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繪製精度更高的全球氣候劃分地圖

2020-12-11 科學網

 

柯本(Koppen-Geiger) 氣候分類系統由德國科學家柯本於1884年提出,迄今得到了世界廣泛應用。2006年,該系統被精細地繪製成空間解析度為0.083°的地圖,把人們對該系統的關注和應用推向了新的研究熱潮。 最近,該系統的研究又出力作,Nature推出的數據雜誌開源期刊Scientific Data於2018年10月30日發表了由Hylke E. Beck, Niklaus E. Zimmermann, Tim R. McVicar, Noemi Vergopolan,Alexis Berg & Eric F. Wood合作完成的論文「Present and future Ko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maps at 1-km resolution」。

該篇論文的作者們給世界帶來了一套精度更高(0.0083°,在赤道區相當於1公裡空間解析度)的Koppen-Geiger 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數據,描繪了當今(1980–2016) 和未來 (2071–2100) 氣候變化條件下氣候的精細分布。當今的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基於四套經過地形校正的高空間解析度氣候圖集。未來的全球氣候劃分分布圖基於32個氣候模式在RCP8.5情景下的預測結果與基準期的距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對當今還是對未來氣候劃分,論文都給出了置信水平的空間分布,這使得人們在不同地區應用這套地圖產品時,可以把控所導出的結論的信心。論文還對地圖產品開展了實地驗證。發現,這套地圖數據產品比十多年前那套引起很大反響的全球氣候劃分地圖(相關論文引用次數已超過5000次)的精度更高。這可能歸因於空間解析度的提高,使得一些陡峭的空間單元突變地區的氣候劃分更能被精細捕捉。這套全球氣候劃分新分布圖預計將在包括物種和植被分布模擬等多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包括置信水平信息的這套全球氣候劃分新分布圖目前已可以免費下載,下載網址為: www.gloh2o.org/koppen。

通過這套地圖產品,我們可以眺望未來中國氣候的一些有意義的變化,譬如未來中國的青藏高原的氣候將由極地類氣候變為寒冷類氣候,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青藏高原可能為植被生長提供更多的利好條件,那些儲存在某個地下的未能發芽的種子那時可能有望甦醒,水熱平衡將也有可能呈現大的改變。中國的西部將增加一種目前沒有的氣候類型——最熱氣候類。熱帶類氣候將越過南海海岸向北推進。 中國的糧倉之一華北平原將從目前的幹寒冬熱夏氣候變為幹溫冬熱夏氣候。(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劉蘇峽, 澳大利亞CSIRO Tim McVicar)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data.2018.214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開發交互式地圖可顯示全球氣候變化狀況
    綠色的區域表示氣候變化最小,而白色和褐色的區域表示變化最大。  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發表研究稱,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交互式地圖,籍此學生或研究人員可以比較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氣候。  該地圖採用的數據來自五十年來從全球五萬個國際氣象站收集的公共氣象數據資料。
  • 精度喜人 德國繪製高清版3D世界地圖
    [ZOL汽車電子]近日,德國宇航中心(DLR)宣布完成全新的3D世界地圖繪製,不管是山峰還是山谷,都可以以1米的精度進行查看。據悉,只有科研項目人員提交申請後可以免費使用,商業用途還是需要付費購買高程模型的。
  • 機器學習有助於繪製全球海洋社區的地圖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Sonnewald和她的同事們開發了一種無監督的機器學習技術,該技術可以自動梳理一組高度複雜的全球海洋數據,根據它們的比例和多種浮遊植物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找到海洋位置之間的共性。通過他們的技術,研究人員發現,海洋可以分為100多種類型各異的「省份」,這些省份的生態構成各不相同。可以想像,海洋中任何給定的位置都可以容納這100個生態省之一。
  • Python-Cartopy包(1):世界地圖的繪製
    其中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是:默認投影(PlateCarree)極投影(我對此類投影的統一稱呼,當然學名不叫極投影)其中,默認投影適合單獨省份或者地級市的繪製,這種情況下其變形基本無法看出(內蒙古的meteoer請走開);蘭勃脫投影適合中緯度大範圍繪製,比如繪製全中國大公雞、東亞形勢、西北太平洋等;墨卡託投影適合低緯度赤道附近的繪製,一般研究颱風、緯向環流等(我也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
  • 【人口普查小知識】關於區域劃分與地圖繪製答疑解惑
    【人口普查小知識】關於區域劃分與地圖繪製答疑解惑 2020-09-23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航聯盟:全球數百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發布
    民航聯盟據日內瓦綜合電: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周一發布,這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共同繪製而成。新地圖呈現「宇宙膨脹完整故事」據航盟聯盟了解,這張地圖是基於1998年的原有數據,以及「斯隆數位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簡稱SDSS)項目的最新六年調查結果,該「延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xtended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 蚌埠市順利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工作
    作為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登記工作的重要基礎工程,我市的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工作於8月24日提前完成。在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工作中,市人普辦緊抓以下三點:一是建立監督制度,確保工作進度不拖沓。從而確保建築物不重不漏、普查小區劃分合理、邊界清晰,保質保量地完成普查區劃分與地圖繪製工作。
  • NASA繪製全球首張森林分布圖
    美國宇航局(NASA)7月21日公開了根據冰雲和地面高度衛星(ICESat)傳回數據繪製的全球森林地圖。這是全世界第一幅觀測全球森林分布狀況的地圖。除森林覆蓋度外,該地圖還可顯示森林高度。NASA稱希望該地圖能有助於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研究。NASA以從衛星向地球表面發射雷射後至重新反射到衛星的時間之差為基本數據,測算出樹木的高度。測算結果顯示,北美西海岸和東南亞的森林高度達40米以上,而加拿大和亞歐大陸北部的森林高度則低於20米。人類每年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70億噸碳物質。其中有30億噸留在大氣中,被海洋吸收的為20億噸。
  • 市人普辦召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視頻培訓會
    為確保漢中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工作順利開展,7月29日,漢中市人普辦召開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視頻培訓會。各縣區業務骨幹和數據處理骨幹參加會議。會議要求,各縣區人普辦要高度重視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工作,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嚴把時間節點,紮實有序開展。
  • 地圖繪製繁瑣耗時?這款AI工具用衛星圖像有效預測全球道路網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開發了一種使用深度學習和弱監督訓練的新方法,用於從商業上可獲得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預測道路網絡。由此產生的模型為最先進的精確度設置了一個新的標準。此外,由於它能夠適應道路網的區域差異,因此可以有效地預測全球的道路。
  • 古代是怎麼畫地圖的?沒有衛星沒有高科技,只靠兩招就能準確繪製
    眾所周知,地圖繪製是一項極為繁雜的工作,繪製者不僅需要知道自己所要繪製區域的輪廓、內部山河地形走向,還得準確測量山脈輪廓以及兩地之間的距離。雖然這些工作在現代科技和衛星的幫助下,很容易就能完成,然而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地圖繪製無疑難於登天。那麼古人究竟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
  • 研究繪製新冠病毒全球風險地圖|一周科技速覽
    生物鐘新研究:「美容覺」是真的3. 男人的空間認知能力比女人強?NO!4. 新研究測序亞洲基因,有助對抗特定遺傳病5. 研究繪製新冠病毒全球風險地圖6. 悲傷導致更多的吸菸和成癮物濫用編輯 | 韓若冰、琵思佛編譯 | 楊凌、太閤爾1、如何掰彎聲音?
  • ——丁一匯院士談新公布的英國氣候地圖
    發布者稱這張地圖及其所蘊含的信息很有可能成為12月初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峰會前,有關氣候變化影響的最後一份主要科學研究報告。這張氣候變化地圖究竟傳達了怎樣的信息?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這張氣候變化地圖?就此,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先生。
  • 古代祖先沒有衛星定位,地圖是如何繪製的,看完漲知識了!
    眾所周知,地圖繪製是一項極為繁雜的工作,繪製者不僅需要知道自己所要繪製區域的輪廓、內部山河地形走向,還得準確測量山脈輪廓以及兩地之間的距離。雖然這些工作在現代科技和衛星的幫助下,很容易就能完成,然而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地圖繪製無疑難於登天。那麼古人究竟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
  • 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圖究竟是何人繪製出來的?
    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其中南極洲是最晚被人們所發現以及探索的,因為南極洲終年有暴風雪並且氣候條件十分惡劣,是鮮有人知的一片土地。可是一幅幾千年前的古地圖的發現打破了現代人的認知,這幅地圖的出現說明了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對南極洲進行過探險並且繪製成了地圖。
  • 聯合國科學家首次繪製出推動綠色商業的自然與改良棲息地全球地圖...
    聯合國科學家首次繪製出推動綠色商業的自然與改良棲息地全球地圖 | 綠會國際部生物多樣性超級年速遞 2020-08-06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秘谷歌地球,它如何繪製全球98%的地圖?
    與此同時,谷歌觀察到它的大部分搜索都涉及地圖和方向。因此,在2004年,谷歌收購了Keyhole。但傑裡·布羅頓(Jerry Brotton)在他的著作《十二張地圖上的世界歷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2 Maps)中講述了谷歌地球的故事,他對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表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只是覺得該地圖很酷。
  • 南京大學繪製出遠古海洋生物多樣性新曲線
    新華社南京1月17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17日從南京大學了解到,該校與中科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將化石記錄重現為生物演化歷史,繪製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曲線,其時間解析度較國際同類研究的精度提高近400倍。
  • 科學家繪製地球3D地圖,僅亞馬遜就要歷時3年,耗資1000萬美元
    森林植被被砍伐或者焚燒,雪山冰川因氣候變暖而融化,越來越多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觀都在崩潰和消亡的邊緣,焚燒了一個多月的亞馬遜森林大火使得萬年古巖畫群遭到破壞,曾經的瑞典最高峰也因融化下降了24米而成為了第二高峰,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有科學家開始思考,在如此快速且劇烈的變化中,如何能夠定格和記錄地球現在的樣貌。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