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都不盡相同,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獲得新知識,那麼選擇講授法、發現法等較為合適;如果教學任務以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為主,那麼選擇練習法、討論法等較為合適;如果教學任務是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現象、觀念、獲取感性知識,那麼選擇演示法、參觀法、談話法等較為合適。
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如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中,教師會經常採用演示法和實驗法;在語文、外語等課程中,教師多採用講授法和讀書指導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是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知識基礎情況。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優勢,教學中就要較多地運用演示等直觀手段;中、高年級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學中就可以較多地運用語言描述,運用講解法或談話法。
有些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有些對教學設備的要求較高,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教師要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確保教學過程的優化。
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受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原則、學校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的制約。
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充分發揮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構成的教學過程的整體功能。
啟發式是相對於注入式而言的,強調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的積極性、獨立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學習活動去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綜合性是指教學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而不要長期只使用一種教學方法。靈活性是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隨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創造性是指教師從教學實踐出發,在把握現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有所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