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普通分數段呢?普通分數段就是考生的分數介於老三本線和老二本線之間的,有很多考生查到成績之後呢,自己的分數超過本一批分數線幾分,在本一批次填報就沒有那麼多的選擇,因此就會選擇本二批次的來進行填報,一般來說進入本二批次進行填報,面對的就是一些普通的本科院校了,但是普通院校之間的差別並不大,差距就體現在一點,那就是專業,同樣的專業個院校發展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專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考生未來的就業及發展,因此對於普通分數段的考生,專業優先是最好的選擇,選擇一個好專業更重要。
現在正是志願填報的高峰期,很多考生都是重點在關注我能去哪個大學,學習那個專業,有一些細節問題就被忽略掉了,這些細節因素就很有可能導致自己被錄取的院校退檔,或者是自己在質疑為什麼學習的專業自己填報的專業不一樣?為什麼學校的地址和自己查的不一樣?因此在志願填報的時候要注意這些誤區:
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高校的招生章程尤為重要,首先招生章程中包括院校的名稱、地址、校區、學歷層次、辦學類型、招生人數、專業要求、男女比例、健康情況、學費標準、頒發證書以及種類、聯繫方式等重要因素,大家可以去教育部官方的「陽光高考網」去查看通過教育部審批過的院校招生章程,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學最基本的信息,那些校區招那些專業,專業需求是多少等,另一方面也能知道院校的招生需求是否符合自己,
誤區二就是普通分數段進行志願填報時就不需要拉開院校梯度了,院校梯度依舊要有,不同的志願意向要區別對待,在院校梯度方面,依舊是衝、守、保三個層面,對於院校最低分,大家都有一個誤解,院校的錄取最低分還是要看專業,比如說該院校的錄取的最後一個人的分數,他的分數就是錄取最低分,他有可能去了該院校比較冷門的專業,因此,看院校時要重點注意該院校的專業。專業的梯度也是從高到低排序,儘量與自己的分數貼合,每個專業差距2-3分比較合適。
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只注重熱門專業,有很多的考生以及家長都會問,今年學習什麼專業好就業呢,報某某專業可行嗎,我孩子就喜歡這個專業,非這個專業不報,首先大家要對熱門專業保持一個平衡的認知,熱門專業確實很不錯,但是競爭壓力太大了,如果你的成績並突出,在報考熱門專業的時候很容易落榜,因此在專業的選擇中,要注意冷熱結合,有些專業看似很冷但是不一定冷。
在志願填報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著我們,那就是專業分數,院校的不同專業的錄取專業分數是不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家長認為錄取分數高的就一定是好專業,報考準沒錯,但是實際上,專業的錄取分數不僅僅是專業實力的體現,也是報考人數的體現,報考的人多,分數就會提高,因此在報考是要理性思考,適合孩子的專業才是好專業。
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個問題,僅喜歡通過專業名稱來選擇,有些專業名稱雖然一樣,但是內涵不一樣,同一個專業,不同的院校發展程度不一樣,講述的課程也不一樣,該專業的主要課程是哪方面,是不是該院校重點培養的,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業前景是怎樣的一概不知,因此,我們要注重專業內涵,不要只注重表面。
在志願填報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選擇就是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正所謂有舍才有得,這就要看自己的取捨程度了,服從專業調劑確實可以提高院校錄取概率,也存在可能被調到不喜歡的專業的情況,選擇不服從就比較容易被院校退檔,因此推薦大學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如果可以上一本大學,就是因為不服從調劑,只能上二本,那豈不可惜。
大多數省份都是實行的平行志願,平行志願雖然減少了志願填報的風險嗎,但是風險還是有的,投檔之後又被退檔這就是最大的風險,一般被退檔的原因有:填報的專業沒有被錄取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某一科成績比較差、身體條件不符合等,這個是最大的風險,要知道,萍鄉志願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投檔至某院校,後續志願均不在檢索,被院校退檔就只能走徵集志願或者是下一批次志願; 同時要準確定位自己的院校,院校的定位不要太高,自己分數達不到該院校的投檔分,就不會被錄取,要是定位太低又浪費了自己去好院校的機會。最後,院校的選擇一定要有梯度,從高至低排列。
有些父母就比較固執了,堅持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的,他認為某個專業發展好,就讓孩子去報考該專業,完全不顧及孩子願不願意學,適不合適學習該專業,就會導致父母與孩子的意見出現了分歧,非常影響孩子填報志願壓力,孩子已經是大人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主,把決定權給孩子,未來的路要讓孩子自己去闖。
對於歷年的數據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歷年數據僅僅用來參考用,要知道,每年各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都是在變化的,並非一成不變,因此對於歷年數據可以用來比對,不能用來決定,今年的報考人數比往年高40多萬,這個人數是巨大的差異,報考分數的增多就容易改變院校的錄取分數,由於今年的錄取工作還沒有完畢,誰也不知道今年的院校錄取最低分是怎樣的,因此,對於錄取分數要客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