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線上傳承線下實踐,優秀傳統文化線上開花線下香 山西運城市:德育課堂滿「雲端」

2020-08-14 光明網

「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網上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將教學的主陣地從學校轉移到居家線上,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以運城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資源、一個帳號、一鍵操作」,千方百計開闢德育時空新途徑,讓全市所有學校、家庭、教師和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在線展開學習活動,密切了家校聯繫,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在線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紅色基因線上傳承,線下實踐

「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禮敬先烈先輩,感恩幸福生活 」今年清明節期間,運城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學校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學習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和此次抗擊疫情光榮獻身的英烈事跡,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歷史,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全市各縣(市、區)教科局、各學校以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宏大時代背景為教育素材,根據學段特點,通過「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以及寫觀後感、製作手抄報等形式,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搜集」「童心向黨」 等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全市80多萬中小學生網上向烈士獻花、敬禮、鞠躬、發表祭奠感言。

為表達對抗疫一線英雄的敬意,魏風小學對援鄂醫護人員子女實行「學業關愛」計劃,建立援鄂子女學業關愛臺帳,學科老師一對一進行學業和心理輔導,開通特殊關愛熱線。還對援鄂的8位家長走訪慰問,送上最誠摯的祝福。在「防疫有我 愛衛同行」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中,市直20所學校5000餘名志願者走進23個小區和公共場所開展環境清潔活動,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學校,某一個好的職業,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為國家、為人民、為世界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運城市教育局局長李明說。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線上開花線下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運城是鸛雀樓的故鄉,歷史上這裡人文薈萃,文化積澱十分厚重。多年來,市教育局堅持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期間,全市各學校廣泛開展了「走進名家,感悟魅力」「停課不停學,抗疫不孤『讀』」等豐富多彩的在線經典誦讀、軟筆硬筆書法大賽等活動。全市54萬中小學生和近百萬家長共同誦讀、寫字、鍛鍊,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搏、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每周四節晨誦課,每節課20分鐘」,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把堅持了十多年的晨誦、經典閱讀納入線上課程;運城師範附小每周五下午的線上項目式學習設傳統文化板塊,有字源解讀、書法鑑賞、剪紙體驗等;「畫臉譜、起臺步、抖水袖……」河津第四小學、永濟中學等學校邀請知名演員線上展示地方戲曲文化魅力,引發學生極大興趣。

復學後,各學校紛紛組織學生把線上學習的傳統文化知識轉變為行動。在格致中學開展的「我們的節日——樂享端午,弘揚傳統」主題活動中,學生們繪製了100多份手抄報、畫作、賀卡,並將50餘份精美賀卡贈給運城奔赴武漢一線的白衣天使。

家務勞動線下實踐、線上展示

「在家種下一盆小蒜苗、培育一盆小豆芽……」今年「植樹節」期間,運城市海倉小學組織學生在家開展「我為祖國添綠色」活動,讓學生們體驗勞動快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疫情期間,運城市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開展了「宅家抗疫 勞動最光榮」「愛勞動 創造美」「勞動助成長,實踐伴我行」等主題活動,通過勞動打卡等形式,引導學生體驗花卉種植、烹飪、整理家務等勞動樂趣,不斷增強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全市各學校開設了「分層教學」的勞動教育課程,小學低段學生在家掃地拖地、倒垃圾、洗碗、疊衣被,小學高段種植、打掃衛生間、洗衣服,初中生買菜購物、整理房間,高中生洗菜做飯、洗碗洗衣等,提升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整理清潔小達人」「水果拼盤創意秀」「種植養護小能手」……全市在線開展的各種勞動競賽,調動學生參加勞動的積極性。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市學生上傳自己「勞動成果」的圖片和視頻近30萬幅。

心靈導航為學生保駕護航

「孩子居家在線學習,每天接觸網絡時間很長,總擔心他們開小差玩遊戲。」疫情防控期間,為消除家長顧慮、增強學生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健康積極的學習生活心態,運城市教育局開通全市教育系統防疫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組織全市41位有資質的心理輔導教師從周一至周日的8點到22點提供免費熱線服務。截止目前,共接待700餘人次諮詢。邀請國家家庭教育專家李虹在平臺進行了7期學生心理教育線上講座,收視率達到50萬人次;市級心理老師直播心理健康講座50餘場次,收視率達到150萬人次。「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專門給家長開直播課,讓我學會了指導孩子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絡。」龍翔實驗中學趙晨曦的家長說。

如今,雲隊會、雲升旗、雲勞動、雲誦讀、雲體育、雲旅遊……成為運城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新形態。許多老師發現,返校複課後,學生們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更懂感恩了,更願意幫助別人了;更懂規則了……暑假前夕,該市共評選出校級、縣級「新時代好少年」2581名,「新時代運城好少年」60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趙巖 通訊員 李軍 劉紅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山西運城市:德育課堂滿「雲端」
    紅色基因線上傳承,線下實踐  「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禮敬先烈先輩,感恩幸福生活 」今年清明節期間,運城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學校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學習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和此次抗擊疫情光榮獻身的英烈事跡,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歷史,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 山西運城市:德育課堂滿「雲端」
    紅色基因線上傳承,線下實踐「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禮敬先烈先輩,感恩幸福生活 」今年清明節期間,運城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學校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學習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和此次抗擊疫情光榮獻身的英烈事跡,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歷史,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 雲端大課堂 德育新形態
    「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網上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將教學的主陣地從學校課堂轉移到居家線上,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以運城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資源、一個帳號、一鍵操作」,開闢德育新場域、新途徑,讓德育課堂布滿「雲端」,全市所有學校
  • 【文明實踐快報】聊城市東昌府區鬥虎屯鎮:剪紙傳習所 線下和線上課堂不斷檔 傳承保護中國傳統文化
    ★舉旗幟 ★聚民心 ★育新人 ★興文化 ★展形象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願服務>作者:王偉 魏璇璇為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剪紙,聊城市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鬥虎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願服務隊隊長梁穎一直致力於剪紙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每周組織舉辦一節剪紙文化小課堂,向鬥虎屯鎮廣大剪紙愛好者和中小學生傳授剪紙技藝。
  •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從線上到線下 開啟課堂教學新精彩
    5月22日,伴隨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最後一批非畢業年級學生回歸校園,教學也從線上轉移到了線下,安靜的教室又開啟了課堂教學的新精彩,沉寂已久的商院再次注入活力與生機。  多措並舉  給課堂教學一個溫情的綠色通道  闊別四月,開學複課,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終於按下了「重啟鍵」。
  • 山西運城以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雲升旗」「雲隊會」「雲勞動...
    原標題:山西運城以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雲升旗」「雲隊會」「雲勞動」等不斷湧現——雲端大課堂 德育新形態「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網上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將教學的主陣地從學校課堂轉移到居家線上,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以運城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資源、一個帳號、
  • 雲端追尋紅色記憶 市教體局製作研學實踐線上課程
    本網訊 7月30日,記者從市教體局獲悉,為豐富我市廣大學生的業餘生活,拓展學生視野,市教體局結合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實際,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整合六安紅色研學基地教育資源,製作了「尋訪紅色足跡」研學實踐教育線上課程,把六安的紅色文化「裝」進雲端,將研學活動「搬」到線上,讓廣大青少年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方式觸摸人文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 線上線下巧銜接 創新課堂助復學——嘉興建校召開「線上線下教學...
    線上線下巧銜接 創新課堂助復學——嘉興建校召開「線上線下教學銜接」主題教研活動 發布日期:2020-05-07 15:25 信息來源:市教育局瀏覽次數: 如何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讓課堂教學更加順利高效實施,是建築智能專業組的老師們正在思考糾結的問題。
  • 湖北學子線上線下齊發力,共同學習麵塑文化
    8月10日,我們的實踐小分隊再次來到了劉潔老師的「壹粟坊」工作室。本次造訪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習麵塑製作技巧,返璞歸真找回剛剛接觸麵塑的初心,更為了實踐隊員們可以線上線下一起學習,利用網絡技術打破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更多的同學了解麵塑文化,接觸麵塑藝術,更好的發揚傳統的非遺文化。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課堂教學要注重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思維。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託幼未來雲端大會開幕式隆重舉行 線上線下聯動開啟託幼交流盛會
    來源:環球網2020年8月14日,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學前教育專場暨2020託幼未來雲端大會在廣州舉行了線上線下同步的開幕式。本次大會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與華南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旨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和世界各國託幼方面的經驗,創建託幼一體中國特色的託幼事業發展道路,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同時,充分利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研發的5C核心素養模型作為價值觀引領,為孩子從小播下文化理解與傳承的種子,具有非凡意義。
  • 高職院校紅色基因傳承創新案例——以「中國夢電影課堂」為例
    利用電腦、手機、屏幕等多屏互動實現傳統的「說教式」向「共享式」的轉變,將紅色基因的「大課題」變成了人人參與的「小載體」,打造學生紅色基因傳承的新引擎。 1.理論目標:探索網絡思政的新內容,探索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形成一批網絡思政理論創新成果。
  • 山西運城以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雲升旗」「雲隊會」「雲勞動」等不斷湧現
    「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網上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將教學的主陣地從學校課堂轉移到居家線上,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以運城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資源、一個帳號、一鍵操作」,開闢德育新場域、新途徑,讓德育課堂布滿
  • 傳承紅色基因 培養時代新人 堅定託起民族未來的希望
    基於這一思想認識,慶安二小在市縣老促會和縣教體局的精心指導下,積極探索用紅色教育鑄魂育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模式與路徑,讓紅色基因、紅色文化、紅色理念進校園、進課堂,潤澤孩子們的心靈,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紅色教育成為立德樹人強國的原動力。首先以紅色基因教育強化師德教育,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和培育革命進取精神,把立德樹人任務落到實處。
  • 線上線下銜接緊 空中課堂形式新
    9月開始,各中小學的課程將在空中課堂同步上線,與線下課程同頻「共振」,保障在突發情況下,實現線上線下隨時切換、無縫銜接。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序銜接,既是為「防疫」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是對「停課不停學」最堅實的承諾。小編在近日的探訪中發現,很多學校不僅延續了疫情期間的「空中課堂」,更是將「空中課堂」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 《紅色傳奇》進校園 紅色基因永傳承
    》進校園經典誦讀活動,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工作人員給同學和家長們講述革命故事,組織觀看《紅色傳奇》影片,同學們也表演了詩朗誦、歌曲大合唱,還穿插進行有獎問答,引導同學們觀看書籍,通過閱讀了解廣西紅色歷史、重溫紅色經典中的名篇名段
  •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8月6日,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暑假實踐隊舉辦了紅色文化宣傳活動,活動有物理學院實踐部主辦,參與成員包括在家的初高中生及其家長。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提高了在家的初高中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可,產生了十分積極地影響。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如何適應多變的課堂   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嶽巖撰文認為,疫情期間,線上中文教學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其優勢也很明顯:不局限於課堂人數,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實現碎片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網課的教學資源豐富,媒體多樣,易於獲取、傳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傳統課堂一樣記筆記;教師可以藉助線上通訊工具及時地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
  • 線上線下融合:重塑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
    OMO學習方式就是把傳統面授學習與線上網絡化學習相融合,線下支持線上、線上賦能線下,二者優勢互補、相輔相成。OMO學習方式並非指線上、線下簡單相加,而是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能夠倍數級放大教與學的效果。
  • 線上紅色尋訪實踐⑦ | 西南地區實踐成果展示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及指示批示精神,中文系20級科碩黨支部以黨建帶班建,號召黨員與班級同學共同參與支部開展的「線上紅色尋訪實踐」系列活動。本期推送展示為「線上紅色尋訪實踐」系列活動最後一期——西南地區實踐成果展示。在寒假期間我以線上的形式尋訪了鄧小平紀念園。位於四川廣安的鄧小平紀念園是以鄧小平同志的故居為中心,佔地800畝的紀念性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