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辦在解讀2015年高招新政時,透露將在2015年新增翻譯、新聞學(數據新聞報導方向)、通信工程(無線多媒體廣播技術)三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新聞學專業(數據新聞報導方向)主要培養專門從事數據新聞報導、挖掘、分析的高級人才。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國內新聞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其實,在全球新聞戰場,數據新聞並不是什麼新鮮名詞。它是指以數據作為表述形式的新聞,通過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從繁雜的數據中發現故事,再用數據可視化的方法去展現。與傳統的新聞形態相比,數據新聞為單一事實可供了表述可能,更大的想像空間。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字在前,文字在後」的數據新聞迅速崛起,各大媒體紛紛進擊數據新聞領域,而高校新聞學院的數據新聞教育也逐漸深入。
新增方向學什麼?強調新聞可視化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沈浩教授向全媒派透露,新增的新聞學專業(數據新聞方向)四年學習將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新聞傳播學基礎知識,包括新聞史、新聞理論、新聞寫作以及採編播評報的相關內容;
新聞學入門之後,專業教育將會聚焦於提高學生數據分析、數據處理能力,包括網頁抓取、數據分析、基礎統計等等;
最後是與可視化有關的教學,強化學生在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圖製作方面的技能,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極其重要的、網頁和移動網際網路上相關可視化技巧、軟體和工具的學習。
這一教學計劃強調以理解為主,並適當參考國外內容,特別是涉及到富媒體、多媒體和網際網路技術領域的知識。
總的說來,新聞學專業新增方向與其他新聞學區別在於數據、可視化,特別是新聞可視化的能力。
專業籌備,實驗班與師資力量就在今年1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聯合中青網,建立了數據新聞合作實習基地。然而中傳對數據新聞的重視並不止於此,在宣布新開設新聞學專業(數據新聞報導方向)後,新專業將與既有的新聞學、傳播學、傳播學(媒體市場調查與分析方向)以及網絡與新媒體(媒體創意方向)一起,構成全方位、多維度的新聞教育體系,首開國內新聞院校本科教育先河。
其實,在宣布專業新增方向之前,中傳新聞學院就已經進行了數據新聞教育試點——數據新聞實驗班。據了解,數據新聞實驗班是契合新聞業發展新趨勢,於2014年秋創辦。實驗班同學選拔自全校不同專業的大二學生,他們將在新聞學院完成大三、大四的專業學習。
數據新聞教學實驗頗具成效。2014年,在首屆中美教育基金(USCET)數據新聞大賽上,來自該班的李曼霞、毛元超和張皓月,憑藉《光環之下的大學》斬獲頭名。
作品通過數據挖掘,可視化地呈現了「211」、「985」高校的立項時間、地域分布、高考錄取分數、畢業生薪酬等數據。大賽評委在點評這份作品時表示:獲獎作品體現了同學們批判分析、精準數據分析,以及創意網頁設計的能力。
目前,圍繞專業新增方向的前期教學準備、師資建設正在有序籌備當中。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沈浩教授在接受全媒派採訪時表示:「學校對此非常重視,軟硬體方面投入比較大,師資隊伍正在建設中,一方面靠調查統計學專業師資力量的積累,同時起用新生力量,如博士生、研究生以及業界人才。」
在談到數據新聞教學與業界的關係時,沈浩教授表示:「從上屆學生開始我們就強調動手能力,希望和業界互動、注重實際。因為這個領域從發展的角度看技術是可共享的,從實際來看,數據新聞領域是業界走在前邊,教育是在後面跟上來了。」
數據新聞實踐與教學,學界追趕業界數據新聞的價值在這裡不予贅述。「網際網路之父」蒂姆·伯納斯·李就曾指出:「新聞的未來,是分析數據。」然而,國內數據新聞的實踐和探索才剛剛起步。新聞實踐主要集中於業內,且數據新聞過於粗淺,在設計理念和數據挖掘技術上都落後於國際水平。多數國內媒體模糊了「信息可視化」與「數據新聞」的概念,使新聞呈現停留在靜態的表面。
在這種情況下,財新、騰訊、澎湃等媒體機構就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數據新聞探索開疆拓土的領軍者。
在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負責人黃志敏眼中,數據新聞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聞領域的概念,而是廣泛地涉及了計算機圖形學、代碼編程、圖像處理等技術層面。因此,數據新聞的內容生產也與傳統新聞迥然而異。傳統媒體中,內容編輯與設計是一種上下遊關係,但數據新聞卻是編輯、設計師、程式設計師在一起共同討論,完成作品,帶有更多技術的基因。

儘管以財新、騰訊為代表的一大批媒體機構在數據新聞領域展開了積極而深入的探索,但是國內的數據新聞教育卻相對落後。
所以,傳媒大學專業新增方向可以說是一次「破冰」之舉。此次傳媒大學正式開設數據新聞專業,順應了新聞發展的趨勢,並將會推動全國新聞院校的數據新聞基礎教育。
國外數據新聞教育發展,對接行業需求相比較而言,國外的數據新聞業態顯然更為成熟。 2011年,全球第一本討論數據新聞的著作《數據新聞手冊》問世;2012年3月29日,歐巴馬宣布啟動「大數據發展和研究計劃」;2012年4月30日,陶氏基金會與奈特基金會宣布將資助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數據新聞學研究項目……
從《紐約時報》這樣的老牌媒體,到ProPublica這樣新興的獨立調查新聞機構,多年的實踐,為他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數據新聞經驗。可視化視覺呈現能夠以簡潔明了的方式,讓讀者快捷、輕鬆地了解信息。

在媒體大國美國,數據新聞更注重交互性、服務性和功能性。相比於「做得好看」,更重視對新聞主體事件的補充作用。美國各大新聞學院開設的課程顯然對接了行業需求。
除了分析數據之外,如今的記者面臨將調查用數據形式呈現的壓力,即:用吸引人並容易懂的方式與人分享複雜信息。美帝新聞學院一直在努力增加數據可視化課程,教導學生在敘述和展現故事時如何看到數字之外的東西。
密蘇裡大學的新課程「互動性數據可視化」旨在培養學生「用互動性的和有意義的方式呈現新聞」。馬裡蘭大學新聞學院也將開設一門類似的新課程——「用數字可視化技術講故事」,講授認知理論、視覺映射,以及如何通過可視化技術尋找、講述故事。
回到傳媒大學新開設的數據新聞專業上來,這一變化將不僅意味著中國的新聞教育順應新聞業趨勢,也將與國外新聞學教育對接,培養國際性的數據新聞人才。新聞學專業新增方向對國內整體的數據新聞基礎教育的影響,全媒派將持續關注。
====================
本文由《全媒派》獨家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