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丹影視小編,秉持最專業的電影態度,以行內人的視角,教你如何分辨今年的國慶檔電影,是否值回票價?
電影內幕全知道,國丹影視你的「灝」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終究誕生一部傳奇的電影,《中國女排》凝聚了觀眾最大的期待。
可以說中國女排影視題材創作充滿魅力,同時也充滿挑戰。
但作為香港著名導演,在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陳可辛近年來可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他的電影細膩感人,電影《中國合伙人》的成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如今,陳可辛傾力執導,相信他能夠把他極強的感情塑造能力與這部電影相融合,讓國人為女排感到驕傲,為裡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奪冠
2020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主演: 鞏俐 / 黃渤 / 吳剛 / 彭昱暢 / 白浪
類型: 劇情 / 運動
上映日期: 2020-09-25(中國大陸)
片長: 135分鐘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VS美國。戴著金絲框眼鏡的郎平坐在美國隊教練席上,大氣沉穩,目光如電。
中國隊教練陳忠和站在場邊,全神貫注,面帶笑容。陳忠和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加分點:
勵志熱血題材
時代回憶情懷
風險點:
劇情裡愛情部分的比重
潛在爆點:
營造闔家觀看(父母輩情懷)
熱血傳唱主題音樂
好哭+熱血
觀眾對「中國女排」這支隊伍的感情非常深刻,當年由孫晉芳、郎平、周曉蘭、曹慧英、陳亞瓊、陳招娣、張蓉芳等組成的傳奇老女排,曾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由鞏俐出演的郎平可謂是眾望所歸,此外黃渤、彭昱暢、吳剛以及郎平女兒的加盟,也讓影片頗具可看性。
2020,可以說是內地影市不折不扣的體育題材大年。除了陳可辛的《奪冠》和《李娜》外,恆業的《中國桌球》也已經立項。
據悉吳京的下一部電影,也有可能是體育題材。
不可否認,不管是小眾,還是順勢而為,只要有好故事的體育電影,受到市場歡迎是可以預見的。
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中國電影正在百花齊放,中國觀眾也在更新換代,或許對人們還未熟悉的體育電影,應該在這個時間加快走出小眾,獲得關注。
按理說,體育因為競爭激烈、衝突感強、自帶流量等特點,應該是影視行業的寵兒,《洛奇》《百萬美元寶貝》《弱點》等「奧斯卡級別體育電影」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些年寶萊塢的《摔跤吧!爸爸》,更是讓摔跤這樣的小眾運動項目進入了大眾視野,在全球範圍內都「大火」了一把。
《摔跤吧!爸爸》從一開始不被看好,隨著口碑發酵,排片從首日的13.3%增長到31.8%,豆瓣評分從8.8增長到9.2,26天突破十億大關,甚至超越了在印度本土的總票房。
最終成為了內地首部非好萊塢十億級票房電影。
如果把《摔跤吧!爸爸》作為體育電影的行業標杆,那怎樣才算是一部優秀的體育電影呢?
《摔跤吧!爸爸》的編劇比於什·古普塔,就如何創作出一部優秀的體育電影劇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比於什·古普塔
當他接到《摔跤吧!爸爸》這個項目時,他對摔跤這項運動一無所知,他相信很多觀眾對於這項運動也不會太了解。
我不得不在影片的開頭利用各種機會講述這項運動的規則,讓觀眾對這項運動有所了解。
前期研究 不可馬虎
寫劇本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前期調研和資料收集的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故事,前期的研究工作都是最重要的。
《摔跤吧!爸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編劇團隊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發現在「冠軍」背後,更令人感動的是父女之間關於親情和成長的故事。
假如你要描寫大學生的生活,你需要了解大學生的真正生活。前期研究的工作量相當於落筆寫劇本時工作量的兩倍。
通過研究,才能發現真正有意思的故事主題和情感落腳點。
《中國女排》同樣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這類電影如果沒有對現實素材進行挑選,就很容易變成流水帳。
因此需要做足前期的研究工作,定下一個主線,圍繞主線挑選戲劇性元素,寫出角色有情感張力的瞬間。
讓觀眾笑 讓觀眾哭
要讓觀眾哭的電影,得讓先觀眾笑起來。
觀眾希望在電影院得到更多滿足,不能只是單純的哭或者笑,這也是為什麼寶萊塢的電影幾乎都有歌舞段落,因為這樣會讓觀眾覺得物有所值。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在《摔跤吧!爸爸》的開頭,父親在訓練兩個女兒時,編劇放了多首歌曲進去,讓這場戲充滿了快樂和輕鬆。
到了後面的比賽部分,影片的情緒變得凝重和悲傷,這時候,觀眾能夠感受到傷心。
這樣,影片就變得有哭有笑,也滿足了觀眾的潛在觀影需求。
這是一種為觀眾而寫作的思維。比於什·古普塔認為存在兩種劇作家,一種是為自己,一種是為觀眾。
比於什·古普塔屬於第二種,他寫每場戲都會考慮到觀眾會有怎樣的反應。編劇想要觀眾怎樣的反應,就添加相應的內容。
每個角色 明確任務
故事裡每一個人物的塑造,要從一開始就要安排,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需要有明確的任務,鮮活的小人物是故事中增光添彩的部分。
通常我們都會在比較重要的角色身上多下功夫,小角色會暫時忽略。但是在編劇的過程中,你需要清楚每一個角色會做什麼,這樣對於整個故事的把控力也會更強。
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小角色」,生動的配角,對電影整體的提升很重要。
就算主角 也有缺點
隨著現在觀眾觀影經驗的不斷豐富,以往那種「高大全」的人物形象逐漸失去了魅力。
觀眾喜歡身上帶有一些缺點的角色,這類角色看起來更加人性化,觀眾對這樣的角色更加感同身受。
阿米爾·汗扮演的父親就有不少缺點,他會強迫女兒們去刻苦地訓練,甚至剪掉她們的頭髮,顯得不近人情,但這也成為了人物特點,引發觀眾討論。
在《中國女排》中,鞏俐「神還原」郎平,在電影上映前就已經成為了觀眾熱議的話題。
鞏俐和郎平一樣幹練的短髮、配了與郎平一模一樣的眼鏡,還把郎平標誌性的豎大拇指手勢,行走站立時微微駝背、向後傾斜的姿態等細節都一一表現出來了!
臺詞要精簡 增加信息量
很多初級編劇,喜歡用大量對白來帶出故事背景,國內觀眾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作品。好的電影需要用儘量少的臺詞,帶出儘可能多的信息量。
因為在信息高度膨脹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在更短的時間內接觸更多的信息。
所以,電影需要提高節奏,不能讓人物進行長篇大論,應該通過視聽元素去豐富一個場景的信息。
為了讓一個即使沒聽過摔跤比賽的觀眾都能看懂,編劇在影片前半段通過多個帶有戲劇衝突的情節,為觀眾介紹了摔跤的規則和發展。
為每場戲 榨乾靈感
一部平庸的電影可能只有一兩場戲較為出色,大部分情節都很俗套。
想讓電影更優秀,編劇需要把每場戲都寫到最極致的狀態,為此要榨乾自己的靈感,找到最有戲劇性的元素為止。
俗套的原因就在於觀眾都料到了結局,因此越是大家都能想到的結局,就越要製造一些大家想不到的意外。
即使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寫作過程中還是很痛苦的,因為好的劇本需要反覆修改打磨,不停地逼迫自己達到最佳的效果,要努力地榨乾自己的所有潛能。
定稿之後 繼續努力
在交出你的劇本最終稿之後,編劇的工作並未結束。
在拍攝過程中,根據現實情況可能會變換、增刪場景,根據現場表演情況可能需要修改臺詞,甚至已經拍完、進入後期階段,電影的劇情都會發生不小的變化。
從文字到影像的轉換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編劇要對整個項目負責,交稿以後也要面臨修改的任務,劇本終稿可能只有20%留在成片中。
情感共鳴 走向世界
很多觀眾認為,印度電影之所以能走向世界,是因為它傳遞出了普世的價值觀。
電影引發大眾共鳴的是情感,而不是說教性質的價值觀。編劇寫自己認同的就是世界認同的,關鍵不在於價值觀認不認同,觀眾首先看的是人物的情感。
中國女排精神代表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看過中國女排比賽的觀眾,總能感受到隊員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頭。
正是中國女排姑娘們這種不服輸的勁頭,每次比賽都是百折不饒,絕地反擊,為國家爭光。這種「女排精神」一脈相傳。
以行內人的視角看,如果《中國女排》能將這種體育精神完美地演繹出來,不但能在春節檔中開闢出一方天地,甚至可能代表中國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讓我們2020年,從此遠離爛片
2020 Happy National Day
如果你看了《中國女排》,覺得不合格,不值票價,也請踴躍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更多的讀者看到。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