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之花朵朵開
——我市文明校園創建綜述
馮樂勇
一所學校,除了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和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成為社會發展、國家建設有用的人。學生的文明素養是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的外化。近年來,全市各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了核心位置,通過各種工作、活動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並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進一步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步伐。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打造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目標,通過主題會議、網絡培訓、外出研修、個人學習等多種方式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強化立德樹人,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思想觀念,促進了師德師風的進一步發展。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教育環境。依託樓道文化牆、櫥窗、展板、學習園地等陣地,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向善的環境氛圍。通過踐行校訓、唱響校歌、誠信校風,做時代新人,引領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教育,潛移默化,提升自我的品格。
以德育為核心,主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為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市教育局進一步嚴格規範各學校教導處和學生處的工作,充分突出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各學校教導處、學生處、團委三大德育陣地分工協作,部門聯動,主抓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並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學生的思想道德教工作。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活動促進文明校園的建設。各學校教導處協同學生處、團委積極開展「文明禮儀」主題班會、「保護環境、守護文明」「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多種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
積極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形成服務社會的思想理念。各學校利用傳統節日或重大紀念日積極開展「學雷鋒、獻愛心」、看望孤寡老人、網上祭掃志願宣傳、「保護環境、守護家園」、文明出行、校園內外大清掃等各類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是學生文明素養的直接體現,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展示。為了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各學校按照市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各班級積極宣講,辦好主題班會,利用優質的校園文化引導、薰陶,並用制度加以規範,家校協作,共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目前,全市各學校校園環境綠樹環繞,乾淨整潔,到處彰顯著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人求真向善的標語、展板、文化牆讓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全體教師自覺肩負教育使命,恪守教育初心,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工作,讓孩子們學好知識,健康成長,走向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全體學生勤奮努力,比學趕超,文明有禮,處處謙讓,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幫助同學團結友愛,文明作息,文明之花已經深入全市各校園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