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素有「萬能餌」之稱,深受鯽魚、鯉魚、鯰魚等淡水魚的喜愛,廣譜性強,幾乎能適用所有的水域。釣魚人在實踐中發現,想要目標魚更準確、更迅速吞食蚯蚓,並非簡單地鉤刺即可,有許多技巧值得總結。正如釣友的問題描述「蚯蚓是掛鈎整條好,還是分段掛鈎好」本文以此為起點展開,具體如下。
蚯蚓使用中存在的誤區
開篇提到使用蚯蚓,並不是直接拿來鉤刺即可,這裡有許多釣友使用過程中存在的誤區。首先相當部分釣友,特別是年齡偏大的大爺輩釣友,總喜歡將蚯蚓拍死,流淌出汁液,試圖利用它的濃腥味吸引魚的注意。出發點是正確,卻忽略了流水的衝擊影響,不用多長時間,蚯蚓的汁液便會被衝擊乾淨,只剩下泛白的表皮,誘魚效果大打折扣。需要指出的是,魚的嗅覺敏銳,大約是人的500倍,完全能透過皮膚感知蚯蚓的存在,除非蚯蚓本身味道清淡。其次儘量保持蚯蚓的活性,蚯蚓在水中擺動腰肢,不斷扭動,類似於活躍在水體裡的小蟲,極具,可有效刺激魚的視覺,引起它的興趣。再者蚯蚓的氣味有濃有淡,這與它生活的環境,攝食的食物密不可分,遇到這種蚯蚓,可輕蘸丁香油或用紅糖水浸泡,豐富、提升它的味型,這在春秋季節垂釣鯽魚有明顯優勢。
蚯蚓整條掛好,還是分段掛好
那麼蚯蚓到底是整條掛鈎好,還是分段好,其實更多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大魚掛整條,小魚分段
大魚嘴大,攝食迅猛、乾脆,能夠一口將蚯蚓吞下;小魚嘴小,特別是類似於白條、麥穗等小雜魚,嘴小且尖,它們經常撕扯蚯蚓的一小段拉動浮漂動作,但提竿卻無魚,所以儘量分段套穿蚯蚓。那麼問題的重點是釣友根據垂釣的魚情判斷:如果小魚多建議分成小段;如果大魚數量多,那麼就鉤掛整條蚯蚓。
▲垂釣鯰魚、黑魚等掠食性魚,多用整條大蚯蚓
鯰魚、黑魚等掠食性魚,喜歡肉食,垂釣這些魚也多用肉餌。它們不同於素食魚或雜食性,遇到食物經常是一口吞下,且攝食量巨大。一般垂釣它們,用的蚯蚓經常是粗壯、腥味濃厚的大蚯蚓,特別是體積大的黑蚯蚓,效果更佳。
▲冬季釣魚,優先考慮整條蚯蚓
冬季水溫低,鯽魚、鯉魚等活性低,攝食積極性受到抑制,偏好腥味食物。魚垂釣它們經常需要逗釣,這便是通過視覺刺激,激發魚的捕食慾望。因此冬季垂釣用整條蚯蚓,保持它的活性,對鯽魚、鯉魚的極具吸引力。需要指出的是,垂釣小體型魚,則用小整條的蚯蚓;釣大體型魚,多用大蚯蚓,這樣搭配效果更佳。
寫在後面
通過本文介紹,儘管蚯蚓有萬能餌的美譽,但仍然有它的局限性,許多技巧需要在實踐中總結。比如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先烤後浸泡的腥味、藥酒味蚯蚓,它韌性足,能夠長時間保持、攜帶,彌補了蚯蚓先用先購買的缺點,但它們的適口性略有不足。不難看出,許多技巧都是不斷完善、提升的,逐步最大程度發揮蚯蚓的誘魚效果。
原創:釣魚人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