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當眾說自己臉皮厚:不在公共場合讓人難堪,是一種教養

2021-01-07 湯姐的休閒時光

文/溫暖

胡歌是我最喜歡的男演員,看了他為一位女作家解圍的視頻,我深有感觸。

胡歌作為頒獎嘉賓出席了《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的頒獎典禮,主持人是何炅和伊一。

得獎的女作家是胡歌的粉絲,她從胡歌手裡接過獎盃,和胡歌禮貌性地擁抱了一下。

後來,何炅為了活躍氣氛,對得獎的一位男作家開玩笑地說:「如果你想擁抱伊一,也是可以的。」

結果這個男作家就說:「我這個人臉皮比較薄,不像別人似的臉皮厚。」

他說這句話,不就是內涵剛才的女作家臉皮厚嗎?

這位男作家的話一說出口,就連一向善於救場的何炅一時也接不上話,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這時候,胡歌連忙走上臺說:「是我說的怎麼樣都可以的,是我臉皮厚。」

胡歌通過幾句話,巧妙地化解了那位女作家的尷尬。

如曹雪芹所說: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胡歌能夠看到別人的處境,當眾說自己臉皮厚,把矛頭指向自己,不讓那位女作家難堪,這就是教養。

01

曾國藩曾經說過:「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兩分面子。傷人一分面子,人必損十分面子。為人處世,面子不可不慎」。

小麗是個開朗活潑的姑娘,最近單位裡面小袁和小杜這兩個小夥子正在追求她,這兩個人條件相當,對她都非常好,她不知道選擇哪個了。

後來她選擇了小袁,我問她原因,她跟我說了一件事情。

她們部門搞活動,她負責服裝。

一位大姐因為胖,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小杜就當眾嘲笑那位大姐太胖了,說她穿上高跟鞋,就像一個大南瓜上面插了一根釘子,這話說的太難聽了,弄的那位大姐非常尷尬,本來她就因為胖而自卑,後來就找藉口沒有參加活動。

而小袁呢,不僅沒有跟著大家鬨笑,反而幫助那位大姐打圓場,化解她的尷尬,小麗看出小袁是個有教養的人,當然選擇他做男朋友了。

而小杜呢?因為當眾嘲笑大姐,讓她難堪,被小麗踢出了男朋友候選人名單。

可見,當眾揭別人的短處,除了讓別人難堪以外,自己也不會得到好處。

聽過一句俗話,叫「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不在公共場合揭別人的短處,讓其難堪,是最起碼的教養。

02

關於教養,曾經看到過知乎上有網友發表這樣的觀點:不當眾揭露別人的隱私,不嘲笑別人的生理缺陷,就是做好事了。

深以為然。

今年三八節的時候,領導徵求我們意見,給單位女同志一人買一把遮陽傘,得到了所有女同志的一致稱讚。

正當我們高興的時候,負責購傘的小王就對我說了:「韓姐,我看你就不需要了吧?」

「為什麼?」我詫異地問到。

「因為你已經不需要打傘了,對你來說,打傘是一種浪費啊!」小王笑嘻嘻地說到。

他的話剛完,立即引來一陣笑聲。

我覺得那笑聲太刺耳了。

因為我就是那種天生的黑皮,這是我從小到大過不去的坎,也是我自卑的來源。

聽了小王的話,當時我真的尷尬極了,恨不能扇小王兩巴掌。

懟回去吧,顯得我小氣,裝作無所謂吧,可是我心裡實在不舒服。

《增廣賢文》中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當眾嘲笑別人的生理缺陷,不僅會給當事人帶來莫大的傷害,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人。

《菜根譚》裡說:不發人隱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如果被人當眾揭發,一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雷佳音和湯唯曾經合作過電影《吹哨人》,兩人在為電影做宣傳的時候,央視主持人藍羽問他們:「合作過程中,最受不了對方什麼?」

結果雷佳音就吐槽湯唯,說湯唯頻繁上廁所,每次自己好不容易醞釀的情緒,就會因為湯唯頻繁上廁所而打斷了。

這是湯唯的個人隱私,被雷佳音在採訪的時候說出來,湯唯聽了離開座位,並且用大笑來掩飾尷尬,可是到了後來,她卻難過地當場流淚。

湯唯抱怨雷佳音拍戲的時候不說這件事情,採訪的時候卻說出來,她生氣了,雷佳音不僅不道歉,還說湯唯:「你今天戲演得好啊。」湯唯當時的臉色就很難看。

雷佳音在公共場合爆湯唯的隱私,根本不考慮她的感受,讓其陷入難堪的境地,網友一致認為這是雷佳音情商低,說話直,我看就是他沒有教養的表現。

因為有教養的人,只會為他人著想,不會讓人當眾出醜。

亦舒說:「涵養與修養並非虛偽,故意使人難堪也並非直率,這裡面有很大分別。」

03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在你過去的生活中,你傷害過誰,也早已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你,他絕不會記住你的優點,而是記住你對他的傷害。」

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回憶早年經歷,說過一件事情:他15歲那年在飯店當服務員的時候,就因為算錯了兩瓶啤酒的價錢,被客人整整罵了三個小時。

最後嶽雲鵬自己掏了352元錢給那名顧客,結果還被老闆開除了。這件事情到現在,他還難以釋懷。

據嶽雲鵬回憶說,當時他的內心是崩潰的,因為無論他怎麼道歉,客人就是不原諒,一直在侮辱他。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主持人問他,有沒有把這段經歷寫到相聲裡面,嶽雲鵬哭著說:「沒有,因為我不想再回憶這段了。」可見,這件事情對嶽雲鵬傷害非常大。

《菜根譚》中說:「遇事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得饒人處且饒人,那名客人在公共場合罵嶽雲鵬罵了三個小時,這種人,是沒有教養的,他看不到別人的難堪,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

04

約翰洛克說:「優良的品行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養。」

前段時間,我們單位聘請了一個業內有名的前輩給我們講課。

講課之前,由負責這項工作的小李給大家介紹一下前輩,結果,小李把前輩的名字念錯了,我們聽了,內心替他捏了一把汗,擔心前輩當場發飆,畢竟被人念錯名字讓人有點不舒服。

結果呢?前輩一點也沒有發火,正常給我們講課,後來小李經過別人提醒,才知道把前輩的名字念錯了,下課後慌忙向前輩道歉。

「沒事,誰沒有出錯的時候呢?下次注意就好了嘛!」

其實,前輩完全可以在小李把他名字念錯的時候,當眾譴責小李的,但是他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沒有讓小李難堪,體現了他的教養,也讓我們更加佩服他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類靈魂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教養,是刻在一個人骨子裡的品行,無關階層,無關年齡,無關貧富。

在公共場合,多為他人著想,考慮他人的感受,給他人留臉面,不讓他人難堪,是一種教養。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養不是讓人難堪
    後來我和她聊起這件事,她說,大家玩得很開心,她覺得沒什麼問題,但她自己不喜歡在景區亂扔垃圾。而她之所以把包裝袋塞進口袋裡,直到出了景區才扔掉,一來是她怕被同事們看見,覺得她做作,二來,她不想因為自己保護環境而反襯出大家的不堪。我突然覺得,這個姑娘不僅有一種透出骨子裡的教養,而且有智慧。這都是今天的人極缺乏的品質,但這兩種品質,會讓人感覺到無比美好。
  • 真正的教養,是不輕易拆穿別人的難堪
    來源:蘭心書院(ID: qianxunshuyuan)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所謂教養,就是不讓別人難堪,就是要用心體察別人難言的心思,而後真誠地化解對方的難堪。用智慧去了解他人心意,用真誠與善良之心與他人交往。
  • 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大多受父母影響
    在公共場合,遇到哇哇大哭的孩子,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煩躁。其實,帶著孩子的父母,也一樣覺得煩躁。因為一般情況下,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孩子,都很難哄好,甚至父母越哄孩子哭得越兇,然後家長會覺得難堪,採用一些極端的方式,比如打孩子。孩子當眾哭鬧讓家長難堪?
  • 單位領導當眾訓你,是為你好,還是故意讓你難堪?
    表弟最近很是鬱悶,他說自己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被公司的領導在開會的時候,當眾點名批評。 他明明見到有人犯了比他更大的錯誤,領導卻不這樣對待。他在想,是不是自己哪裡得罪了領導,還是說領導這樣當眾批評他,是想他能夠長記性?
  • 公共教養是人的第二張臉
    ……但在公共場合,卻完全是另一幅模樣: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插隊加塞、出口傷人、遛狗不牽繩、公共場合抽菸、把單車扔溝裡……完全沒有一點兒公共教養,對公共規則置若罔聞,隨意踐踏。無論如何在自己家裡,他絕對沒有這種沒素質的行為,但在外面,他做起來一點也不覺得不好意思。著名學者林語堂曾說:中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民族,他們繫心於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會。這些年,我們的經濟發展迅速,但公共修養水平卻沒有跟上。
  • 所謂教養,就是儘量不讓別人難堪
    生活不是江湖,我們漸漸發現,不讓人難堪的教養,比起直來直往的真性情其實更難。01有個網際網路大佬講他第一次見李嘉誠的情景,在他的想像裡,這樣的商業大鱷,必會姍姍來遲,待眾人鼓掌完畢,再來一番演講。戰爭年代,我們千方百計讓敵人不舒服。而在和平年代,你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成功的高度。教養的最高境界,是讓人舒服,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不讓人難堪。
  • 公共場合孩子不懂禮貌,都是父母的錯
    ,大聲哭喊,讓父母很難堪。通常,人們會覺得這孩子太不懂禮貌了。但是,真的是孩子沒有教養嗎?我覺得是家庭教育模式出了問題,是家長沒有建立好規則。比如,帶孩子出門前,可以先提前跟孩子講好要去哪兒,去做什麼,到了那兒不要亂跑亂叫,也不能亂發脾氣,如果做不到我們就不去了。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要是在公共場所吵鬧,可以對孩子說:「你在這裡影響到別人了,爸爸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要帶你離開。」
  • 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言行,體現出家庭教育的質量,教養是孩子的財富
    一個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表現,體現著其背後的家庭教育水準,也顯現著整個社會的德育水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更有教養的人需要家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著手。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有教養的人。隨著身邊環境和生活經歷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觀意識,給孩子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樹立什麼樣的榜樣,孩子就會變成哪種人。作為家長一定要向孩子展示愛,把教養的種子從小就埋在孩子的心裡,不要在孩子的面前隨意傷害破壞,更不要輕易地打破規則。
  • 胡歌鹿晗林志玲,娛樂圈有教養的明星
    娛樂圈有不少人紅教養好的人,所以他們自出道開始就被眾多網友呵護著,首先就是鹿晗,鹿晗是組合出道的明星,雖然當時並不扎眼,但是之後因為獨特的品格吸引了不少人。看過《跑男》的人都知道,鹿晗跟別人交流時都會認真地看著對方的眼睛,拿別人遞過來的東西時總是會用雙手接住表示鄭重。
  • 公共場合的不雅行為,你中招了嗎?
    那麼我們在公共場合除了蓬頭垢面、衣衫不整外,還有哪些行為是極為不雅的呢?一起來看看吧,對你以後的人際交往我想會有所幫助的。是不是覺得噁心,也會覺得這人特別沒有教養。這確實是一件極沒有教養的事,不管你是怎樣一個人,一旦你做出這樣的行為,那麼你的形象在所有人眼中都會大打折扣。所以如果你還有這樣一個壞習慣,強烈建議及時改掉,說不定還會有意外的收穫哦。
  • 有一種無奈叫做公共場合哺乳,那不是「傷風敗俗」,那是母愛
    裸露半胸的照片引起網友及眾人爭議:有的人說她勇敢展現母性,有的說她譏諷她是拿孩子「作秀」,還有人說她在公眾場合餵奶是譁眾取寵!事後她無奈地說,因為走秀時間一再推遲,臨出場時女兒已經餓了,需要哺乳,而活動負責人說就上臺餵吧,結果她就真的抱著孩子走上了T臺!
  • 如果「臉皮厚」是一種優點,這些星座當之無愧
    在現代,臉皮厚是一種優點還是缺點呢?如果放在十年前,這話或許是罵人的吧!若是現在,這或許真的在誇你哦!有了臉皮厚的精神,我們才能夠在生活中越挫越勇,才能夠面對困難!才能夠在別人拒絕的時候不顯得那麼難堪,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有時候臉皮厚是一種優點,尤其是做銷售行業的人。
  • 教養八原則:記住,教養是靠自己爭的,不是靠別人說的
    注意教養的八條建議在談到對人印象時,我們往往喜歡用「這個人有教養」,來表示好感,而用「這個教養不夠或沒教養」,來表示不喜歡的程度。有沒有教養往往成了評論一個人好壞的第一印象。一些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在歸納的基礎上,提出了注意教養8條建議:一、具有較高層次的清潔觀和打扮美學。穿衣戴帽要整潔大方,服飾同自己的身份、身材相符,給人以一種和諧美。邋邋遢遢,使人看了不舒服;油頭粉面,會給人以油滑輕浮的印象;化妝過濃,也會失去原有的靈氣。
  • 對於寶媽在公共場合餵母乳,一女子當眾指責,大家是怎麼看
    結果坐在後面一女孩指責「孩子餓的時候,你可以在家裡餵啊,等會我男朋友過來,看到多不好,多不文明啊」不是被逼無奈,相信沒有一個女人願意當眾哺乳,要知道寶寶是不受控制的,你無法規定他什麼時候餓了,而且嬰兒胃淺,兩三個小時餵一次很正常。
  • 公共場合當眾哺乳尷尬 年輕媽媽期盼增設哺乳室
    「怎麼會不尷尬呢,沒辦法,不在這兒餵也沒地方啊!」年輕媽媽回答。  上午10時,在鄭大三附院,記者發現,當眾餵奶的女士也大有人在。「偌大的醫院找不到一個專門哺乳的地方!」王女士本想在大廳給孩子餵奶,可到處都是男士。「找不到地方喂,只得抱著孩子到廁所裡餵奶。」王女士不好意思地說。
  • 胡歌 天生的教養和經歷生死後的感悟 有往老藝術家方向發展的趨勢
    「奢華和教養的分界點在哪裡?一個向外求勝。一個向內求安。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傾慕奢華。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自己進步,自然就有了教養」。契科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 不敢在公共場合舉手發言,怕被人嘲笑,是什麼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從不舉手在公共場合講話的人,他們只是耳語自己的想法,總是呆在角落裡不參與討論。這類人一般在群體中存在感較低,容易被貼上內向、不合群、高寒、社交恐懼症的標籤,他們也深感悲痛。很多人其實很優秀,但他們不敢表現自己,他們就像茶壺裡的餃子,他們不能倒出任何貨物,所以他們錯過了各種機會。當我想到說話的時候,我想我會被嘲笑,所以我經常感到很矛盾。接下來,我將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不在公共場合舉手的心理,並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
  • 真正有教養的人,大都有這四個表現,讓人舒服
    這對別人是一種尊重,對自己是一種保護。人與人之間,尊重是相互的,你怎麼待人,人就怎麼待你。你揭別人的短處,別人也會說你的毛病。無論朋友、同事,還是家人、愛人,都要有分寸。不揭人短,該裝聾時裝聾,該做啞時做啞,才能和諧共處,才能感情穩固。
  • 廣東公共場合缺少哺乳室 年輕媽媽無奈當眾餵奶
    【網絡調查】七成媽媽無奈選擇當眾餵奶你會在公共場合當眾餵奶嗎?廣州媽媽網曾在「懷孕媽媽」和「嬰幼兒話題」兩個板塊中進行過調查,結果迥然不同。在「懷孕媽媽」板塊中,196名「準媽媽」接受了調查,86.73%的人說不會。
  • 在公共場合接吻秀恩愛?聽聽日本人怎麼說
    日本受訪者表示在公開場合接吻不太可能。(圖片來源:視頻截圖)中國日報網1月10日電(潘一僑)《今日日本》網站報導稱,在日本,在公共場合接吻的人並不多。除了受到保守和低調文化的影響之外,大多數日本人認為在公共場合吸引別人注意力的做法是缺乏教養的表現。不過,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這種行為規範會有所放鬆。讓我們來看看日本媒體就這一現象進行的街頭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