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掌中慶陽
——正寧縣山河小學體驗式細節德育工作探訪
上下樓梯排隊行、見到老師問聲好、彎彎腰垃圾「跑」等現象隨處可見;一年級我入學我快樂、二年級我入隊我光榮、……六年級我畢業我感恩的核心習慣師生爛熟於心;新時代好少年趙世軒、優秀少先隊員劉子萱、德育美育星高睿等優秀學生層出不窮。這是山河小學德育教育結出的累累碩果。
抓習慣 階梯式培養
近期,正寧縣山河小學校長任有運在慶陽市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的發言,在慶陽市教育界引起廣泛關注。在任有運看來,小學教育應從德育抓起,教會學生如何講文明禮儀、如何尊敬師長、如何感恩父母等,這是教育的關鍵。
2012年秋季,任有運初到山河小學時,就發現這裡的家長喜歡在街道給孩子買早餐吃,孩子邊走邊吃,吃完畢就將包裝袋隨手一丟,路過之處垃圾橫飛,尤其是山河小學校門口周圍,更為嚴重。「家長在這方面教育欠缺,孩子也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妥。」任有運認為,小學教育首先應放在良好習慣培養上,之後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教學。
經過不斷探索思考,山河小學管理者在統一認識基礎上,確立了「立德樹人 奠基幸福」的辦學理念。2012年9月,該校啟動了《「培養小習慣 成就大人生」學生習慣培養階梯計劃》項目,將學生需要在「文明禮儀、學習能力、生活自理、環境保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六個方面養成的核心習慣,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歸納、梳理、細化、分解為72條子習慣,分6年12學期完成。「學生每升一級,習慣培養就會在內容、難度、要求、視角上逐步增加,從而呈現出螺旋式上升、階梯式培養、積累式發展的態勢。」任有運說。
以一年級學生為例,在習慣方面普遍存在著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坐不住、貪玩、模仿性強等特點。「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各幹各的,課堂溝通困難。」山河小學老師楊婷說。
在她班級有個叫惠嘉豪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加之在上海接受過幼兒教育,個性明顯,課堂上坐立不定。「在家裡,寫作業得專人陪學、監督。」家長也頭疼不已。
「讓一年級學生遵守課堂規則、學會主動問好、自行整理書包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要真正落地生根,過程艱辛。」可楊婷堅信,良好的習慣一旦建立起來,提高教學質量就容易多了。
重體驗 領悟式教學
走進山河小學五(1)班的教室,班主任秦亞麗的《感恩父母》實踐課程,集生活性、活動性和開放性為一體,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體驗式課堂「活」了起來。
課前,秦亞麗通過召開家長會、發家長信、填寫活動意見問卷等方式,讓學生收集感恩父母的圖片、故事、詩歌,編演小品、故事劇。秦亞麗在教學過程中還設計了情景創設、調查結果匯報、感受父母的愛、回報父母的愛四個環節,重在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父母厚愛。
秦亞麗還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生活中的父母、父母做的讓自己感動的事及如何讚美父母,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分享並感受著,既鍛鍊了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對父母的理解。
「體驗式德育課堂的開展,打破了傳統的思想灌輸式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效果更佳。」秦亞麗說,活動後許多家長寫回反饋意見,反映孩子在家的進步和變化。
郝淑涵的家長表示,學校開展感恩教育後,女兒的襪子能自己洗了,花錢也不大手大腳了,還學會了幫大人做家務。
為了強調德育工作的活動性、體驗性,山河小學還要求學生6年之內經歷24事件,落實《山河小學「六愛六要六會六達」育人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同培養方略》,通過「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注重體驗」達到體驗式德育的目標。
學校還開發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符合德育理念的體驗式校本課程,開設了獨輪車、足球、葫蘆絲、書法等60多個社團活動,在普及中提煉特色,形成了「人人會吹葫蘆絲、人人會毛筆書寫、人人會跳繩」的全校性特色體驗課程。
此外,學校還關注體驗式德育的隱蔽性課程,從1號善愛樓到2號合愛樓,再到3號達愛樓的命名和樓道樓梯文化,無不蘊含著對學生素養的薰陶。
摳細節 無聲式養成
說起六(6)班的李欣宜,老師都會豎起大拇指。她不僅成績優異,更是鄰居眼裡的小乖。李欣宜的鄰居是一位獨居老人,因子女常年在外,老人生活很是不便,李欣宜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她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幫助老人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買菜買面、打掃衛生、洗鍋刷碗、陪老人聊天解悶,老人逢人就誇她有個「乖孫女」。幾年來,李欣宜一直堅持扮演著老人「孫女」的角色,而且熱情起勁。為此,李欣宜收穫了正寧縣「優秀少先隊員」「新時代好少年」的榮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李欣宜的優秀,離不開自己的努力,更得益於山河小學細節式體驗德育工作模式。
對此,任有運成就感滿滿。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小細節:有一次,他陪同正寧縣教育局有關領導調研,行至正寧縣醫院巷子,恰逢學生放學回家。「以前學生見到老師,都繞著走。」任有運清晰的記得,那天他的學生不僅沒有躲著他,還大大方方的深鞠一躬並問好。任有運說,那一刻,他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有了回報。
對此,老師們也深有同感。山河小學五(2)班班主任李曉燕說,「自踐行體驗式細節德育以來,學生近視率、身姿畸形、不良書寫習慣等均比以往有了較高幅度的下降。」
「讓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實現了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山河小學三年級老師朱麗輝說。
王濤是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的一名老師,2019年8月來到山河小學支教,一直著力開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在他看來,山河小學德育教育不僅提升了學生素養,也達到了「春風化細雨 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膽小、不愛說話的男孩子成為小小主持人;默默無聞的女孩子擔任起了班幹部;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有了主動學習的意識。」王濤說。
苦付出 獲得感滿滿
2020年7月6日,楊芳婷女士特意來到山河小學道謝,並對五年級學生王欣雨拾金不昧的行為表示讚賞。原來,7月5日,楊芳婷在正寧縣城錦繡城小區散步時不小心弄丟了手機。正當她一籌莫展時,在小區玩耍的王欣雨撿到了手機,王欣雨遂即找到了失主楊芳婷,並物歸原主。
7月6日,學校針對王欣雨拾金不昧的行為,作出了獎勵決定,並號召全校師生向她學習。
像王欣雨這樣把價值觀念裝心中,踐行拾金不昧好傳統的,還有李宇帆、胡朝洋等同學,這就是德育教育給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和精神世界帶來的改變。
體驗式德育模式產生了一批批「學習進步小明星」「書寫進步小明星」「最有上進心小明星」等月度小明星。「通過典型示範和激勵引導作用,在規則之上讓每一個孩子都精彩,讓德育之花盛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山河小學教務主任黨冰心說,這也是山河小學德育教育一直在路上的意義。
「回首拼搏路,花香滿徑來。」自2012年以來,山河小學先後榮獲「全國第四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基地校」「甘肅省德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連續8年教學質量名列前茅,有600多名學生獲得市級以上獎勵。特別是2018年「全國第四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和「甘肅省文明校園」兩個殊榮,將山河小學的辦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山河小學全面推進體驗式細節德育的過程中,不只是師生受益匪淺,學生家長也獲得感滿滿。竇若溪的家長說,學校開展體驗式細節德育後,孩子的各項習慣都在被潛移默化的引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