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能否奪冠

2020-12-25 騰訊網

國丹影視小編,秉持最專業的電影態度,以行內人的視角,教你如何分辨今年的國慶檔電影,是否值回票價?

電影內幕全知道,國丹影視你的「灝」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終究誕生一部傳奇的電影,《中國女排》凝聚了觀眾最大的期待。

可以說中國女排影視題材創作充滿魅力,同時也充滿挑戰。

但作為香港著名導演,在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陳可辛近年來可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他的電影細膩感人,電影《中國合伙人》的成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如今,陳可辛傾力執導,相信他能夠把他極強的感情塑造能力與這部電影相融合,讓國人為女排感到驕傲,為裡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奪冠

2020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主演: 鞏俐 / 黃渤 / 吳剛 / 彭昱暢 / 白浪

類型: 劇情 / 運動

上映日期: 2020-09-25(中國大陸)

片長: 135分鐘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VS美國。戴著金絲框眼鏡的郎平坐在美國隊教練席上,大氣沉穩,目光如電。

中國隊教練陳忠和站在場邊,全神貫注,面帶笑容。陳忠和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加分點:

勵志熱血題材

時代回憶情懷

風險點:

劇情裡愛情部分的比重

潛在爆點:

營造闔家觀看(父母輩情懷)

熱血傳唱主題音樂

好哭+熱血

觀眾對「中國女排」這支隊伍的感情非常深刻,當年由孫晉芳、郎平、周曉蘭、曹慧英、陳亞瓊、陳招娣、張蓉芳等組成的傳奇老女排,曾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鞏俐出演的郎平可謂是眾望所歸,此外黃渤、彭昱暢、吳剛以及郎平女兒的加盟,也讓影片頗具可看性。

2020,可以說是內地影市不折不扣的體育題材大年。除了陳可辛《奪冠》《李娜》外,恆業的《中國桌球》也已經立項。

據悉吳京的下一部電影,也有可能是體育題材。

不可否認,不管是小眾,還是順勢而為,只要有好故事的體育電影,受到市場歡迎是可以預見的。

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中國電影正在百花齊放,中國觀眾也在更新換代,或許對人們還未熟悉的體育電影,應該在這個時間加快走出小眾,獲得關注。

按理說,體育因為競爭激烈、衝突感強、自帶流量等特點,應該是影視行業的寵兒,《洛奇》《百萬美元寶貝》《弱點》「奧斯卡級別體育電影」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些年寶萊塢的《摔跤吧!爸爸》,更是讓摔跤這樣的小眾運動項目進入了大眾視野,在全球範圍內都「大火」了一把。

《摔跤吧!爸爸》從一開始不被看好,隨著口碑發酵,排片從首日的13.3%增長到31.8%,豆瓣評分從8.8增長到9.2,26天突破十億大關,甚至超越了在印度本土的總票房。

最終成為了內地首部非好萊塢十億級票房電影。

如果把《摔跤吧!爸爸》作為體育電影的行業標杆,那怎樣才算是一部優秀的體育電影呢?

《摔跤吧!爸爸》的編劇比於什·古普塔,就如何創作出一部優秀的體育電影劇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比於什·古普塔

當他接到《摔跤吧!爸爸》這個項目時,他對摔跤這項運動一無所知,他相信很多觀眾對於這項運動也不會太了解。

我不得不在影片的開頭利用各種機會講述這項運動的規則,讓觀眾對這項運動有所了解。

前期研究 不可馬虎

寫劇本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前期調研和資料收集的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故事,前期的研究工作都是最重要的。

《摔跤吧!爸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編劇團隊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發現在「冠軍」背後,更令人感動的是父女之間關於親情和成長的故事。

假如你要描寫大學生的生活,你需要了解大學生的真正生活。前期研究的工作量相當於落筆寫劇本時工作量的兩倍。

通過研究,才能發現真正有意思的故事主題和情感落腳點。

《中國女排》同樣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這類電影如果沒有對現實素材進行挑選,就很容易變成流水帳。

因此需要做足前期的研究工作,定下一個主線,圍繞主線挑選戲劇性元素,寫出角色有情感張力的瞬間。

讓觀眾笑 讓觀眾哭

要讓觀眾哭的電影,得讓先觀眾笑起來。

觀眾希望在電影院得到更多滿足,不能只是單純的哭或者笑,這也是為什麼寶萊塢的電影幾乎都有歌舞段落,因為這樣會讓觀眾覺得物有所值。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在《摔跤吧!爸爸》的開頭,父親在訓練兩個女兒時,編劇放了多首歌曲進去,讓這場戲充滿了快樂和輕鬆。

到了後面的比賽部分,影片的情緒變得凝重和悲傷,這時候,觀眾能夠感受到傷心。

這樣,影片就變得有哭有笑,也滿足了觀眾的潛在觀影需求。

這是一種為觀眾而寫作的思維。比於什·古普塔認為存在兩種劇作家,一種是為自己,一種是為觀眾。

比於什·古普塔屬於第二種,他寫每場戲都會考慮到觀眾會有怎樣的反應。編劇想要觀眾怎樣的反應,就添加相應的內容。

每個角色 明確任務

故事裡每一個人物的塑造,要從一開始就要安排,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需要有明確的任務,鮮活的小人物是故事中增光添彩的部分。

通常我們都會在比較重要的角色身上多下功夫,小角色會暫時忽略。但是在編劇的過程中,你需要清楚每一個角色會做什麼,這樣對於整個故事的把控力也會更強。

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小角色」生動的配角,對電影整體的提升很重要。

就算主角 也有缺點

隨著現在觀眾觀影經驗的不斷豐富,以往那種「高大全」的人物形象逐漸失去了魅力。

觀眾喜歡身上帶有一些缺點的角色,這類角色看起來更加人性化,觀眾對這樣的角色更加感同身受。

阿米爾·汗扮演的父親就有不少缺點,他會強迫女兒們去刻苦地訓練,甚至剪掉她們的頭髮,顯得不近人情,但這也成為了人物特點,引發觀眾討論。

《中國女排》中,鞏俐「神還原」郎平,在電影上映前就已經成為了觀眾熱議的話題。

鞏俐郎平一樣幹練的短髮、配了與郎平一模一樣的眼鏡,還把郎平標誌性的豎大拇指手勢,行走站立時微微駝背、向後傾斜的姿態等細節都一一表現出來了!

臺詞要精簡 增加信息量

很多初級編劇,喜歡用大量對白來帶出故事背景,國內觀眾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作品。好的電影需要用儘量少的臺詞,帶出儘可能多的信息量。

因為在信息高度膨脹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在更短的時間內接觸更多的信息。

所以,電影需要提高節奏,不能讓人物進行長篇大論,應該通過視聽元素去豐富一個場景的信息。

為了讓一個即使沒聽過摔跤比賽的觀眾都能看懂,編劇在影片前半段通過多個帶有戲劇衝突的情節,為觀眾介紹了摔跤的規則和發展。

為每場戲 榨乾靈感

一部平庸的電影可能只有一兩場戲較為出色,大部分情節都很俗套。

想讓電影更優秀,編劇需要把每場戲都寫到最極致的狀態,為此要榨乾自己的靈感,找到最有戲劇性的元素為止。

俗套的原因就在於觀眾都料到了結局,因此越是大家都能想到的結局,就越要製造一些大家想不到的意外。

即使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寫作過程中還是很痛苦的,因為好的劇本需要反覆修改打磨,不停地逼迫自己達到最佳的效果,要努力地榨乾自己的所有潛能。

定稿之後 繼續努力

在交出你的劇本最終稿之後,編劇的工作並未結束。

在拍攝過程中,根據現實情況可能會變換、增刪場景,根據現場表演情況可能需要修改臺詞,甚至已經拍完、進入後期階段,電影的劇情都會發生不小的變化。

從文字到影像的轉換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編劇要對整個項目負責,交稿以後也要面臨修改的任務,劇本終稿可能只有20%留在成片中。

情感共鳴 走向世界

很多觀眾認為,印度電影之所以能走向世界,是因為它傳遞出了普世的價值觀。

電影引發大眾共鳴的是情感,而不是說教性質的價值觀。編劇寫自己認同的就是世界認同的,關鍵不在於價值觀認不認同,觀眾首先看的是人物的情感。

中國女排精神代表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看過中國女排比賽的觀眾,總能感受到隊員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頭。

正是中國女排姑娘們這種不服輸的勁頭,每次比賽都是百折不饒,絕地反擊,為國家爭光。這種「女排精神」一脈相傳。

以行內人的視角看,如果《中國女排》能將這種體育精神完美地演繹出來,不但能在春節檔中開闢出一方天地,甚至可能代表中國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讓我們2020年,從此遠離爛片

2020 Happy National Day

如果你看了《中國女排》,覺得不合格,不值票價,也請踴躍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更多的讀者看到。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能否繼裡約奧運會之後再次奪冠?
    中國女排能否繼裡約奧運會之後再次奪冠? 個人覺得,根除疫情比中國女排東奧奪冠更重要,畢竟運動員的生命和健康比體育競技娛樂更重要。
  • 35年夢想能否一圓?2022年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奪冠好時機
    2)可是,這40年間,世錦賽冠軍我們卻只拿了兩次,平均20年才能拿一次,而從上次世錦賽奪冠(1986年)到現在,已經相隔35年了~相當於9個奧運周期了,那可不是一般的長。  所以,對於中國女排來說,拿一次世錦賽冠軍的難度,比奧運奪冠難度大多了。
  • 《中國女排》國慶檔《奪冠》,女排精神背後的故事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女排奪冠
    中國女排再奪冠中國女排獲得了女排世界盃冠軍,成就了世界盃的五冠王,是中國女排的第十冠,成就了獻給新中國70周年華誕的大禮。在本屆世界盃女排比賽中,中國女排以十一戰全勝的驕人戰績奪冠,成為世界盃女子排球賽歷史上第一支五次奪取冠軍的隊伍;第十次奪得女排世界三大賽冠軍(奧運會3次、世錦賽2次、世界盃5次)。
  • 電影《奪冠》精彩,但《奪冠》只是一個結果,懷念《中國女排》!
    作為從小看中國女排掛曆長大的一代,看了《奪冠》後,心難定,意難平。這種涉及國家利益和個人情感題材的電影,請香港導演拍就對了。大陸導演容易像舊時徒有渴望自由、追求理想之心的進步青年,最終結局難逃被父母抓回農村延續包辦婚姻的厄運。
  • 《奪冠》:銳意進取,講好中國女排的好故事
    張冀編劇、陳可辛導演的《奪冠》,通過對袁偉民、陳忠和、郎平等數代女排人的描寫,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排與時代相互激揚的讚歌。《奪冠》作為商業類型片,對於訓練和比賽的完成度還原的相當充分,營造出一種沉浸式觀影體驗。主要角色的性格體現也到位,特別是鞏俐飾演的郎平其外形神似、與內在執著,都能夠讓觀眾覺得堅毅的態度、高水平的臨場反應可信,這是一個四十年始終在中國女排、世界女排在場的人。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中國女排《奪冠》振奮人心的故事
    在電影《奪冠》當中,郎平這個名字必不可少的被頻頻提及,而彭昱暢和黃渤扮演的那位男人的姓名,卻沒有出現一次。大家只在電影裡看到了郎平和中國女排的成長,以及最後郎平的力挽狂瀾,獲得裡約奧運會女子排球冠軍,卻沒有仔細思考,在郎平擔任美國教練的那幾年,有一個男人在帶著中國女排默默地前進。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劇情簡介: 《奪冠》作為一部劇情運動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和陳忠和教練為主視角展開,兩個多小時的劇情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場比賽三個故事: 第一場比賽:1981年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陣日本隊
  • 看完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確實應該改名
    奪冠的頒獎典禮上,本來規定只可以有14位運動員參與上臺領獎儀式,但為了贏得這一時刻,只有主教練郎平清楚姑娘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於是,中國代表團與組委會溝通協商,16位中國女排姑娘們要一起上臺享受這一刻的榮譽。郎平曾過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
  • 《奪冠》:被中國女排精神深深地感動
    昨天去電影院看了講述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看的過程中幾度落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同時也被中國女排精神深深感動!此刻感受到的是教練要帶領中國女排奪冠的決心。「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有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這是影片裡吳剛對運動員們說的話,而且他也是這麼嚴格去執行的。接球、傳球、吊球、扣球這些都不是天生就會的,唯有千錘百鍊才能與人抗衡。
  • 致敬中國女排的《奪冠》,也是一部人生勵志片
    王 珉 今年國慶檔電影最引人關注的非《奪冠》莫屬。它改編自中國體育史的真實事件,講述30多年來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奮鬥歷程。雖然時代、隊員和對手都在變化,但女排精神不曾改變,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 「烏鴉嘴」貝利預測塞爾維亞女排3-0奪冠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再過不到兩個小時,裡約奧運會女排的決賽中國隊與塞爾維亞隊的最終較量即將打響。  時隔12年,中國女排能否再次登上奧運之巔,成了這幾天網上的熱門話題。CCTV5體育新聞實名微博昨晚發布消息稱,球王貝利在接受採訪時看好塞爾維亞女排最終奪冠。
  • 中國女排《奪冠》最全素材彙編,素材解讀+女排精神+金句+標題+時評...
    今天推出中國女排《奪冠》最全素材彙編,素材解讀+女排精神+金句+標題+時評+作文+範文,一網打盡,快速收藏!,可是什麼是女排精神,我想電影《奪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最好的答案。
  • 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中新社雅加達9月1日電 題: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中新社記者 邢翀決賽中戰勝泰國女排,對於參加雅加達亞運會的中國女排14名隊員來說,這是她們第一次獲得亞運會冠軍,但對於與亞運會有著很深淵源的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而言,這枚金牌同樣非常特別。
  • 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本期精選:有關中國女排的20個名言金句;12個精選作文標題;女排精神;主流媒體時評。推薦給同學們做作文素材,也一起為中國女排喝彩!
  • 中國女排精神回來了
    這幾天,朋友圈被中國女排刷屏。北京時間19日上午,中國女排3比1擊敗荷蘭女排,昂首挺進奧運會決賽。四分之一決賽逆襲巴西、半決賽「復仇」荷蘭,兩場比賽看起來驚險、幸運,卻讓我們從主教練郎平以及中國女排隊員身上看到了團結奮鬥、頑強拼搏、不屈不撓、敢於勝利的女排精神,王者歸來!  擊敗東道主 「女排精神」回來啦!
  • 豪取8連勝,女排奪冠前景如何?黃子忠:大概率!球迷:求別奶
    這樣一來,中國女排也是憑藉23分的積分繼續位列積分榜第一位,第二位的是美國女排,以20分位列第二位,繼續保持著對中國女排的追趕態勢。隨著中國女排繼續位列積分榜榜首的位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來了,那就是,對中國女排來說,她們的奪冠前景如何呢?或者說,女排擊敗美國女排之後,真的已經提前鎖定冠軍了嗎?這樣的現實問題,許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如今,一切尚未揭曉,只能猜測。畢竟,比賽還沒有結束。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提檔 影片開頭16個字內容揭秘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提檔 影片開頭16個字內容揭秘  《奪冠》首映禮昨天在北京舉行,導演陳可辛攜主創來到首映現場和觀眾進行交流。而在今天,《奪冠》又發布了新版海報,宣布提前一天上映,從原本的農曆鼠年大年初一提檔到豬年的除夕上映。
  • 《奪冠》的故事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而不屬於陳忠和
    陳可辛的《奪冠》國慶電影檔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從過年延期到9月25日,鞏俐和黃渤主演的《奪冠》原本就在我春節的片單之內,我想看看電影裡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是什麼樣的。但是看完電影後發現,這個故事是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的,而並非屬於陳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