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科學家們已經繪製出了一份史無前例的地球陸地棲息地分布圖,以幫助企業和投資者保護寶貴的棲息地。這份分布圖創造了一種資源,將幫助企業和投資者衡量並最小化他們對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這份於7月24日發表在《生物保護》(Biological Conservation)雜誌上的全球數據層首次揭示了地球上每一公裡的土地到底是自然的還是經過改良的。
在全球陸地總面積(不包括南極洲)中,37%被歸類為可能的自然面積,25%為潛在的自然面積,17%為潛在的改良面積,22%為可能的改良面積。
(來源:《生物保護》雜誌論文《地球上自然和改良棲息地的全球地圖模板》)
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的評估相比,這一分類提供了一種更具預防性的方法。IPBES的「全球評估」發現,只有25%的陸地環境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在相對自然的條件下,有一定程度改變的棲息地仍然可以保持高度的生物多樣性。該研究採用了自然的廣義定義來解釋這一點,有助於防止近自然棲息地被忽視和破壞,並與國際商業績效標準保持一致。
此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了一份重要的新報告,指出棲息地破壞是COVID-19等疾病從野生動物向人類出現和迅速傳播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護監測中心(UNEP-WCMC)WCMC執行長Jonny Hughes對此項研究表示歡迎,他說: 「COVID-19大流行明確提醒我們,人類健康與生態系統健康息息相關。當我們現在尋求從大流行中重建更美好時,這項新的研究將為政府、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所需的數據,讓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決定在哪裡以及如何投資自然,以優化積極影響。」
這一新的全球數據層可以幫助企業在篩選過程中儘早發現陸地自然棲息地,幫助防止對自然的影響,同時還可以節省資金。例如,該地圖可被視為企業評估潛在開發的地點,特別是在諸如基礎設施、農業綜合企業、林業、能源和採礦等影響較大的部門。
它還可以通過改善投資篩選和指導全球和地區銀行和國際公司的決策來幫助投資者。該地圖可以支持對現有運營進行投資組合級別的分析以及對供應鏈的分析,以了解企業在天然或改良棲息地中的規模。
這幅新地圖包括了以前未被篩選數據覆蓋的大片土地。目前的篩選往往依靠保護區和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數據,這兩個數據分別只覆蓋15.1%和8.8%的土地。
該研究論文的首席作者、來自UNEP-WCMC的Joe Gosling說:「這幅全球地圖首次揭示了地球上每一平方公裡陸地上的所有棲息地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是天然的或經過改良的,填補了當前數據的重大空白,並提供了陸地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整體視角。將這些數據納入決策將使企業和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和減少他們對自然的影響。」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表示:「該地圖可被視為企業評估潛在發展的地點,特別是在高影響部門。UNEP-WCMC的關於自然和改良地區的新地圖將幫助政府、公司和投資者做出明智的決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