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網上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將教學的主陣地從學校轉移到居家線上,山西省運城市教育局以運城智慧教育雲平臺為抓手,「一個網絡、一個平臺、一套資源、一個帳號、一鍵操作」,千方百計開闢德育時空新途徑,讓全市所有學校、家庭、教師和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在線展開學習活動,密切了家校聯繫,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在線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紅色基因線上傳承,線下實踐
「崇尚革命英雄、繼承革命事業,禮敬先烈先輩,感恩幸福生活 」今年清明節期間,運城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學校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學習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和此次抗擊疫情光榮獻身的英烈事跡,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歷史,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全市各縣(市、區)教科局、各學校以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宏大時代背景為教育素材,根據學段特點,通過「雲課堂」「雲升旗」「雲班會」以及寫觀後感、製作手抄報等形式,開展「清明網上祭英烈」「抗疫英雄事跡搜集」「童心向黨」 等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全市80多萬中小學生網上向烈士獻花、敬禮、鞠躬、發表祭奠感言。
為表達對抗疫一線英雄的敬意,魏風小學對援鄂醫護人員子女實行「學業關愛」計劃,建立援鄂子女學業關愛臺帳,學科老師一對一進行學業和心理輔導,開通特殊關愛熱線。還對援鄂的8位家長走訪慰問,送上最誠摯的祝福。在「防疫有我 愛衛同行」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中,市直20所學校5000餘名志願者走進23個小區和公共場所開展環境清潔活動,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學校,某一個好的職業,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為國家、為人民、為世界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運城市教育局局長李明說。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線上開花線下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運城是鸛雀樓的故鄉,歷史上這裡人文薈萃,文化積澱十分厚重。多年來,市教育局堅持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期間,全市各學校廣泛開展了「走進名家,感悟魅力」「停課不停學,抗疫不孤『讀』」等豐富多彩的在線經典誦讀、軟筆硬筆書法大賽等活動。全市54萬中小學生和近百萬家長共同誦讀、寫字、鍛鍊,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搏、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每周四節晨誦課,每節課20分鐘」,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把堅持了十多年的晨誦、經典閱讀納入線上課程;運城師範附小每周五下午的線上項目式學習設傳統文化板塊,有字源解讀、書法鑑賞、剪紙體驗等;「畫臉譜、起臺步、抖水袖……」河津第四小學、永濟中學等學校邀請知名演員線上展示地方戲曲文化魅力,引發學生極大興趣。
復學後,各學校紛紛組織學生把線上學習的傳統文化知識轉變為行動。在格致中學開展的「我們的節日——樂享端午,弘揚傳統」主題活動中,學生們繪製了100多份手抄報、畫作、賀卡,並將50餘份精美賀卡贈給運城奔赴武漢一線的白衣天使。
家務勞動線下實踐、線上展示
「在家種下一盆小蒜苗、培育一盆小豆芽……」今年「植樹節」期間,運城市海倉小學組織學生在家開展「我為祖國添綠色」活動,讓學生們體驗勞動快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疫情期間,運城市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開展了「宅家抗疫 勞動最光榮」「愛勞動 創造美」「勞動助成長,實踐伴我行」等主題活動,通過勞動打卡等形式,引導學生體驗花卉種植、烹飪、整理家務等勞動樂趣,不斷增強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全市各學校開設了「分層教學」的勞動教育課程,小學低段學生在家掃地拖地、倒垃圾、洗碗、疊衣被,小學高段種植、打掃衛生間、洗衣服,初中生買菜購物、整理房間,高中生洗菜做飯、洗碗洗衣等,提升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整理清潔小達人」「水果拼盤創意秀」「種植養護小能手」……全市在線開展的各種勞動競賽,調動學生參加勞動的積極性。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市學生上傳自己「勞動成果」的圖片和視頻近30萬幅。
心靈導航為學生保駕護航
「孩子居家在線學習,每天接觸網絡時間很長,總擔心他們開小差玩遊戲。」疫情防控期間,為消除家長顧慮、增強學生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健康積極的學習生活心態,運城市教育局開通全市教育系統防疫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組織全市41位有資質的心理輔導教師從周一至周日的8點到22點提供免費熱線服務。截止目前,共接待700餘人次諮詢。邀請國家家庭教育專家李虹在平臺進行了7期學生心理教育線上講座,收視率達到50萬人次;市級心理老師直播心理健康講座50餘場次,收視率達到150萬人次。「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專門給家長開直播課,讓我學會了指導孩子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絡。」龍翔實驗中學趙晨曦的家長說。
如今,雲隊會、雲升旗、雲勞動、雲誦讀、雲體育、雲旅遊……成為運城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新形態。許多老師發現,返校複課後,學生們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更懂感恩了,更願意幫助別人了;更懂規則了……暑假前夕,該市共評選出校級、縣級「新時代好少年」2581名,「新時代運城好少年」60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趙巖 通訊員 李軍 劉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