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報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2月18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八個主題——生態文明篇,深入探討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綠動力」,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我市生態環境、住建、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工作者及廣大市民對報導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紛紛表示,報導點明了我市生態治理存在的不足和癥結,並提出相關對策,對建設美麗惠州很有啟發。大家還結合工作和生活實際就推動惠州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評價
分析問題很到位,對策可操作性強
「生態文明篇3個主題4個版的報導很有廣度和深度。」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報導直指我市生態治理存在的不足和癥結,並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意見建議,值得參考。
「看了報導,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對策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提出的建議讓我們受益匪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治水以及城市綠色發展方面,報導提出一流城市做法以及對於惠州的建議都值得參考。
「報導分析問題到位,多角度闡述了惠州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短板和不足,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之惠州生態文明建設主題報導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對全方位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生態文明篇的報導,給我們下一步推進治水興水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水利部門將進一步落實好河長制湖長制,主動發現問題,做到守河有責、護河盡責,推動河湖面貌持續改善,讓人民群眾從河湖治理保護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每一篇報導我都認真看了,覺得這組報導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說得很透,說到我們老百姓的心坎裡去了。」市民梁力明說,他住在市區望江瀝附近,這些年看著望江瀝從一條「臭水河」變成一條「景觀河」,能感受到政府在河湧整治方面的力度和決心。他也發現河湧水質還有一些反覆,希望整治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讓河水越來越清,天空越來越藍。
建議
讓綠色經濟搭上「網際網路+」時代快車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惠州學院教授胡瑞卿建議惠州進一步整合生態環保財政資金,統籌安排新增財力,切實加強資金監督管理,通過聚焦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促使我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區域經濟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綠色大地」,讓人民群眾盡享藍天碧水。
長期關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市民劉沿賢認為,惠州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探索林業產業發展新模式,讓綠色經濟搭上「網際網路+」這趟「時代快車」,「惠州擁有眾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資源,可探索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建立一個全市性的森林康養服務平臺,對森林休閒養生市場進行細分,為市民遊客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私人定製服務」。
市民張小婷建議相關部門依託惠州得天獨厚的山、水、江、海、湖和森林資源,加強自然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教育工作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我市自然教育服務能力;同時建立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教育徑、自然教育之家,打造一批具有嶺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為人民群眾和廣大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文化產品。
「綠色建築要大力發展,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引導企業轉變觀念,在已有相關財政補貼的前提下,還可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如綠色建築多的減少稅收,反之則增加,通過這一機制來促使開發商從被動轉為主動,以更大的責任心去打造綠色建築。」龍門富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報建總經理林濤濤建議,建築企業在打造綠色建築時,應主動探索打造綠色建築的技術、工藝,認識到打造綠色建築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能提升整個建築業的技術水平、品質檔次。
計劃
補齊短板完善機制,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構建的重要時期,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惠州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市相關部門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竹在胸。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汙染防治攻堅方面,將鞏固攻堅成效,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做好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質量提升工作。加強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制定「一區(縣)一策」大氣汙染控制方案,推進VOCs與氮氧化物協同控制。做好土壤和固廢汙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環境管理工作,推進重點危廢品處置企業建設,補齊處理能力短板。同時,認真做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科學合理制定我市「十四五」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任務。
「目前,我市2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實現長制久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局接下來將全力推進水質提升工程,配合市有關部門,重點推進黑臭水體流域範圍汙水管網建設、城中村雨汙分流改造等工作。同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整治成果。督促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運營維護等工作方面的長效管護機制。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生態環境。」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林業部門將不斷築牢綠色發展之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生態支撐。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高質量水源林建設,大力創建省森林小鎮;加快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林藥+」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延伸中草藥種植產業鏈;發展生態旅遊經濟,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景區和綠道網為主要載體,整合森林資源、景觀資源、醫藥資源、人文資源,大力推動森林旅遊及康養產業發展,讓惠州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拉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邱若蓉 楊熠 香金群 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餘錦堂
【來源:惠州市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