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功等於人生成功?考上大學是人生努力的終點嗎?

2020-08-27 天天心理學院

現在吃點兒苦沒什麼,上了大學就好了;

現在多用點兒功,到了大學你們想幹什麼幹什麼;

考上好大學才能有好的工作,有好的人生;

如果高考失敗了,你還能幹什麼;

……

這樣的話學生時代的你聽到過嗎?或許是當月考的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或許是被作業摧殘到崩潰的時候,或許只是日常訓話的時候。

指著高考改變命運的每個人,多少都是沿著這樣的聲音一路來不及懷疑地走向高考,以至於畢業多年後依然還能想起來老師和家長說這些話時的或恨其不爭或循循善誘的語氣。

這時候我們都認為,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都在高考裡。高考成功意味著這也有成,生活順遂,家庭幸福。

可是有些夢做著做著就醒了,有些童話講著講著就碎了。不僅對於高考失敗的人是這樣,高考成功的人也未能完全倖免。

近段時間伴著高考熱度起來的還有一個話題:小鎮做題家。

小鎮做題家出自豆瓣一個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

值得是依靠著優秀的考試技能進入985/211院校的小鎮學子,由於升入大學或進入社會後原有的考試優勢不再發揮主導作用,而認為自己只會做題的自嘲。

對於自稱小鎮做題家的人們來說,高考成功,意味著看到了王子和公主結婚,童話結束了。

高考一直被認為是人生的轉折點,為什麼有這麼多在這個節點上完美作答的學子們卻不能給自己的人生交一份相對滿意的答卷,我們或許可以從小鎮做題家的成長軌跡中看出些必然。

前十八年天之驕子的人設

在高考指揮棒不變的情況下,學校教育依然是分數為王。

這樣的評價體系中,做題家都是自帶光環的焦點人物。同時還有很大概率頂著「被人家孩子」的頭銜,他們目標明確,成績優異,會讀書,不惹事,同時也被寄予厚望。

在這個階段他們基本上被認為是成功的候選人,是家長眼中的希望是老師眼中的標杆。仿佛未來的一切都在閃閃發光,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只等著他們出現。

這時,離家長和老師眼中的成功只有高考這一步之遙。

升入大學後評判標準改變

都說大學是社會的預備階段,在大學成績不再是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985這樣的院校中,成績好這個原本碾壓式的優勢成了標配。

在可以自由探索的大學校園裡,面對形形色色的社團他們忽然發現除了學習自己沒有興趣愛好,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他們缺乏相應的社交技能,面對物質豐富的城市生活,顯得陌生而膽怯。

眼界、資源、社會競爭軟技能,小鎮做題家普遍缺課。

不同於小鎮做題家對自己的負面認知,其他群體在提到小鎮做題家時,往往有這樣的評論:

小鎮做題家已經不錯了,大多數人甚至連做題家都稱不上;

同樣是做廢物但沒有985的頭銜;

有人認為小鎮做題家掌握著比一般人優秀得多的教育資源不應該如此頹廢;

甚至有人認為小鎮做題家不是一個自嘲而是炫耀。

其中的認知差異來自於人際比較的規律。

Festinger(1954)提出自我與他的相似是社會比較的一個重要成分,人們更願意與那些和自己在能力維度上相似的人進行比價。對大多數人來說985院校的學生是天之驕子,但對於身處985院校的學子來說,他們的比較對象已不再是自己出身的小鎮,而是身邊的同學,每個人都有的光環也就等於沒有了光環

而且認為小鎮做題家們頹廢也是一種誤讀。

有研究指出在自我進步佔優勢的條件下,個體喜歡與比自己狀態稍好一些的他們來比較。小鎮做題家們之所以以此自嘲恰好也說明他們對自己是有很高要求且希望能夠突破自身局限尋求發展的。

由於社會比較的存在,大學裡的小鎮做題家們原有的光環不在,想必城市裡的同學,完全沒有了優勢。

由天之驕子到泯然眾人的自我認知,很容易讓人陷入迷茫。

進入社會後落差進一步明顯

進入社會後家庭資源優勢進一步顯現,導致小鎮做題家與同學的差距進一步加大。

同時出現的還有自然反饋系統的缺失。

高考導向的學習是一個將努力可視化的過程,對於小鎮做題家來說,好好學習就能在下次的考試中得到好成績,這個反饋是相對及時的,孩子們能夠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從而進入到一個正向循環中。

在社會中的努力沒有天然的反饋體統。

每個成功人士的訪談似乎都會提到成功前的蟄伏期,這段時間之所以難熬並不在於時間長,而在於缺少正向反饋。

致力於成就一番事業的高考優勝者們,同樣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看到正向的反饋,短期來看可能沒有結果或出現負向的結果。對自己的要求越高這個過程就越難熬,小鎮做題家很可能就處在這樣的階段。

小鎮做題家們的出路在哪裡?

不少人想要給小鎮做題家們出謀劃策,認為他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心態以適應環境變化,人生不止一條路放棄一線城市回到老家也會是當地的人才等等。

這些都是很客觀的答案,但是在小鎮做題家的眼中卻沒有這樣的選項。

從小他們因為成績好被認定為是成功的後備軍,要成功的種子隨著每次考試優異的成績被灑在了心裡。

經過十多年的成長已成參天大樹。

天之驕子的人設讓他們幾乎不能接受人生除了走向想像中的成功還有另外的可能性。

沒有好的工作意味著失敗,沒有成就一番事業意味著失敗,甚至畢業回老家也意味著失敗。

他們是同樣也成了唯分數論的隱性受害者。

事實上單一的評價體系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傷害。不僅是缺乏資源的小鎮做題家,大城市裡資源優渥的孩子也是如此。

因為成功路上的資源是匱乏的,且永遠沒有盡頭。

很多給孩子大量報興趣班的的家長,普遍有這樣一種焦慮:之後社會對孩子各方面素質要求都會很高,希望孩子能夠多學東西,今後能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但在世俗成功為導向的單一評價系統中,孩子的選擇只能越來越小,最後除了成功別無選擇。

曾經成績優異升入名牌大學的孩子將自己稱為小鎮做題家,多年之後這些多種興趣班浸泡出來的孩子是不是也會將自己稱為全能廢人。

問題的關鍵在於:有意義的人生不僅在於贏

曾經聽到一位老師說,她教過的每屆大學生中都有幾個感覺會特別有前途的,總是希望他們能夠考研深造創造更大的價值。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這樣選擇,他們有的畢業選擇了回老家結婚生子,有的選擇考公務員安穩度日,有的選擇深造,有的選擇到大城市打拼。

起初會對回家選擇安穩度日的孩子感覺惋惜,後來在看這些孩子們的朋友圈時看到選擇深造的孩子承受著科研的壓力但也享受著突破的驚喜,打拼的孩子生活有加班也有快樂,選擇回家結婚生子的學生也安穩地過著小日子。不管怎麼選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

就像高知女性在家帶孩子並不能說就是在浪費資源,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高低的關係而是並列的關係。

當不再隨便給人貼上失敗的標籤也就能夠把做題家從成功焦慮的枷鎖中解救出來。

相關焦點

  • 高考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起點。
    儘管我都已經大學畢業了,但這些口號言猶在耳。高中時的老師一遍一遍強調高考多麼的重要,佔人生的極大一部分,高考失敗了就一定走下坡路。無形之中給學生增加了高考的不能承受之重。,而他從未放棄過努力,最終考上名大學研究生,被華為挖掘。
  • 高考後,是人生的新起點,而非終點
    高考是人生逐夢的大賽場,有人金榜提名,也有人名落孫山。榜上有名的自然要祝賀一下,因為你離夢想又靠近了一步。榜上無名的也不要洩氣,因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小轉折點,而非終點。無論成敗,大家都還是在新的起跑點上,只是大家選擇的道路不一樣。
  • 俞敏洪:考了狀元不等於人生的成功
  • 高考只是人生起點不是終點
    再過幾天,你們就高考了,比起那些早早輟學謀生的孩子,你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當年,我們是要先參加預考,通過後才能參加正式的高考。有多少「寒窗苦讀十餘年的學子」被高考拒之於門外。相比於此,你們真的很幸福。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當年不僅會被拒之於門外,而且擔心還會被「竊取勝利的果實,被頂替上大學」。
  • 高考僅僅是一次旅行,他不是你人生的終點
    ,因為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很多人以為他考上理想的大學走上人生的巔峰,有人卻受不了失敗的打擊,走向深淵。 每次看到有的孩子,因為一次考試失敗而選擇結束人生,總是感覺心痛的很,我多想告訴孩子們,高考僅僅是一次旅行的開始,而不是終點,大學也不是你人生奮鬥終點僅僅是一個過程。
  • 高考考一個好大學人生就成功了嗎?家長給孩子灌輸的錯誤方式
    高考考一個好大學人生就成功了嗎?家長給孩子灌輸的錯誤方式!現在吃點兒苦沒什麼,上了大學就好了;現在多用點兒功,到了大學你們想幹什麼幹什麼;考上好大學才能有好的工作,有好的人生;指著高考改變命運的每個人,多少都是沿著這樣的聲音一路來不及懷疑地走向高考,以至於畢業多年後依然還能想起來老師和家長說這些話時的或恨其不爭或循循善誘的語氣。這時候我們都認為,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都在高考裡。高考成功意味著事業有成,生活順遂,家庭幸福。
  • 高考沒考好,絕不等於人生失敗,還有3條成功之路
    我高考就沒考好,當時的理想是上海交大,但成績比分數線低了幾十分。這種鬱悶,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散,我經常在睡夢中又重回高考。人總要面對現實,如果有同學不幸高考成績不理想,也不要著急,做家長的,更要為孩子減壓。年輕人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前途,人生那麼長,完全不須急於一時。高考沒考好,絕不等於人生就此失敗。
  • 沒考上重點大學,人生就完了嗎?
    甚至有人說:「沒上雙一流,人生就輸了一半!」事實上,在每年的高考學子中,最終能夠順利進入雙一流大學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成為了普通大學的一份子,可能是一本、二本或是獨立院校……既然大部分人都不能讀雙一流學校,為什麼許多家長和考生還對雙一流學校有著執念?讀一所普通大學難道就不好嗎?為什麼大家都想去上雙一流學校?
  • 未來成功的大概率事件——高考對人生的影響
    高考的作用似乎沒有以前那麼重要,這當然是一件好事,說明普通人贏取人生成功的途徑不再是高考這一條獨木橋,但是否就可以說明讀書無用呢?顯然不是。根據一組數據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成功的平均概率要比沒受過高等教育的高不少。
  • 高考or考研不是人生中唯一轉折點,卻是離成功最容易的轉折點!
    寒門學子可以通過高考/考研實現人生轉折,這也是他們逆襲的最容易的轉折點。寒門學子不能像那些家境優越的人一樣,沒有書香世家的底蘊,沒有學習的必備條件,不能想做喜歡的而不做他們不喜歡的。他們必須通過高考/考研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通過高考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或者考研逆襲名校,才意味著他們有更高的學歷,才有資格進入一家好的企業,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 只有考上名牌大學才意味著高考成功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風花雪月45,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只有考上名牌大學才意味著高考成功嗎。每年高考過後,尤其是能查到分數和錄取結果時,高考心理輔導專家都會通過媒體呼籲家長們要重視對考生情緒的疏導,避免他們因為高考分數不理想而產生不當或過激行為。
  • 高考失利的學子,專科並不是你的終點,人生有夢才能前行
    高考,對於一個學子來說是一輩子最為重要的一段經歷,它承載著十年寒窗苦讀與父母的期望。老闆並不一定都是高學歷的人,但是成為老闆的只是極少數有魄力的人中的極少數,成千上萬有魄力的人也許才能出那麼一個成功人士,絕大多數人還是成為了工薪階層,而學歷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則非常的重要。專科並不是終點都說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有人考上一本、有人考上二本、有人上了專科、有人則連專科都沒達到。
  • 高考—人生的分界線
    高考—人生的一個分界線,也是一份準備步入社會的成人禮。 高考是每個高中生都會走的一條路。高考是對所有的莘莘學子是公平的,高考是唯一不看社交關係,不看家庭背景完全只看個人能力的考試了。當然高考通過不等於就是上了大學。很多人到大學之後沒有目標,四年都在打遊戲混時間,實際上沒學到什麼東西,但還是有許多考出好成績進入好大學的學生改變自己的命運。
  • 不同人生階段對成功的理解
    人生不同的階段對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健康活著很重要,卻稱不上每個人生階段最大的成功。青少年最大的成功是努力學習使自已登上更高的平臺。這是人生起步的關健十幾年,個人智力、努力程度、學習習慣、教育環境等因素都對最終成功與否起著主要作用;這是家長滿懷期盼的十幾年,昂貴的學區房、艱辛的陪讀書、吸錢的補習班……這些都是壓在父母身上的重擔,孩子教育儼然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然,不可能每個學生最終都能考上國家最高學府。只要自己努力了,根據個人實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繼續努力,這就是青少年時期最大的成功。
  • 《精準努力》找準人生努力的方向,寒門學子也能逆襲成功
    有這樣一位寒門學子,她高分考上北大,單槍匹馬,毫無倚仗,自己拼出一條血路,最後擁有了別人眼中羨慕的東西,車子與房子,自由與事業。她說她從不怕苦,努力的動力,也從來不是為了擁有什麼,而是怕死於一事無成,她就是《精準努力》的作者劉媛媛。
  • 雙胞胎兄弟高考成績超700分,一起考上清華,努力的人生很精彩
    然而,成功的人都知道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踏踏實實地努力,堅持到最後,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一年前,四川雙胞胎兄弟張家豪、張家傑在高考中一舉成名,兩人成績均超700分,雙雙被清華大學錄取,妥妥的學霸。很多人都說他們倆天賦好,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背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克服了多少的困難?
  • 沒考上重點大學,人生就完了嗎?洛陽學子別灰心
    甚至有人說:「沒上雙一流,人生就輸了一半!」事實上,在每年的高考學子中,最終能夠順利進入雙一流大學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成為了普通大學的一份子,可能是一本、二本或是獨立院校……既然大部分人都不能讀雙一流學校,為什麼許多家長和考生還對雙一流學校有著執念?讀一所普通大學難道就不好嗎?
  • 張志勇:到達人生的終點之前沒有輸家——寫給2020年高中畢業生
    說的是,參加高考者的不同人生際遇:考上了學的同學,不要看不起考不上學的,人家將來可能就是你的老闆;考上大學的不要看不起考上中專的,你將來回家辦點事,都要找人家幫忙;考上本科的不要看不起考上專科的,說不定人家將來就是你孩子的老師,……。
  • 《高考》紀錄片之我見的高考:邁向成功的人生階梯,青春需要奮鬥
    繁華的大上海,農民工的孩子們用高考實現自己的夢想,擺脫父輩們的不懂知識的命運,高考能夠順利考上好大學,上海這座城市的辦公室就會對他們認可、接納,他們也會在這座城市扎穩腳跟,他們不再會像父母一樣為了戶口、為了養家在工地裡風餐露宿,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在貧困面前,高考似乎是唯一一次不用花錢就可以幫助父母和自己揚眉吐氣證明自己的方式。
  • 沒有一場考試能夠決定你們的人生,決定自己生活的是大學4年努力
    但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有一個高三的學生問我的這麼一個問題,他問我:學長,我今年高考沒考好,沒考上一個一本,只去了當地的一個二本院校,考上一個二本,我的第一學歷就是二本了,我的人生是不是完了啊,我以後努力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