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硬塊可能是病毒疣,不一定是雞眼!

2021-01-21 醫者俱樂部


腳底若出現硬塊,就是雞眼嗎?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專家稱這不一定,也可能是病毒疣。病毒疣切勿輕忽,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感染其他地方的皮膚。



(1)接觸到已患有疣的病患皮膚而被感染;如握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或一些公共場所,如遊泳池等。


(2)經由接觸到含病毒的用具而被感染;如公用毛巾(餐廳、理髮廳、美容院…等)、共用拖鞋(旅館…等)。


(3)多發性疣可因搔抓、摳而傳至身上其它部位。


腳底若出現硬塊丘疹,千萬別將病毒疣誤解雞眼!在生活中很多人發現腳底有硬塊就以為是雞眼自行買藥用藥,不但沒有治好疾病反而造成了很多疾病,此類病有可能是病毒疣,病毒疣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皮膚異常增生,病毒從皮膚的微小傷口進入表皮細胞內,伴隨表皮細胞一起增生後,再從病灶的表面釋出,直接或間接地去感染其他處皮膚。



病毒疣的皮膚表現依據病灶外觀、位置與病毒型,可進一步分成數型,其中「尋常疣」最為常見,可長在任何處皮膚,為表面有粗糙角質化的丘疹,又因看似魚鱗附著在皮膚,故俗稱「魚鱗贅」。


另一種常見型為「蹠疣」,它長在腳底,常和雞眼混淆。而且因為腳底常處於踩踏狀況,所以蹠疣通常侵犯較深,處理上需較久或多次的治療。

1、肢體彼此接觸頻繁的人,使病毒疣在其間互相傳染的機會增加,例如孩童及年輕人。


2、工作常接觸水,易使皮膚有小傷口的人,例如市場攤販、餐廳員工、工人。


3、皮膚障蔽功能不好的人,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4、免疫力低下,使身體抵抗病毒能力較弱的患者,例如愛滋病患,或有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


疣如果不治療,在數年後大多會因身體對此病毒產生免疫力而自動痊癒,但往往需數年的時 間,在此數年中可能會傳染給家人、同學、朋友或在自身漫延,故早期治療是必要的。但若有一 些自體免疫疾病或特殊疾病的病人則有可能會蔓延至全身。須及早治療。


事實上,病毒疣是經由接觸傳染的,主要是直接接觸病灶,如顧客傳染給自己他處皮膚或傳染給他人,也可能是經由物體間接接觸傳染的,例如拖鞋、地板等。足底疣常是赤腳踩在公共場所的地板,尤其是潮溼的(如遊泳池、溫泉)而感染。


面對病毒疣,需要耐心堅持治療直至斷根,避免復發,千萬不要自行削薄剪除病灶,或用手摳病灶,除了無法清除乾淨外,還可能散播更多病毒出去。雖然病毒疣可能一段時間後自行痊癒,但當發現有疑似病灶時,仍建議及早就醫,和醫生討論後配合治療,防止病情惡化,以及成為病毒散播源。


免責聲明

本頁部分內容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作者不詳,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站刪除

推薦關注:   基層醫生中西醫診療的學習平臺,用簡單實用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如感冒風寒、脾胃虛弱、手腳冰涼、精力不濟、鼻炎、皮膚病、痛經、月經不調、頸椎病、風溼疼痛以及亞健康等。

【醫訊好消息】我院擬定於2017822日在黑龍江大學舉辦「全國針刀微創屍體解剖高級研修班」

▲ 本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結構,了解人體精細、甚至微觀的解剖、動態解剖、立體解剖和體表投影解剖,熟悉體表標誌、主要器官、血管、神經的投影,解剖層次以及動態下組織器官所發生的位移,提高實際診療操作水平。

▲ 本班將從具體、直觀的屍體解剖入手,著重講解肌肉組織、血管神經走向、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等精細解剖,讓學員在屍體上掌握針感和手感,直觀的看到自己的針通過皮下、淺筋膜、深筋膜、肌肉、避開重要的神經血管直達病灶。

▲ 本班採用理論病種講解與屍體解剖及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力求每位學員都能夠獨立完成操作。

 培訓地點:黑龍江大學

▲ 培訓時間:2017年8月22日-25日(學習時間4天)

 培訓費用:6800元(包括:學費,資料費,證書費,合影,屍體解剖,解剖操作等)

了解學習班更多詳情點擊:【8月22日黑龍江大學站】液針刀微創臨床應用屍體解剖研修班開課啦!

▲ 報名/諮詢請致電: 18620499727陽老師

微信:18620499727

或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加為微信好友並直接報名: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

相關焦點

  • 【微科普】腳底有硬塊不一定是雞眼 可能是病毒疣
  • 腳底長了小硬塊,走路疼痛難忍?注意:不一定是雞眼,小心是它
    人腳底總是容易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一種小硬塊,就使人疼痛難忍。一般我們會認為腳底的硬塊是雞眼,但其實根據成因的不同,小硬塊還有可能是疣。一、疣和雞眼有何區別雞眼是由於不斷地摩擦刺激引起,通常伴隨的是腳底的厚繭,所以雞眼是以角質栓的形式出現,表面是平滑的,在不進行針對性按壓時,往往是沒有明顯痛感的。而疣就不同了,疣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伴隨的是腳底脫皮,腳臭等其他類似真菌感染的情況。
  • 腳底長了小硬塊,疼痛難忍?注意:不一定是雞眼,還有可能是疣
    由於對腳的關注度較少,這使得腳底剛長出雞眼後,很少能第一時間察覺,等到發現時,雞眼已經比較大了。腳每天被我們踩著,雙腳一直處於被壓迫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若走路姿勢不良、穿的鞋子不合腳、鞋底太硬等,腳底受到的摩擦變大,這樣局部就會長出圓錐形的角質物,也就是雞眼。
  • 雞眼還是病毒疣?看位置就知道!請你這樣預防+自療
    「醫生,我腳底長了東西,是雞眼嗎?還是病毒疣?」從外觀看來,雞眼和病毒疣早期確實有點相像,在門診常常遇到患者有這樣的疑問。病毒疣、雞眼哪裡不一樣?病毒疣是病毒感染皮膚所引起的問題,因為是病毒造成,所以有傳染的風險。不過也不必太過擔心,基本上傳染給他人的機會非常小,常見的反而是患者自己傳染給自己;因為沒有積極治療,導致病毒擴散到腳的其他部位,或是有些人有摳腳皮的習慣,原本在腳上的病毒疣就傳染到手上,手就可能長出病毒疣。
  • 是病毒疣或雞眼?怎麼分 www.013578.com
    怎麼分 www.013578.com腳底長出「一粒」    病毒疣是常見的皮膚病,跟雞眼看起來很像,但病毒疣較難處理又會傳染。究竟如何區分病毒疣與雞眼?看看廣諭坐月子餐暨廣諭坐月子中心張境原及張翔壹、張喬貽父女的這個分享即可秒懂!
  • 腳底下長了一個硬塊,擠後疼痛難忍?未必是雞眼,還可能是蹠疣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穿上了漂亮的涼鞋,可無意中發現腳底長了一塊,剛開始以為是老繭。可接觸到後,用雙手擠壓還會疼痛難忍,平時走路還可能會出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人還認為是雞眼,確實雞眼的發生原理和老繭非常相似,但和它不同的是,雞眼主要分布在拇指內側,可能在關節、足跟上也都會有雞眼。被磨出來的老繭,即便是用剪子剪掉,也不會有疼痛感,非常頑固。雞眼不一樣,雖然是通過人們不斷摩擦,身體所產生的抵抗反應,而增加了皮膚角質增生的概率。
  • 為啥「雞眼」反反覆覆?
    起「雞眼」,很多人都不陌生:一碰就疼,走起路來更是苦不堪言!年齡增大、長時間站立以及不合腳的鞋子,這一系列的「因」往往會造成雞眼。肥胖的人群,腿腳處的負擔就會加重,腳底的摩擦力就會增多,也易出現雞眼。另外,對於年紀大、病程長的糖尿病人,由於下肢血管病變等,會影響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雞眼問題會加重。」張偉說。 出現雞眼後,一般來說是很難自愈,而且總是反覆,怎麼回事?
  • 病毒疣是什麼?病毒疣是怎麼傳染的?
    病毒疣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一些國內外的研究中,甚至可發現高達兩成以上的人都感染過病毒疣。但病毒疣其實是個很廣泛的通稱,因為造成病毒疣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就有超過150種,在全身各處都可能造成不同型態的感染。 長在生殖器的病毒疣,俗稱菜花,讓人有說不出的困擾。
  • 腳底下長了一個硬塊,擠後疼痛難忍?小心,可能是蹠疣
    濟南膚康中研皮膚病醫院馬主任:「蹠疣則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贅生物,是病毒疣的一種,因此可通過微小的皮膚破損自身接種傳染,這也正是「蹠疣」患者誤抹雞眼膏不見好轉反而加重的重要原因。」   有人還認為是雞眼,確實雞眼的發生原理和老繭非常相似,但和它不同的是,雞眼主要分布在拇指內側,可能在關節、足跟上也都會有雞眼。被磨出來的老繭,即便是用剪子剪掉,也不會有疼痛感,非常頑固。雞眼不一樣,雖然是通過人們不斷摩擦,身體所產生的抵抗反應,而增加了皮膚角質增生的概率。
  • 58歲大媽腳底長了疙瘩當做「雞眼」嘗試偏方,醫生看後直搖頭
    近日,58歲的王大媽(化名)來到杭州市西溪醫院皮膚科就診,一進門,王大媽就對醫生抱怨起來:「醫生啊,我這腳上的『雞眼』怎麼就好不了啊?」接診的皮膚科主治醫師靳華細細問來才知道,王大媽腳上長了兩顆硬硬的疙瘩,一顆在腳底,一顆在腳趾,最開始的時候不痛不癢,王大媽也就沒在意,但近兩個月來,王大媽走路越來越痛,於是,王大媽便自己到藥店買了雞眼膏。可沒想到,雞眼膏貼了幾回,腳上肉就爛了幾回,「雞眼」總是「死而復生」,在原處長回來。
  • 腳底長蹠疣,也可能得宮頸癌嗎?
    腳底長蹠疣,也可能得宮頸癌嗎?腳底長蹠疣,也可能得宮頸癌嗎?蹠疣是發生在足底部的尋常疣,多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那腳底長蹠疣的人也可能得宮頸癌嗎?
  • 腳底長的一個硬的東西是雞眼嗎?
    核心提示:腳底長的一個硬的東西是雞眼嗎?腳底長硬東西,可能是雞眼,也可能是其他問題比如蹠疣、胼胝等,這幾種問題的處理方法都不同,應該分辨清楚後再進行治療。下面來講講雞眼、蹠疣、胼胝的症狀特點。   腳底長的一個硬的東西是雞眼嗎?
  • 童爸匯總的關於病毒疣的科普文章
    童爸匯總的關於病毒疣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20.6.30。關鍵詞:疣、扁平疣、尋常疣、軟疣、足蹠疣、刺瘊、瘊子、水猴子、休子。綜述:疣是由一種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疾病,這些堅硬的小凸起一般更多長在手上、腳趾上、膝蓋周圍以及臉上,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上的任何一個部位。
  • 長沙一男子誤把趾疣當「雞眼」一走路就疼
    星辰在線8月20日訊(通訊員 李麗琴 楊玲)近日, 42歲的劉先生發現,1月前左側足底長的幾個「雞眼」逐漸增大、變多,導致走路時出現了疼痛的情況,於是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告訴他,長在他足底的可不是「雞眼」,而是趾疣。
  • 走路總感覺腳底疼痛有疙瘩你要小心啦 這可能是雞眼啊!
    走路總感覺腳底疼痛有疙瘩你要小心啦 這可能是雞眼啊!  雞眼的形成是由於足底或足趾長期受壓和摩擦,如穿不合適的鞋及大量運動,致使局部皮膚過度增厚形成圓錐形角質物,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外面。好發於經常行走或長久站立的人中,往往與職業有關。
  • 腳底長了一個硬疙瘩掛什麼科?
    核心提示:腳底長了一個硬疙瘩掛什麼科?腳底長硬疙瘩,可能是雞眼或蹠疣,應該到皮膚科就診,應選擇正規皮膚病醫院。雞眼和蹠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皮膚病,下面來介紹下雞眼和蹠疣的相關知識。   腳底長了一個硬疙瘩掛什麼科?
  • 雞眼、疣子和肉刺今天乾脆講講清楚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承軍說,雞眼在沒拔出之前,把突起的硬塊削掉一部分,斷面通常是圓形的,裡面還有個圓圈,大小、形狀很像雞的眼睛,所以人們習慣把它稱作雞眼。喜歡穿尖頭高跟鞋的女性,就比較容易得雞眼;穿硬底皮鞋的人,比穿運動鞋的人,更易得雞眼;喜歡穿小鞋的人,也容易得雞眼;而腳掌心、腳背這些位置不著力,所以不會得雞眼。  雞眼是一種物理性疾病,所以不痛就沒必要治療,走路痛了,那就要儘快治療,否則會越來越痛。  因為是物理疾病,所以不用打針吃藥,只要把突出的硬塊削掉或削平就可以了。
  • 蹠疣莫誤當「雞眼」治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楊上上) 蹠疣誤自診為「雞眼」?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皮膚科醫師孟珍告訴記者,皮膚科門診中常有患者問診時說:「醫生,我腳底板長了好多雞眼啊,自己買了雞眼膏用也沒啥效果。」她表示,實際上這些都是病人誤將蹠疣當成了雞眼。
  • 腳底蹠疣很多如何祛除快呢?
    核心提示:腳底蹠疣很多如何祛除快呢?蹠疣是尋常疣的一種,因為生長在腳底、形態特殊,因此被稱為蹠疣,蹠疣因為被壓力摩擦,因此通常是平整的,像老繭一樣,中間像雞眼一樣是一個白色的疙瘩。那麼腳底蹠疣該怎樣去除呢?   腳底蹠疣很多如何祛除快呢?
  • 腳上竟然挑出73根肉刺 菜場邊挖雞眼被敲竹槓
    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承軍說,雞眼在沒拔出之前,把突起的硬塊削掉一部分,斷面通常是圓形的,裡面還有個圓圈,大小、形狀很像雞的眼睛,所以人們習慣把它稱作雞眼。喜歡穿尖頭高跟鞋的女性,就比較容易得雞眼;穿硬底皮鞋的人,比穿運動鞋的人,更易得雞眼;喜歡穿小鞋的人,也容易得雞眼;而腳掌心、腳背這些位置不著力,所以不會得雞眼。  雞眼是一種物理性疾病,所以不痛就沒必要治療,走路痛了,那就要儘快治療,否則會越來越痛。  因為是物理疾病,所以不用打針吃藥,只要把突出的硬塊削掉或削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