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生態文明篇報導引發熱烈反響建設美麗...

2020-12-27 瀟湘晨報

「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報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2月18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八個主題——生態文明篇,深入探討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綠動力」,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我市生態環境、住建、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工作者及廣大市民對報導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紛紛表示,報導點明了我市生態治理存在的不足和癥結,並提出相關對策,對建設美麗惠州很有啟發。大家還結合工作和生活實際就推動惠州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評價

分析問題很到位,對策可操作性強

「生態文明篇3個主題4個版的報導很有廣度和深度。」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報導直指我市生態治理存在的不足和癥結,並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意見建議,值得參考。

「看了報導,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對策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提出的建議讓我們受益匪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治水以及城市綠色發展方面,報導提出一流城市做法以及對於惠州的建議都值得參考。

「報導分析問題到位,多角度闡述了惠州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短板和不足,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之惠州生態文明建設主題報導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對全方位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生態文明篇的報導,給我們下一步推進治水興水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水利部門將進一步落實好河長制湖長制,主動發現問題,做到守河有責、護河盡責,推動河湖面貌持續改善,讓人民群眾從河湖治理保護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每一篇報導我都認真看了,覺得這組報導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說得很透,說到我們老百姓的心坎裡去了。」市民梁力明說,他住在市區望江瀝附近,這些年看著望江瀝從一條「臭水河」變成一條「景觀河」,能感受到政府在河湧整治方面的力度和決心。他也發現河湧水質還有一些反覆,希望整治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讓河水越來越清,天空越來越藍。

建議

讓綠色經濟搭上「網際網路+」時代快車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惠州學院教授胡瑞卿建議惠州進一步整合生態環保財政資金,統籌安排新增財力,切實加強資金監督管理,通過聚焦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促使我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區域經濟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綠色大地」,讓人民群眾盡享藍天碧水。

長期關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市民劉沿賢認為,惠州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探索林業產業發展新模式,讓綠色經濟搭上「網際網路+」這趟「時代快車」,「惠州擁有眾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資源,可探索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建立一個全市性的森林康養服務平臺,對森林休閒養生市場進行細分,為市民遊客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私人定製服務」。

市民張小婷建議相關部門依託惠州得天獨厚的山、水、江、海、湖和森林資源,加強自然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教育工作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我市自然教育服務能力;同時建立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教育徑、自然教育之家,打造一批具有嶺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為人民群眾和廣大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文化產品。

「綠色建築要大力發展,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引導企業轉變觀念,在已有相關財政補貼的前提下,還可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如綠色建築多的減少稅收,反之則增加,通過這一機制來促使開發商從被動轉為主動,以更大的責任心去打造綠色建築。」龍門富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報建總經理林濤濤建議,建築企業在打造綠色建築時,應主動探索打造綠色建築的技術、工藝,認識到打造綠色建築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能提升整個建築業的技術水平、品質檔次。

計劃

補齊短板完善機制,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構建的重要時期,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惠州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市相關部門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竹在胸。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汙染防治攻堅方面,將鞏固攻堅成效,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做好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質量提升工作。加強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制定「一區(縣)一策」大氣汙染控制方案,推進VOCs與氮氧化物協同控制。做好土壤和固廢汙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環境管理工作,推進重點危廢品處置企業建設,補齊處理能力短板。同時,認真做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科學合理制定我市「十四五」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目標任務。

「目前,我市2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實現長制久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局接下來將全力推進水質提升工程,配合市有關部門,重點推進黑臭水體流域範圍汙水管網建設、城中村雨汙分流改造等工作。同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整治成果。督促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運營維護等工作方面的長效管護機制。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生態環境。」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林業部門將不斷築牢綠色發展之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生態支撐。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高質量水源林建設,大力創建省森林小鎮;加快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林藥+」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延伸中草藥種植產業鏈;發展生態旅遊經濟,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景區和綠道網為主要載體,整合森林資源、景觀資源、醫藥資源、人文資源,大力推動森林旅遊及康養產業發展,讓惠州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拉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邱若蓉 楊熠 香金群 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餘錦堂

【來源:惠州市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生態文明篇報導反響熱烈
    「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報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2月18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八個主題——生態文明篇,深入探討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綠動力」,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城市品質篇報導反響強烈
    12月22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九個主題——城市品質篇,聚焦惠州如何鍛造涵養和提升城市品質,如何開門搞規劃設計、設立城市「大腦」讓惠州更智慧,如何以繡花功夫搞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級,如何深挖文旅內涵提升惠州城市形象等內容深度剖析和提出對策,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和熱議。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聚焦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主題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繼電子信息產業、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生命健康產業專題報導後,今日,《惠州日報》繼續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採訪調研活動成果,4~7版聚焦惠州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主題。
  • 築牢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如何守護藍天碧水建設美麗惠州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既是經濟發展重要地區,也是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屏障。「十三五」以來,惠州努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大力推進美麗惠州建設,奮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全力築牢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
  • 國務院《若干意見》在八閩大地引起熱烈反響
    努力打造「百姓富、生態美」的美好家園國務院《若干意見》在八閩大地引起熱烈反響東南網3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10日發布,福建省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 惠州累計建森林村莊487個 生態文明建設紅利惠及村民
    9月22日下午,惠州市在惠城區橫瀝鎮舉行全市「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現場推進會。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文明委常務副主任麥教猛麥教猛強調,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全面推進農村綠化美化,不斷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擦亮惠州綠色生態品牌。副市長黃樹正參加活動。
  • 建設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蒼南
    建設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蒼南 發布時間:2016年10月2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0月25日消息:21日晚,由縣美麗蒼南辦、縣環保局、文明辦、教育局、團縣委聯合舉辦的「生態蒼南與我同行」主題演講比賽決賽在縣文化館舉行,來自我縣各中學及鄉鎮部門的12位選手進入決賽。
  • 惠州龍門西埔村建"好人村" 讓"好人文化"引領文明新風
    10月31日,「我為美麗鄉村打call」系列網絡文明傳播活動走進惠州市龍門縣。40多名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來到龍田鎮西埔村和藍田瑤族鄉上東村,感受鄉村的自然之美,體驗民俗民風的淳樸,見證「美麗鄉村」建設給當地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 市黨代會報告引來熱烈反響強烈共鳴
    旌旗奮 徵程急 ———市黨代會報告引來熱烈反響強烈共鳴   記者楊中亮 攝       「弘揚井岡山精神  奮力進位趕超  為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而努力奮鬥」。9月16日,市委書記王萍在市第三次黨代會上所作的報告,向全市人民發出了吉安奮力進位趕超的動員令,引起了全市上下的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
  • 全省教育大會引發熱烈反響 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 加快建設現代...
    ,在江蘇教育界引發熱烈反響。  淮陰師範學院院長  焦富民:「我們一定要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全面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深化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對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對於培養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
  • 邢臺日報十篇評論員文章引發強烈反響!評論合集奉上
    邢臺日報十篇評論員文章引發強烈反響!3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中心城市——推進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系列評論之三↑↑↑點擊圖片查看完整評論舉全市之力開展大氣汙染防治、文明城市創建等系列工作,不是為治理而治理、為創城而創城,是為了提升城市品質,為了邢臺長遠發展,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
  • 《脫貧攻堅十八般武藝2丨平安鄉的「點木成金」》引發熱烈反響 從...
    △昨日對平安鄉的相關報導。昨(7)日,上遊新聞聯動14個區縣融媒體中心聚焦脫貧攻堅大決戰推出第二篇——《脫貧攻堅十八般武藝2:平安鄉的「點木成金」》。稿件以文圖、視頻形式,在上遊新聞、重慶晨報以及奉節縣新聞中心、奉節縣廣播電視臺推出,引發熱烈反響。
  • 溧陽生態文明建設再升級!從國家生態市,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生態環境部日前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公布並授牌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溧陽成為全國第二批4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之一,由此實現由國家生態市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的新跨越。
  • 鄭世紅---生態文明建設,律師在行動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 「一年有變化」師宗教育改革引發熱烈反響
    掌上曲靖訊在上級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師宗縣2020年高考、中考均取得較大進步,實現了教育改革「一年有變化」的目標,引發了熱烈反響。
  • 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塞罕壩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塞罕壩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樹,是茫茫荒原最明亮的希望;綠,是美麗中國最動人的底色。連日來,塞罕壩人植樹造綠的故事經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報導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惠州如何鍛造涵養 和提升城市品質
    今日,《惠州日報》繼續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採訪調研活動成果報導,在4~7版聚焦惠州城市品質。建設品質城市,既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規劃設計水平。
  • 生態芮城爭先行——芮城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工作紀實...
    (原標題:生態芮城爭先行——芮城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工作紀實(組圖))
  • 2019年惠州十大關鍵詞出爐!總有一個戳中你!
    關鍵詞4:高質量發展縣區行 這是惠州新聞宣傳史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發布平臺最多、報導質量最好、影響力傳播力最強的一次主題宣傳活動,活動期間兩大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共刊播稿件360多篇,製作節目時長超300分鐘,逾20萬人次參與網絡互動,提煉出問題51大類162條、收集「金點子」1500多條,全網平臺綜合點擊閱讀量均超1000萬+,產生了強烈反響。
  • 《惠州日報》是我的好朋友
    ■公職人員吳亮亮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廣州某媒體駐惠州記者站跑線記者,雖然讀書時經常關注《惠州日報》,但真正讓我對《惠州日報》的記者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一起在奔向新聞現場的路上,我深深地被他們的敬業和專業精神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