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惠州市在惠城區橫瀝鎮舉行全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現場推進會。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文明委常務副主任麥教猛麥教猛強調,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全面推進農村綠化美化,不斷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擦亮惠州綠色生態品牌。副市長黃樹正參加活動。
綠樹掩映的惠城區墨園村。 惠州日報 記者王建橋
惠州以綠化推動淨化,以綠化促進美化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走進橫瀝鎮墨園村、翟村,鬱鬱蔥蔥的秀美風景讓人心曠神怡。兩村廣泛發動村民和鄉賢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房前屋後綠樹環繞、花團錦簇,「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的優美宜居生態家園成了現實。麥教猛深入村莊、走進公園,實地察看兩村「綠滿家園」建設情況,詳細了解村莊衛生保潔、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他強調,要將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三大行動統籌推進,以綠化推動淨化,以綠化促進美化,實現「綠」與「美」相得益彰。
在隨後舉行的會議上,麥教猛指出,建設美麗鄉村、促進綠色發展,是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是深入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的重要內容,是惠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內在需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總結經驗、整改不足,鞏固提升村莊綠化成果,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更宜居、更和諧。
就如何進一步抓好「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麥教猛強調,一要堅持綠化與美化並行。在遵循適地適樹、兼顧生態和景觀的前提下,「空間」上打造「無處不風光」,「時間上」打造「無時不美景」。二要堅持造林與造景並舉。緊緊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既融入整體大環境,又體現特色「小氣候」,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層次的綠地系統,打造 「一步一勝景,景景各不同」的鄉村美景。三要堅持增綠與增收並重。注重發揮以綠增收、以綠富民的經濟功能,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鄉村旅遊和林業經濟,把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村莊綠化的重要目標。四要堅持建設與管護齊抓。推行標準化、精細化、市場化管護,確保「種一株活一株、植一片綠一片」。五要堅持共建與共享同步。堅持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惠州市累計建成森林村莊487個,生態文明建設紅利惠及村民
高低錯落的園林景觀、清波蕩漾的鄉村池塘、爭相鬥豔的鮮花……9月22日,惠州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現場推進會走進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翟村村等村莊,參觀「美麗鄉村·綠滿家園」示範點建設情況,感受惠州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行動帶來的濃濃綠韻。
據了解,為推進新一輪綠化惠州大行動,惠州市2015年啟動「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據統計,截至8月底,惠州市2016年來完成140個森林村莊建設任務,全市累計建成森林村莊487個;完成送苗下鄉39萬株;完成示範點建設49個。全市森林村莊基本實現了入村有景觀路,村內有小公園,圍村有綠化帶,村邊有風景林,村民抬頭見綠、出門見青,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現場
綠樹環繞花團錦簇,森林村莊見雛形
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鬱鬱蔥蔥的行道樹……走進橫瀝鎮墨園村,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風景圖映入眼帘。
墨園村位於東江河畔,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在「美麗鄉村·綠滿家園」行動中,墨園村按照建設一處景觀點、建設一條綠化帶、營造一片風景林「三個一」的建設目標,紮實開展森林村莊建設,初步構建了四季常青、花綠結合、錯落有致的景觀格局,村綠化覆蓋率達50%以上。
行走在與墨園村相鄰的翟村村,紫薇花開,一串串粉紅映入眼帘,陣陣花香撲鼻而來。
近年來,翟村村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通過贈送苗木等措施鼓勵村民見縫插綠,裝扮庭院。2015年以來,各級先後投入50萬元用於該村森林村莊建設,種植了樟樹、小大紫薇、小葉紫薇等喬灌木萬餘株,重點打造了翟村村級公園、翟村小學等景觀點,建設了環村綠化帶和村莊風景林,村民房前屋後綠樹環繞,花團錦簇。
成效
村莊綠化亮點紛呈,村民享受生態紅利
據介紹,惠州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自啟動以來,通過實施公園下鄉工程、打造環村綠化帶、營造村莊風景林、建設水源涵養林、開展送苗下鄉等「五大行動」,全面推進森林村莊建設,實現了鎮街、道路、村莊、庭院、水邊、山坡等「六個區域」的全面綠化美化目標。
活動中,各縣(區)村莊綠化工作亮點紛呈。惠城區創造性推出組織有力度、規劃有溫度、參與有熱度、建設有速度、管護有態度等「五度」的做法,已提前完成2016年年度森林村莊建設任務。
博羅縣統籌推進綠滿家園、新農村建設、旅遊產業發展、生態創建等工作,努力實現「綠」家園、「美」鄉村、促發展「三位一體」。羅浮山管委會下浪村百年格木古樹公園,龍華鎮旭日村古欖公園,羅陽鎮蝦塱村、橫河鎮郭前村上良小組村級森林公園等,讓村民看得見綠水青山,又記得住「美麗鄉愁」。
惠陽區累計送苗下鄉4.05萬株,有力推動了綠滿家園活動廣泛開展。
大亞灣區推出「公園下鄉」惠民工程,力爭3年內在全區行政村、村小組實現村莊公園全覆蓋,在全區有條件的村莊均高標準建設了村莊小公園或小遊園,讓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生態惠民」所帶來的福祉和紅利。
惠東縣、龍門縣、仲愷高新區村莊綠化工作也湧現了不少好做法、創造了不少好經驗。
部署
確保每個村種樹1000棵以上
根據要求,惠州市森林村莊規劃設計要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適地適樹的原則,將風水林、村民公園、小遊園、「四旁」綠化(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努力連接成帶。堅持補綠與添綠相結合、自然形成與人工建設相結合、連接成帶與局部提升相結合,切實做到村內村外、房前屋後、庭院道路能栽盡栽,確保每個村植樹1000株以上。
鎮街每年要高水平建設2個綠滿家園示範點,每個縣(區)要在示範點的基礎上,優中選優,打造5個以上示範點中的精品,力求在綠化質量上提升一個層次。做到村村有亮點、鎮鎮有特色、縣縣有典型,整體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確保按時完成2016年度建設任務,2017年實現「綠滿園」、2020年實現「大提升」。(惠州日報 記者 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