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25日訊
近期南疆棉花購銷市場維持低迷,皮棉售價一路走低,市場悲觀氣氛蔓延,各種不確定性不斷增強,大家仿佛都看不到多少希望,到處感覺秋風瑟瑟、寒意逼人。對於近期南疆部分區域新棉銷售市場不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一、工業高庫存。當前內地紡織企業的儲備棉庫存較高,多數紡企的原料庫存備至11月下旬甚者到年底,目前對於原料需求較小。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10月初,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為39.7天,推算全國棉花工業庫存約92.2萬噸,環比上升10%,同比提高3.4%。
二、商業高庫存。當前市場近40萬噸倉單棉加上市場尚在流動的商品棉約120萬噸(含前期競拍的儲備棉),合計約160萬噸左右尚待消化,且價格多數不超16000元/噸(內地庫提貨、毛重、送到),相比2018年度新疆新棉,價格優勢凸顯。
三、進口關稅配額開始申報。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公布,2019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量為89.4萬噸,其中國營貿易比例為33%,關稅配額申請時間為2018年10月15日至30日。近期各大企業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對進口棉配額進行申報。
四、紗線銷售量價齊跌。近期,紗線市場銷售價格持續走低,降幅在300-500元/噸左右,且布廠訂單環比較少,在本該金九銀十的紡織旺季,下遊訂單需求嚴重下滑。
五、期貨行情持續走低。2018年10月23日,鄭棉主力CF1901合約收盤15350元/噸,上漲70元/噸,漲幅0.46%。較國慶前一交易日(9月28日)收盤價15665元/噸相比,繼續下跌315元/噸,跌幅2.05%,致使市場人士信心不足,情緒低迷不振。
六、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存在不確定性。受中美貿易摩擦及後期繼續加徵關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對於實體企業及經營人士情緒幹擾較大,市場信心不足以支撐,多數企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敢貿然加大步伐。
整體來看,2018年即將進入尾聲,隨著庫存逐漸消化加上近期政策不斷釋放多重措施利好實體、小微經濟體企業。拋開以上不確定性等因素,預計11月中下旬開始南疆區域將逐漸迎來一波採購小高峰,預計屆時行情將漸漸回歸中性偏暖。希望這個冬天,有棉花在,尚不至於在寒風中瑟瑟顫慄發抖。(在水一方)
(文章來源:中國棉花網)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