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末帶7歲兒子,坐12小時火車學古箏:「雞娃」不配有童年

2020-11-10 好父母育兒幫

如今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似乎已經到了讓人驚嘆的地步,於是湧現出一堆的名詞。

「牛娃」:某一方面非常出色,優於常人,如果是英語特別好那就叫做「英牛」;如果是普通的孩子,沒有上特長班,那就叫做「青娃」;如果是每天被父母「打雞血」一樣,逼著學很多,那就是「雞娃」。

一、寶媽每個周末帶7歲兒子,坐12小時火車去大城市學古箏

有一位寶媽曉萍(花名),她的兒子已經七歲了,一家人住在三線城市。為了讓孩子接受比較好的教育,她帶著七歲的兒子,每周五從住的城市出發,坐12小時的火車前往一線城市,學習古箏。

曉萍在社交軟體上分享了母子倆的行程,早上七點兒子在火車上吃早餐,兩個人選擇夜行的火車,就能節約一晚上的住宿費,也能及時趕上老師上課的時間。

上午上完課,母子倆又開始往回趕,因為要坐動車,兩個人選擇了乘坐高鐵,相比普快火車來說,高鐵速度快也足夠舒適。因為周六下午,孩子在當地還有一堂英語補習課。

這樣趕的行程,是否真的有必要呢?可能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了吧,只是如此行程滿滿的雞娃,能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呢?

對於這個母親來說,投入的財力和人力也不少,一周往返交通費可能都需要一兩千,加上上課的費用,一個月還要來往四次。可想而知,對於父母來說是多大的經濟壓力。

不止是這位母親,海澱區父母,也被稱為「雞娃典範」。曾經有一位海澱區寶爸,分享了二胎家庭的時間作息表,讓多少父母為之震撼。作為一批精英父母,這裡的家長大部分都是名校畢業,顯然不能同意孩子們「甘於平庸」。

於是從孩子開始學說話,就自動進入了雞娃模式,並且這些父母都是有文化有人脈的,只要是高考考得就沒有他們不會的。對於教育的投資,那也是不計餘力,不出國留學,不讀個世界名校,似乎都對不起父母的這番付出。

二、網友對「雞娃」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家長拼盡一切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壓力,父母的財力人力都受到很大的損傷,這樣破釜沉舟的教育模式,可能無法接受失敗。要是孩子考試或者升學出現失誤,那麼家人該如何面對?

也有人說:孩子的成長就是學習的過程,家長有時間和精力去督促學習,對於孩子的未來來說是很好的。平時多開導孩子,也不是除了學習就沒有別的生活了。哪一個成功人士,不是經過努力達成的,即使最後成為了一個普通人,他學習的自律性個積極性,也不會讓他過得太差。

還有人認為:教育應該量力而行,全身心為了孩子的方式,還是不值得提倡的。孩子會有自己的發展,家長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才是正常的家庭。什麼都是父母說了算,有時候並不是什麼好事。

三、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家長在考慮孩子未來的時候,也應該著眼於現在,孩子童年的快樂也是需要存在的。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著重培養,才會有長遠的效果。

才藝的不在於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將一個到兩個才藝玩到精進,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學習態度。今天是風,明天是雨,什麼火學什麼,其實很浪費時間。

父母的陪伴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易烊千璽的母親就算是「雞娃」家長,從小帶著易烊千璽東奔西走學習。為了孩子能堅持學舞蹈,媽媽成為培訓班年紀最大的學員,陪著孩子一起學習。

「欲雞娃,先自雞」,大致意思就是要培養孩子的什麼品行,家長應該拿出相應的本事,陪伴孩子一起,效果會更好。

你認為,媽媽帶著孩子一夜火車去上課,值得嗎?

相關焦點

  • 從合肥坐一夜火車到北京只為帶7歲兒子學古箏,「雞娃」中的典範
    然後,昨天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了合肥一位7歲小男孩的學琴之路,被震撼了也被打擊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到底是怎樣的故事。今年7歲的小澤恩一位古箏學習者,跟著程浩如老師學習古箏。程浩如老師家在北京,小澤恩家在合肥。
  • 發誓絕不雞娃的我,周末還是變得比狗還要忙
    葷雞指的是硬核語數外,素雞指的是看起來無用的興趣班。可要知道,管它素雞葷雞,我當年是一個發誓絕對不雞娃的家長, 可現如今,周末還是變得比狗還要忙。 周日,同樣一天的硬核語數外,下午帶點吃的接娃放學,就要火急火燎趕鋼琴課,唯一可以放空的時間,只有睡前一個小時。孩子忙得腳不沾地,媽媽還愁得百爪撓心。
  • 7歲娃才一年級,寒假做376張考卷,虎媽稱「不需要快樂童年」
    雞娃,也就是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瘋狂督促他們學習的意思。誠然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夙願,但如果是以犧牲孩子童年為代價呢?01最近一檔新綜藝上線,《親愛的小課桌》,其中一位小朋友引起爭議。徐敬凱,今年7歲,剛上一年級。
  • 我想雞娃,我老公不配合怎麼辦啊?
    要麼,我們就有本事保證你的娃一生快樂輕鬆,要麼就別在我娃懵懂無知的時候,以愛的名義替他們透支他們一生快樂的額度。怎麼保證他們快樂的一生,我們先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然後帶他們混過輕鬆的少年,然後在他們青年的時候再給他安排一個輕鬆多酬的工作,然後幫他們結婚生子,再然後幫他們在人到中年時在工作上升職加薪外加幫他們帶孩子,可能那個時候,我們自己的二胎會給我們帶來四五個孫輩。
  • 4歲女兒自己帶,3歲兒子奶奶帶,倆月後爸媽笑噴:兒子呢?
    閨蜜李梅有個大女兒4歲了,小兒子3歲,女兒剛放暑假,可是倆孩子每天在家不是爭就是吵,實在令李梅頭疼不已,工作忙的總不能一直請假呀,送到託管班又不放心,孩子們在家又不老實。於是李梅就和丈夫商量,把小兒子送到鄉下奶奶家裡暫住兩個月,再給女兒報一個她喜歡的古箏班,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假期不僅豐富多彩,大人也能踏踏實實的工作了。奶奶家是獨家小院,自己種菜養雞,是李梅很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兒子去奶奶家,李梅的心裡還是比較放心的。
  • 7歲娃剛上一年級,寒假做376張考卷,虎媽稱「不需要快樂童年」…
    雞娃,也就是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瘋狂督促他們學習的意思。 誠然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夙願,但如果是以犧牲孩子童年為代價呢? 01 最近一檔新綜藝上線,《親愛的小課桌》,其中一位小朋友引起爭議。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
    都說老人帶娃是痛並快樂著,能有多「痛」呢?杭州有位爺爺在老家帶孫子,竟然患上了焦慮症。原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兒子把7歲的孫子從城裡送回了老家。終於,它們——不下蛋了。這可把爺爺急壞了,自己的親孫子,打不得罵不得,說輕了他還不聽,說重了又捨不得。以至於到後來,爺爺一聽到雞叫就心慌頭痛,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況且自從帶孫子,原來的作息習慣被打亂,又因為在教育理念上和兒子兒媳存在分歧,這位爺爺越發焦慮。
  •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卻只有「雞娃」一條路?
    大學本科畢業的家長,表示不容易看懂。 當時幼兒園大班,學霸同學的英語水平就已經達到了美國小學2年級下學期的水平。每天1.5小時的音頻輸入,1-2小時的英文閱讀。日積月累,雖然孩子才7歲,這差距已經飛躍外太空! 面對身邊的雞娃大部隊,我這廂每天帶娃自然教育、戶外拓展、四海雲遊,也有點難捱煎熬。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杭州有位爺爺在老家帶孫子,竟然患上了焦慮症。原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兒子把7歲的孫子從城裡送回了老家。可是孩子太調皮了,對爺爺家的雞分外稀罕,整天追著雞跑,有時還拿著棍子攆。以至於到後來,爺爺一聽到雞叫就心慌頭痛,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況且自從帶孫子,原來的作息習慣被打亂,又因為在教育理念上和兒子兒媳存在分歧,這位爺爺越發焦慮。到醫院裡一查,老人竟然患上了焦慮症。
  • 學習古箏從幾歲開始都不算晚——3位古箏學員的自述
    用音樂健壯體魄和精神張阿姨67歲了,剛開始送多多(阿姨的小孫女)小孫女學古箏,上課時坐在教室裡很認真的聽,陪伴著孩子。過了幾個月,阿姨挺不好意思的來問我,說自己也想學古箏,想報名。我以為阿姨是說笑,但阿姨特認真的說自己特別想學一件樂器,天天看孫女來學古箏,自己很想嘗試。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杭州有位爺爺在老家帶孫子,竟然患上了焦慮症。原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兒子把7歲的孫子從城裡送回了老家。以至於到後來,爺爺一聽到雞叫就心慌頭痛,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況且自從帶孫子,原來的作息習慣被打亂,又因為在教育理念上和兒子兒媳存在分歧,這位爺爺越發焦慮。
  • 爺爺帶娃竟然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哈哈
    原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兒子把7歲的孫子從城裡送回了老家。以至於到後來,爺爺一聽到雞叫就心慌頭痛,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況且自從帶孫子,原來的作息習慣被打亂,又因為在教育理念上和兒子兒媳存在分歧,這位爺爺越發焦慮。
  • 虎媽培養超級雞娃,傅首爾:把童年還給孩子,虎媽:不敢
    她讓年僅7歲的兒子,在一年級寒假中,竟然做了376張試卷!這種堪比高三學生的刷題學習法,著實令人瞠目結舌。雞娃失去了普通孩子應有的天真童趣,他的童年被媽媽奪走了這位虎媽致力培養的雞娃,名叫小凱。小凱的作業量是所有孩子中最多的,不光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額外布置的作業。他每天沒有娛樂活動,專心埋頭刷題就是他的全部活動。
  • 汪小菲周末海邊帶娃,滑倒踩海膽畫面感十足,網友戲稱是帶了兒子
    國內學校已經在陸續籌備開學,但大部分學校依舊未恢復,黎明前的這段時光最是難熬,家長們在帶娃方面在收穫越來越多心得的同時也幾近崩潰。3月23日晚,汪小菲更新動態,在周一回憶了上周末的「苦日子」。汪小菲詳細描述了當天發生的悲慘經歷:昨天帶娃去海邊,抓螃蟹,居然從巖石上滑下來,還一腳踩到海膽上了,路上帶他倆吃飯,點了三隻螃蟹!回來挨了三針。
  • 「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兒子童言無忌,卻說出了媽媽心聲
    執筆:檸兒上周去朋友家玩,我和朋友在客廳坐著說話,朋友家兒子在陽臺上玩拼圖。不一會兒,小傢伙指著陽臺下面說:「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媽媽快來看!」聽孩子這麼說,朋友一臉尷尬。我們順著孩子指的地方看,只見孩子的奶奶邊走跟人打招呼,邊說話還邊指指我們這邊。
  • 那些 沒被「雞」過的娃,如今怎樣了?
    三四線城市中學「雞」,二線小學「雞」 ,北上廣深幼兒園「雞」。全名「雞」娃下,搞得每個家長都無比焦慮,也搞得孩子們壓力山大。 原本是一小戳城市中產父母「雞」娃,但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將這種焦慮感無限放大,「傳染」和「下沉」到更多家長群體。 全民「雞」娃時代,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每一個家長都在「雞」娃。你不「雞」,就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 老母們醒醒吧,你的能力不配雞娃
    沒睡幾個小時,新手媽媽又要身殘志堅地起床伺候睡醒的孩子,累到坐在馬桶上都能睡著。我跟她說,你幹嘛不對老公發號施令,或者讓你同住的爸媽分擔也好。她說,她想爭取更多的時間跟孩子相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以我當媽的經驗來說,如果自己累到沒有情感,就不會對孩子有感情,這樣行屍走肉式的帶娃,還不如不帶。我哺乳期時是人生至暗時光,披頭散髮抱著兒子坐在床頭,麻木地餵奶、換尿片,外面精彩的世界好像跟我沒半毛錢關係,我就只配當一頭乳牛。
  • 寶媽帶2歲兒子到動物園,抱著娃餵猴子,下一刻發生的事讓她後悔
    寶媽帶2歲兒子到動物園,抱著娃餵猴子,遇到突發狀況娟娟(化名)有一個2歲的兒子,兒子特別喜歡小動物,每次看到動畫片裡有小動物的場景,就會手舞足蹈,興致衝衝的上前看個不停,因此娟娟打算在周末的時候,帶兒子去動物園,去見見真正的動物。
  • 周末帶娃好去處親子遊!這裡特別適合帶娃
    有娃的都懂得平時上班太忙只有周末放假才能陪陪孩子但你知道家長們平時喜歡在哪裡遛娃嗎?看完這篇摩都遛娃指南你就知道周末帶娃好去處啦體驗室內賽車體驗館,貼心小哥哥手把手指導,全程看護,讓熊孩子開心,爸媽放心!
  • 不讓婆婆帶娃的五大理由,越是注重教育,越是要自己帶娃
    當然還有很少數和我一樣的第三類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帶娃,從娃出生,自己帶到一歲,然後找了一份兼職,每天下午去上三小時的班,這三小時孩子由家裡唯一退休人員婆婆照看,其餘時間我和全職媽媽沒兩樣。 每次說起婆婆帶娃,我總會勸說:「能自己帶娃一定要自己帶,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千萬不要與公婆同住,尤其是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