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會「說話」
肚臍是我們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因而歷來被醫家視為治病要穴。我們可以發現,肚臍是人體柔弱的部分。你可知道每個人肚臍有不同的形狀,而且顏色也各不相同。其實這是肚臍發布給我們的一個健康信號,從肚臍中可以看出我們身體上的存在的小毛病。因此,我們應該多正視肚臍,在日常生活中多注重保養。
人的許多病症都反映在肚臍上,可以說,肚臍是人體第二張嘴。所以,它的語言,你一定要仔細聆聽。肚臍也會亮起紅黃綠燈,它的改變,提示著內臟寒熱的變化。
肚臍顏色是個健康檢測訊號,不同的顏色發布不同的身體訊息,根據發出的預兆,掌握體內的脈動。
當肚臍顏色發白,沒有光澤時,原因是氣血兩虛,需要補充溫性的補品。當肚臍顏色發紅,表示心火重,體內藏有熱毒,需要排毒性寒的食物來調和。當肚臍顏色發黃,還會有油性分泌物滲出,發痒痒,則是胃部或肝臟內鬱積著溼熱的徵兆。當肚臍顏色發青或青藍,是因為體內有積寒。當肚臍顏色發紫,色澤黯淡,是因為體內有淤積。
肚臍的形狀和位置自然應該保持不變,一點小小的變化,就能夠很容易覺察到,它的變化,也是身體的晴雨表。
檢查方法:
1、肚臍突出是水腫或卵巢囊腫的徵兆,也是哮喘病的預兆。
2、肚臍內陷,是脾臟和腎臟太虛弱的表現。
3、肚臍下移,則是體內有瘀氣。
4、肚臍偏左:有可能是大腸黏膜發生了病變。
5、肚臍偏右:則是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的表現。
肚臍的溫度變化,則是預知內臟寒溫最好的溫度表。
1、肚臍溫度過高是因為大腸或小腸內有積熱。
2、肚臍溫度過低,則是腎虛。
臍屎為何物?
肚臍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人在出生的時候,肚臍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胎兒用肚臍的前端和抬盤相連,從中吸收營養,人一出生這些東西就不再需要了。也就是說,「肚臍」(除向外凸出的)不過是「褶皺的小凹坑」。但在這個皮膚褶皺的小凹坑裡,卻容易積存膚垢。一些代謝物積存在這一小塊區域,含有汙垢的黑色東西就形成了「臍屎」。
如何安全清除臍屎?
肚臍本來就是藏汙納垢的地方,裡邊有點汙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臍溫度。否則,太乾淨,熱量散發快,腸胃功能都要受損。可以說臍屎是「清潔類排放物」的代表。
但臍屎真的太多又很想把它清除的話,要輕柔。如果肚臍比較淺,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較深,容易在裡面褶皺的地方存汙垢,那就用棉籤塗點沐浴液或者香皂洗,洗完後要將香皂衝洗乾淨,然後用細軟吸水的毛巾擦乾,使其乾燥清潔。也可以用花生油擦洗,洗完澡拿棉花點一點油放到肚臍裡輕輕擦拭,有防病的功效。
肚臍該怎麼清洗比較恰當?
需要提醒的是,清潔肚臍時不宜用力,不宜用手摳,動作要輕柔。由於肚臍不宜受涼,建議洗肚臍時用溫水,並在洗完後及時擦拭,不宜長時間將肚臍和肚子暴露受涼。
提示:夏日汗流量大,身體上的汙垢很容易隨汗進入臍眼而沉積。每天用溫熱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臍周及臍眼,以清除汙垢,防止病菌滋生。但不宜用力搓揉,以免弄傷皮膚發生感染。
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的徵訂及目錄
訂購說明
為了儘可能的彌補2008年《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的一些不足,歷經多年的努力,在家人、朋友、同事、同行,出版社劉老師的努力下,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才得以發行,原本初衷寬時再版,臨到頭來,還是倉促完成,故此,書中仍有弊疵,還請讀者朋友見諒,提出寶貴的意見,以期再版時能得以彌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新書的徵訂過程中,很多朋友提出一些類似的問題,現針對較為集中的問題做統一答覆。
1、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是正規出版社出版,還是個人印刷?是全國統一發行,還是個人行為?新華書店和網上能買到嗎?
答: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是由中醫權威出版社:中國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上、下冊,書重約一公斤,定價,62元)。需要購買的讀者,請與作者本人聯繫(微信號:zfjntz1)。
2、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主要內容是講什麼的?
首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是一本手法按摩治療的書籍,書中把中醫理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把手法治療和心性調節相結合。提出內調臟腑、外暢經絡、中開心結的治療理念,按摩手法只是作者中醫思維表達的一個媒介,旨在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傳播傳統文化。所以有閱讀過此書的讀者,發微信說:「沒想到這不但是一本手法簡單,迅速祛除疾病的中醫書,更是一本看透事物發展的前因後果,充滿人生哲理的生命指南。」
3、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可以單本購買嗎?
答: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分為上、下兩冊,只能同時訂購,不能分拆購買。
4、問: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2008年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有什麼不同?
答:對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正,增加了圖片,更換了兩百個單個手法的操作方法。
5、問:看書能不能全部學會治療疑難雜症的手法?
答:通過購買2008年出版的《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讀者反饋,很多人模仿其中手法也治癒過很很多重大疾病,但也有的讀者做不出效果,看書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與個人的基礎、理解、努力、學識、經歷等等有關,相信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一定和收穫成正比。只要向著一個方向努力,一定會成功。
6、付款後幾天能收到書?
一般來說,本省及北京等大城市1—3天,外省4-5天即可收到,由於目前購書的人較多,工作量大,漏記、錯寄在所難免,收不到書的讀者,請及時聯繫,立即為您處理。由於購書者較多,請轉款後務必即可告知轉款時的姓名、地址、電話和收件人。時間稍長,不但核對起來非常困難,而且容易出現錯寄和漏寄。
新版《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簡介
第一節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的源流及發展
第二節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養生保健祛病的機理
一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養生
二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保健
三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祛病
四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美容
五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亞健康
六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老人養生
七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兒童智力開發
八 臟腑機能調整按摩法與考前症候群
第二章 臟腑機能調整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陰陽五行
一、 天地本一氣
二、 認識陰陽五行
第二節 三才合一
第三節 中氣是根本
第四節 臟腑功能論述
一、 五臟
二、 六腑
第五節 內難綱要
第三章 經絡穴位
第一節 經絡的起源、作用和應用
一 經絡的起源
二 經絡的作用
三 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 手太陰肺經
二 手陽明大腸經
三 足陽明胃經
四 足太陰脾經
五 手少陰心經
六 手太陽小腸經
七 足太陽膀胱經
八 足少陰腎經
九 手厥陰心包經
十 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 足少陽膽經
十二 足厥陰肝經
第三節 奇經八脈
第四節 相關穴位
第四章 臟腑機能調整診斷法
第一節 望聞問切
一 望診
二 聞診
三 問診
四 切診
第二節 婦科診斷
第三節 兒科診斷
第五章 臟腑機能調整之按摩法
第一節 基礎手法
第二節 局部操作手法
一、 頭部操作手法
二、 胸部操作手法
三、 腹部操作手法
四、 背部操作手法
第三節 組合操作手法
一、 安神定志術
二、 強心安神法
三、 清肺寬胸法
四、 舒肝理氣法
五、 清胃健脾法
六、 調補腎陽法
七、 推腑清髒法
八、 開四關
九、 溫通四肢法
十、 推背昇陽法
十一、顱壓、胸壓和腹壓調整法
十二、調理任脈法
十三、調理督脈法
十四、點通三陰三陽法
十五、清代按摩經的24式手法
第四節 常見病按摩法
第五節 臨床表現及注意事項
一、 氣通的表現
二、 注意的問題
三、 瞑眩反應
四、 絕症的判斷
五、 禁忌症和適應症
六、 從業的原則與修養
第六章 臟腑機能調整之分筋法
第一節 十二經筋
第二節 局部操作手法
一、 頸部操作手法
二、 腰部操作手法
三、 上肢操作手法
四、 下肢操作手法
第三節 組合操作手法
一、 通三關
二、 面部分筋術
三、 頸部分筋法
四、 腰部分筋法
五、 臂部分筋法
六、 腿部分筋法
第七章 專病論治
第一節 內科
一、 抑鬱症
二、 失眠
三、 頭痛
四、 肥胖
五、 帕金森病
六、 植物神經紊亂症
七、 重症肌無力
八、 半側顏面出汗
九、 胃病
十、 嘔吐
十一、 梅咳氣
十二、 慢性肝炎
十三、 急性黃疸型肝炎
十四、 水腫
十五、 腹水
十六、 肝硬化腹水
十七、 哮喘
十八、 結腸炎
十九、 高血壓
二十、 冠心病
二十一、甲亢
二十二、中風
二十三、偏癱
二十四、慢性腎炎
二十五、膽結石
二十六、膽囊炎
二十七、呃逆
二十八、便秘
二十九、陽痿
三十、 慢性前列腺炎
三十一、前列腺肥大
三十二、結胸
三十三、消渴
三十四、系統性紅斑狼瘡
三十五、尿毒症
三十六、精神病
三十七、失明
三十八、腹脹
三十九、無原因眼睛發紅
第二節 婦科
一、 經行乳房脹痛
二、 經行頭痛
三、 經行吐衄
四、 痛經
五、 崩漏
六、 慢性盆腔炎
七、 更年期綜合症
八、 帶下
九、 子宮內膜異位症
十、 乳腺增生(乳痺)
十一、慢性附件炎
十二、閉經
十三、子宮肌瘤
十四、不孕症
十五、皮膚粗糙、痤瘡
第三節 痺症
一、 類風溼性關節炎
二、 強直性脊柱炎
三、 頸椎病
四、 椎間盤突出症
五、 坐骨神經痛
六、 骨質增生
七、 腰椎骨質增生
八、 肩周炎
九、 寒邪侵襲導致急性腹痛、腰痛
十、 遊走性神經疼痛
第四節 兒科
一、 小兒牙齒生長慢及增高
二、 小兒厭食
三、 小兒腹瀉
四、 小兒咳嗽
五、 小兒便秘
六、 小兒夜啼
七、 小兒夜間磨牙
八、 小兒癲癇
九、 小兒哮喘
十、 小兒腦癱
十一、小兒疳積
十二、小兒智力開發
第八章 診餘隨筆
第一節 臟腑機能調整是一個圓運動
第二節 中醫與胎教
第三節 手法的變化與五行
第四節 心性調節
第五節 砒霜與信
第六節 脾氣與疾病
第七節 調理疾病與氣場的關係
第八節 手法的補和洩
第九節 工具與方法
第十節 行業與境界
第十一節 探其究竟,一門深入
第十二節 如何讓把握手法的度
第十三節 是技術治病還是人在治病?
第十四節 不要讓心法成為障礙
第十五節 學會思考
第十六節 技術的訣竅
第十七節 把簡單的事做好
第十八節 調氣與引氣歸元
個人微信號:zfjntz1
公眾微信號:zangfutia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