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累計建森林村莊487個 生態文明建設紅利惠及村民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9月22日下午,惠州市在惠城區橫瀝鎮舉行全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現場推進會。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文明委常務副主任麥教猛麥教猛強調,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全面推進農村綠化美化,不斷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擦亮惠州綠色生態品牌。副市長黃樹正參加活動。

綠樹掩映的惠城區墨園村。 惠州日報 記者王建橋

  惠州以綠化推動淨化,以綠化促進美化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走進橫瀝鎮墨園村、翟村,鬱鬱蔥蔥的秀美風景讓人心曠神怡。兩村廣泛發動村民和鄉賢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房前屋後綠樹環繞、花團錦簇,「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的優美宜居生態家園成了現實。麥教猛深入村莊、走進公園,實地察看兩村「綠滿家園」建設情況,詳細了解村莊衛生保潔、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他強調,要將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三大行動統籌推進,以綠化推動淨化,以綠化促進美化,實現「綠」與「美」相得益彰。

  在隨後舉行的會議上,麥教猛指出,建設美麗鄉村、促進綠色發展,是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是深入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重要內容,是惠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內在需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總結經驗、整改不足,鞏固提升村莊綠化成果,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更宜居、更和諧。

  就如何進一步抓好「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麥教猛強調,一要堅持綠化與美化並行。在遵循適地適樹、兼顧生態和景觀的前提下,「空間」上打造「無處不風光」,「時間上」打造「無時不美景」。二要堅持造林與造景並舉。緊緊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既融入整體大環境,又體現特色「小氣候」,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層次的綠地系統,打造 「一步一勝景,景景各不同」的鄉村美景。三要堅持增綠與增收並重。注重發揮以綠增收、以綠富民的經濟功能,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鄉村旅遊和林業經濟,把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村莊綠化的重要目標。四要堅持建設與管護齊抓。推行標準化、精細化、市場化管護,確保「種一株活一株、植一片綠一片」。五要堅持共建與共享同步。堅持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惠州市累計建成森林村莊487個,生態文明建設紅利惠及村民

  高低錯落的園林景觀、清波蕩漾的鄉村池塘、爭相鬥豔的鮮花……9月22日,惠州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現場推進會走進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翟村村等村莊,參觀「美麗鄉村·綠滿家園」示範點建設情況,感受惠州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行動帶來的濃濃綠韻。

  據了解,為推進新一輪綠化惠州大行動,惠州市2015年啟動「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據統計,截至8月底,惠州市2016年來完成140個森林村莊建設任務,全市累計建成森林村莊487個;完成送苗下鄉39萬株;完成示範點建設49個。全市森林村莊基本實現了入村有景觀路,村內有小公園,圍村有綠化帶,村邊有風景林,村民抬頭見綠、出門見青,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現場

  綠樹環繞花團錦簇,森林村莊見雛形

  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鬱鬱蔥蔥的行道樹……走進橫瀝鎮墨園村,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風景圖映入眼帘。

  墨園村位於東江河畔,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在「美麗鄉村·綠滿家園」行動中,墨園村按照建設一處景觀點、建設一條綠化帶、營造一片風景林「三個一」的建設目標,紮實開展森林村莊建設,初步構建了四季常青、花綠結合、錯落有致的景觀格局,村綠化覆蓋率達50%以上。

  行走在與墨園村相鄰的翟村村,紫薇花開,一串串粉紅映入眼帘,陣陣花香撲鼻而來。

  近年來,翟村村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通過贈送苗木等措施鼓勵村民見縫插綠,裝扮庭院。2015年以來,各級先後投入50萬元用於該村森林村莊建設,種植了樟樹、小大紫薇、小葉紫薇等喬灌木萬餘株,重點打造了翟村村級公園、翟村小學等景觀點,建設了環村綠化帶和村莊風景林,村民房前屋後綠樹環繞,花團錦簇。

  成效

  村莊綠化亮點紛呈,村民享受生態紅利

  據介紹,惠州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自啟動以來,通過實施公園下鄉工程、打造環村綠化帶、營造村莊風景林、建設水源涵養林、開展送苗下鄉等「五大行動」,全面推進森林村莊建設,實現了鎮街、道路、村莊、庭院、水邊、山坡等「六個區域」的全面綠化美化目標。

  活動中,各縣(區)村莊綠化工作亮點紛呈。惠城區創造性推出組織有力度、規劃有溫度、參與有熱度、建設有速度、管護有態度等「五度」的做法,已提前完成2016年年度森林村莊建設任務。

  博羅縣統籌推進綠滿家園、新農村建設、旅遊產業發展、生態創建等工作,努力實現「綠」家園、「美」鄉村、促發展「三位一體」。羅浮山管委會下浪村百年格木古樹公園,龍華鎮旭日村古欖公園,羅陽鎮蝦塱村、橫河鎮郭前村上良小組村級森林公園等,讓村民看得見綠水青山,又記得住「美麗鄉愁」。

  惠陽區累計送苗下鄉4.05萬株,有力推動了綠滿家園活動廣泛開展。

  大亞灣區推出「公園下鄉」惠民工程,力爭3年內在全區行政村、村小組實現村莊公園全覆蓋,在全區有條件的村莊均高標準建設了村莊小公園或小遊園,讓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生態惠民」所帶來的福祉和紅利。

  惠東縣、龍門縣、仲愷高新區村莊綠化工作也湧現了不少好做法、創造了不少好經驗。

  部署

  確保每個村種樹1000棵以上

  根據要求,惠州市森林村莊規劃設計要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適地適樹的原則,將風水林、村民公園、小遊園、「四旁」綠化(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努力連接成帶。堅持補綠與添綠相結合、自然形成與人工建設相結合、連接成帶與局部提升相結合,切實做到村內村外、房前屋後、庭院道路能栽盡栽,確保每個村植樹1000株以上。

  鎮街每年要高水平建設2個綠滿家園示範點,每個縣(區)要在示範點的基礎上,優中選優,打造5個以上示範點中的精品,力求在綠化質量上提升一個層次。做到村村有亮點、鎮鎮有特色、縣縣有典型,整體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確保按時完成2016年度建設任務,2017年實現「綠滿園」、2020年實現「大提升」。(惠州日報 記者 張斐)

相關焦點

  • 森林小鎮綠韻濃 美麗村莊處處景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打造創新之城、品質之城。 一座森林環抱、綠意盎然的城市,必定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 惠州龍門西埔村建"好人村" 讓"好人文化"引領文明新風
    10月31日,「我為美麗鄉村打call」系列網絡文明傳播活動走進惠州市龍門縣。40多名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來到龍田鎮西埔村和藍田瑤族鄉上東村,感受鄉村的自然之美,體驗民俗民風的淳樸,見證「美麗鄉村」建設給當地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生態文明篇報導引發熱烈反響建設美麗...
    「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報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2月18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八個主題——生態文明篇,深入探討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綠動力」,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惠民縣走出生態文明建設帶動發展之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王永 李顏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對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進行了授牌表彰,濱州市惠民縣成為全國87個獲此殊榮的市縣之一,也是濱州市成功登榜的唯一縣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城市榮譽,惠民縣成功獲得這塊含金量十足的「國字號」招牌,無疑是該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次生動注釋,更是對惠民縣多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充分肯定。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生態文明篇報導反響熱烈
    「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報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2月18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八個主題——生態文明篇,深入探討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綠動力」,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
  • 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蜀山區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生態興,則文明興。「十三五」以來,合肥蜀山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及關於生態文明重要論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厚植綠色發展優勢,激活發掘綠色環保產業新動能,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一副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居住更「養眼」的大美蜀山畫卷正徐徐展開。
  • 舊房子拆出「金蛋」,老村莊迎來「活水」,惠州三年拆舊復墾3513畝
    其中,龍田鎮拆舊復墾項目涉及李洞、舊梁、沙塘、石龍頭4個村,交易面積59畝,交易金額近3000萬元,惠及村民3300多人。 當前,隨著龍門、惠東等縣區拆舊復墾指標陸續迎來交易和資金收益分配,惠州市拆舊復墾工作加速推進。
  • 陽西:打造26個森林村莊 讓村民出門見綠
    近日,記者從陽西縣林業局獲悉,自陽西縣全面啟動創森工作以來,在各個鄉村實施美化綠化工作,利用閒置地、村道沿線等地種植景觀樹,並依託新農村建設規劃打造26個森林村莊,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見綠。上洋鎮白石村是陽西縣美麗鄉村創建村之一。
  • 「十三五」廣東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惠及2600多萬人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中新網惠州12月17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7日在惠州市舉行全省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管理工作會議。「十三五」以來,中央和廣東省級財政累計在該省投入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12.62億元,惠及人口2649.7萬,約佔全省農業人口三分之二。
  • 甘肅生態「藏家樂」升溫:「麥場變山莊」村民享集體紅利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電尕鎮謝協村「致富帶頭人」賽智說,除了享受「集體紅利」,依託山莊,村民們的「藏家樂」也愈漸紅火。  迭部縣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森林覆蓋率達60%,植被覆蓋率達88%,是長江上遊的重點水源涵養林區和青藏高原東部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內海拔3700米以上山地,保存著古代山谷冰川侵蝕地貌,構成了壯麗的自然景觀。
  • 巖上:「文氣十足」的森林村莊
    巖上村位於仙巖山森林公園內,四周山林掩映,巖山溪穿村而過。山風、溪水、沁綠,優美的自然環境,讓巖上人儼然居住在森林裡。前幾年,村裡修建了龍潭文化廣場,讓村民在「森林氧吧」中過上了時尚的「慢生活」。  去年,巖上村加強文化禮堂建設,新投資40多萬元建設了文化長廊等一批文化公共設施並投入使用。
  • 築牢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如何守護藍天碧水建設美麗惠州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既是經濟發展重要地區,也是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屏障。「十三五」以來,惠州努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大力推進美麗惠州建設,奮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全力築牢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
  • 惠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不斷增加城市「綠」量
    近年來,惠州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相繼摘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國字號「金牌」,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惠州一張靚麗名片。   據統計,我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2.42%,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85平方米。
  • 豐都:長江村四輪齊驅跑出美麗村莊建設「加速度」
    在村莊建設中,該鎮長江村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鄉風和諧美」的美麗村莊建設目標,堅持以「黨建引領、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文明積分」這四輪驅動齊發,不斷跑出了美麗村莊建設「加速度」。堅持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配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為村莊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將黨支部建在農業產業鏈上,立足於長江村當地龍眼、柑橘、李子等產業,建立龍眼支部、李子支部、柑橘支部等產業支部,並派遣黨建指導員到產業支部進行指導,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 杭州蕭山今年計劃創建40個「森林村莊」
    為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實現農村現代化提供生態保障,去年區財政投入資金1300萬元,啟動村莊綠化建設,開展森林村莊創建試點工作,全年新建省、市、區級森林村莊21個,新增村莊綠化面積4560畝。
  •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踏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湖南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 柯城:「兩溪」嬗變釋放生態紅利
    時至今日,水清岸美的「兩溪」已經成為柯城區亮眼的生態景觀,受到眾多遊客及投資商的青睞,一批精品民宿、農業示範項目等相繼落戶,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生態紅利」。九華鄉雲頭村段的廟源溪溪水清澈見底,河邊是去年剛開業的大蔭山飛越叢林探險樂園。
  • 我州生態文明建設回眸
    ,紅河州的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全局,也是永續發展的根本。省委書記陳豪在深入紅河調研時提出的4個發展思路之一,就是堅持「綠色生態靚州」。「必須保護優先,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州委、州政府在全盤掌握生態「家底」和環境「痼疾」的基礎上,明晰了一個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又高度契合紅河州發展實際的工作思路——「保護優先、發展優化、治汙有效」。其中,保護優先放在了綠色生態靚州建設的首要位置。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丨崇明:「五棚」地上開花,生態島有顏又有內涵
    花海中、綠道旁、田野邊,美麗村莊散落其中,整潔優美的新家園讓鄉村煥發活力。這些年,崇明正變得越來越美。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城區」,全區人民為之自豪。殊不知,打造綠色空間的背後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了以嶄新的農村面貌、良好的人居環境迎接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崇明對標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要求,制定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確定了30項重點任務。
  • 合陽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獲批
    合陽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獲批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1-16 0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