩,宜求所以滅之。夫豐財者政事之本,而節用者又豐財之本也。」高宗如越,執政議移蹕饒、信間,擬上疏力爭,謂「舍四通五達而趨偏方下邑,不足以示形勢、固守御」。遷給事中、吏部尚書,言者以擬未嘗歷州縣,以龍圖閣待制知溫州。宣撫使孟庾總師討閩寇,過郡,擬趣使赴援。庾怒,命擬犒師。擬借封椿錢用之,已乃自劾。賊平,加秩一等,召為禮部尚書,遷吏部。金人再攻淮,詔日輪侍從赴都堂,給札問以攻守之策。擬言:「國勢強則戰,將士勇則戰,財用足則戰,我為主、彼為客則戰。陛下移蹕東南,前年幸會稽,今年幸臨安,興王之居,未有定議,非如高祖在關中、光武在河內也。以國勢論之,可言守,未可言戰。」紹興三年,以天旱地震詔群臣言事,擬奏曰:「法行公,則人樂而氣和;行之偏,則人怨而氣乖。試以小事論之:比者監司、守臣獻羨餘則黜之,宣撫司獻則受之,是行法止及疏遠也。小事如此,推而極之,則怨多而和氣傷矣。」尋以言者罷為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卒,年七十五,諡文憲。
(節選自《宋史·洪擬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時/王黼蔡京更用事/擬中立無所/附會殿中侍御史/許景衡罷/擬亦坐送吏部/知桂陽軍/改海州/
B.時王黼/蔡京更用事/擬中立無所附會/殿中侍御史許景衡罷/擬亦坐送吏部/知桂陽軍/改海州/
C.時王黼/蔡京更用事/擬中立/無所附會/殿中侍御史許景衡罷擬/亦坐送吏部/知桂陽軍/改海州/
D.時/王黼/蔡京更用事/擬中立無所附會/殿中侍御史許景衡罷/擬亦坐送吏部/知桂陽/軍改海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科,古代考試科目名,如唐宋進士就分甲乙科。「擬登進士甲科」即洪擬考中了進士甲科。
B.國子博士,古代學官名,始置於晉朝,除教授國子學生學業外,還為政府提供政治諮詢及祭典顧問。
C.丁稅,又叫身丁稅,指封建時代政府按人頭徵稅的賦稅制度,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稅。
D.移蹕,蹕的本意指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引申指帝王出行的車駕。移蹕即「移駕」。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洪擬為官盡職,勇擔責任。在任海州知州時,率領軍民堅守城池,抵禦來犯盜賊;他借用封椿錢犒勞孟庾軍隊,事後上書彈劾自己。
B.洪擬體恤民情,主張節用。他進言給朝廷,指出百姓為盜的原因在於國家賦斂不合理;他提出「豐財者政事之本,節用者豐財之本」的主張。
C.洪擬審時度勢,重視防守。金人再次攻擊淮州時,他根據國勢,提出防守建議;高宗巡幸越地時,他認為高宗提出的行進路線不利於防守。
D.洪擬為人正直,主張執法公平。他認為,如果朝廷不能公平執法,就會招來怨恨而傷和氣;他也因為正直的言論而被罷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今關中之盜不可急,宜求所以弭之;江西之盜不可緩,宜求所以滅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法行公,則人樂而氣和;行之偏,則人怨而氣乖。(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9分)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陳師道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注】元豐七年(1084年)五月,陳師道的嶽父郭概赴蜀任職,陳因家貧,無力贍養家室,所以妻子和一女三子都隨郭赴蜀,陳則留長安。此詩是分別後作。〔外舅〕嶽父。古代媳婦稱公婆為「舅姑」,女婿稱呼嶽父為「外舅」。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句說從遙遠的四川,回來一個帶信的使者。一個「通」字,把「巴蜀」和「歸使」串聯起來,說明獲知「巴蜀」之地妻子兒女消息的艱難。
B.頷聯中「深知」與「不忍」寫詩人明知道信使是報消息的,但又不忍心問,將詩人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壞消息的矛盾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C.頸聯使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距離遙遠不算什麼,親情不會因此而生疏,關鍵是家人的身體要健康,這既是詩人對妻兒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D.本詩含蓄委婉,慷慨悲壯,情真意切。首聯情緒平靜,頷聯沉抑,頸聯歡快,尾聯感慨深沉,起伏跌宕,盡顯真情之妙。
(2)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2練 語言運用+古代詩文閱讀
(1.成語+2.語病+3.銜接+4.連貫+5.漫畫+6.文言文+7.古詩詞)
1.D(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根據語境,第一空應填「參差不齊」。屢見不鮮:經常看見,並不新奇。習以為常:常做某種事情或常見某種現象,成了習慣,就覺得很平常了。根據語境,第二空應填「屢見不鮮」。飲鴆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根據語境,第三空應填「飲鴆止渴」。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遊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臨近死亡。根據語境,第四空應填「江河日下」。)
2.A(關聯詞「不只」不能和「況且」「尚且」「並且」搭配,可以和「還」搭配。)
3.B(解答此題,須釐清主體和客體,「業界」是主體,「收視率」是客體,故答案應在A、B兩項中選。A項「質疑……情況」搭配不當,應是「質疑由來已久」。故選B項。)
4.①夾上 ②白字連篇 ③應該 ④同時 ⑤中國 (每空1分)(首先琢磨5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再看語段表達的意思及層次間的關係,就可以判斷出了。)
5.內容:一位年齡大的男子坐在沙發上,手拿雞毛撣欲打向攔腰抱著的另一位手拿雞毛撣的男子,並說「爸爸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兒子!」而一位小孩正趴在沙發的扶手上。(4分)寓意:正人先正己。∥不能以身作則,說的和做的自相矛盾,起不到訓誡的作用。∥諷刺那種說話和行為自相矛盾的人。(2分,其他的寓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要讀懂漫畫,包括畫中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注意人物肢體語言,注意文字內容,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漫畫的主旨;寓意豐富則要逐一理清。這一步處理好了,組織出恰當的答案便水到渠成。)
6(1)B(「無所附會」為名詞性「所」字結構,其間不能斷開;「擬」為「亦坐送吏部」的主語,其後不能斷開;「桂陽軍」為行政區劃名,其間不能斷開。故選B項。原文加標點應為:時王黼、蔡京更用事,擬中立無所附會。殿中侍御史許景衡罷,擬亦坐送吏部,知桂陽軍,改海州。)
(2)C(「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稅」錯,丁稅一般只對成年男子徵收。)
(3)C(「高宗提出的行進路線」錯,文中說「執政議移蹕饒、信間」,說明行進路線是管理事務的人提議的。)
(4)①如今對關中的盜賊不可急於去剿滅,應當找到制止他們的辦法;對江西的盜賊不可遲緩,應當趕快想辦法消滅他們。(「急」「緩」各1分,句意3分。)②法令如果實行得公平,那麼人就會快樂而心平氣和;如果實行得不公平,那麼人就會有怨恨而氣不順。(「行」「乖」各1分,句意3分。)
〖參考譯文〗
洪擬,字成季,鎮江丹陽人。本來姓弘,因祖先避南唐太子(李弘冀)的名諱,改現在的姓。洪擬考中了進士甲科。崇寧年間擔任國子博士,出任利州路提舉學事,不久改任福建路提舉學事。宣和年間,擔任監察御史,進升侍御史。當時王黼、蔡京輪流執政,洪擬中立不依附他們。殿中侍御史許景衡被罷官,洪擬也受牽連被交吏部,被任命為桂陽知軍,又改任海州知州。當時山東盜賊興起,屢次攻城,洪擬率領軍隊民眾堅守城池。建炎年間,洪擬母親去世,回家守喪。守喪完畢,擔任中書舍人,進言說:「戰爭興起連續多年,糧餉都是出自百姓,無房屋的卻被徵收房屋稅,無勞動力的卻被徵收人丁稅,不定時的需求,沒有名目的徵收,幾乎沒有一日停止,因此他們離家為盜。如今對關中的盜賊不可急於去剿滅,應當找到制止他們的辦法;對江西的盜賊不可遲緩,應當趕快想辦法消滅他們。豐富財物是政事的根本,而節省費用又是豐富財物的根本。」高宗到了越地,管理事務的人建議帝王出行的車駕走饒州、信州之間的路,洪擬上疏極力爭辯,認為「放棄四通八達的路不走而選走偏僻之地,不足以展示威勢、加固守御」。升任給事中、吏部尚書,諫官認為洪擬不曾經任州縣官(不宜任給事中、吏部尚書),洪擬以龍圖閣待制的身份任溫州知州。宣撫使孟庾總領軍隊討伐閩地盜寇,經過洪擬管轄的州郡,洪擬督促使者奔赴支援。孟庾憤怒,命令洪擬犒勞軍隊。洪擬借用封椿錢犒勞軍隊,事情過後就上書
自己彈劾自己。盜賊被平定,洪擬被增加俸祿一等,召為禮部尚書,調任吏部。金人再次攻擊淮州,皇上詔令侍從官每日輪流到都堂,發給札策問攻守之策。洪擬進言說:「如果國勢強盛就戰,將士勇敢就戰,財用豐足就戰,我方處於優勢、敵人處於劣勢就戰。陛下把車駕移到東南,前年到會稽,今年到臨安,興建帝王都城的處所,還沒有確定,不像漢高祖在關中、漢光武帝在河內。憑當今國勢而論,只能談得上守,不能主張戰。」紹興三年(1133年),因天旱地震皇帝下詔讓群臣議論政事,洪擬上奏說:「法令如果實行得公平,那麼人就會快樂而心平氣和;如果實行得不公平,那麼人就會有怨恨而氣不順。試拿小事來說明道理:近來監司、守臣獻上各種附加稅就罷黜他們,宣撫司獻上各種附加稅就接受了,這是施行法令只涉及不親近的人。小事情如此,發展到極致,就會怨恨多生而傷害和氣。」不久因為言論被罷為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去世,享年75歲,諡號「文憲」。
7.
(1)D(「含蓄委婉,慷慨悲壯」錯,應是「通俗易懂,自然純樸」。)
(2)①表達了對妻兒的關心思念,面對來使,詩人想問又不敢問,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表現出詩人對妻兒的深切關懷;②抒發了家人不能團聚的悲哀,詩人年事已高,愁病交加,卻還得忍受與妻兒的分離之苦,不禁悲從中來;③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結尾哀嘆自己貧困潦倒,連妻兒都無力養活,只能分居兩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難就。(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詩意賞析】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五月,陳師道的嶽丈郭概由朝請郎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因為陳師道家貧,無力贍養家室,所以妻子和一女三子都隨郭概赴蜀,陳師道則留在長安。《寄外舅郭大夫》是陳師道與妻兒分別之後的「詩簡」,「外舅」是女婿對嶽丈的稱呼。
首聯,開篇說崎嶇不易行的蜀道居然「通」了,來了一位信使,而他所帶的又正是自己朝夕盼望的妻兒的消息,這正是「家書抵萬金」。「通」本來是一個普通的字眼,但把「巴蜀」和「歸使」串聯起來,就打上了強烈的感情印記。「妻孥且舊居」,既是信使帶來的消
息,又是詩人的內心獨白。一個「且」字,把那種又迫切又猶疑,驚、喜、慰、懼交集,滿肚子話要問卻欲言又止的心情傳達了出來。
頷聯,把詩人沉吟猶疑的原因挑明了。家人分居異地,消息阻塞,禍福不知,一方面盼望消息,一方面對消息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生怕會有壞消息傳來,這種矛盾心理在戰亂年代更為突出。
頸聯,帶有明顯的愉快情緒。不管怎樣「不忍問」,害怕問,最後總得硬著頭皮聽消息。一旦獲知妻兒安好,詩人就像久囚的犯人遇到大赦一樣,長舒一口氣,心情立刻輕鬆起來,一掃囁嚅之態,和信使有說有笑了。
尾聯,詩人又悲從中來。因為,詩人畢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家人異地分居、不能團圓的殘酷現實。詩人想,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像別人那樣闔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呢?追根究底,還不是因為詩人科舉不順嗎?詩人儘管以孤介自許,實際上也未能免俗。「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顧影自憐,年已老大,愁病交攻,連自己的妻兒都養活不了,想到這些,提筆回信之時,詩人便灑下了傷心之淚。全詩的思想深度也在此深入一步,由家庭的悲歡離合上升到對身世的感慨,對社會不平的怨憤抗議也就蘊含其中了。全詩起伏跌宕,得自然之趣,盡真情之妙。
||作文系列視頻||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一講 擬題搶眼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二講 起承轉合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三講 破題立論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四講 橫向並列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五講 縱向層進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六講 正反對比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七講 引申類比
高考作文視頻講解||第八講 假設分析和第九講 首尾圓合
||晨讀晚練系列系列資料||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2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3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4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5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6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7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8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0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1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2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3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4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5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6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7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8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19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20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21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22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23周
高考語文晨讀晚背 第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