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紀蘭:不忘初心,把根永遠扎在農村大地上-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8 光明數字報

    【改革先鋒風採】

    新華社太原12月25日電(記者呂夢琦)一身深藍色粗布衣服、一頭剛蓋住耳朵的短髮,在1975年剪掉長辮子之後,申紀蘭4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種在農村最常見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離開勞動,即便89歲高齡,每天還是力所能及地參加勞動。

    「要和鄉親們在一起,把根永遠扎在農村大地上。」她說,這是她的初心。

    申紀蘭1929年出生於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是全國唯一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稱傳奇。

    她嫁到西溝村時才18歲,婚後第六天就下地幹活,一生信守「勞動就是解放」。

    上世紀50年代,她帶著十幾個姐妹加入互助組,和男人一樣種樹開荒,把男女「同工同酬」變成了現實。至今,村裡仍流傳著這樣的「鬥爭故事」:

    春播快開始了,成堆的糞要往地上勻。婦女裝一天糞7分工,男人挑、勻一天10分工。幹了一天,婦女們都想挑糞勻糞。男人不願意,就比賽。一樣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婦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婦女們都勻完了,有的男人還沒勻完,連最反對同工同酬的男社員也說:「該提高婦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迎來改革開放後的新起點。2年後,申紀蘭帶領鄉親們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西溝村逐漸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

    現在,西溝村有集體企業4家、民營企業12家。2018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

    在申紀蘭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初心已經化為血液。即便在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期間,她依然早早起床,給大家掃地、打開水、擦桌子,也不曾將自己和孩子戶口遷到城市。

    申紀蘭對物質生活看得很輕。她住的仍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張舊桌子和一個舊式小柜子,一張老式木床佔了半個屋子,沒有一件現代化家具和高檔電器。但她卻多次將獎金捐給村集體。她堅持不領廳級幹部工資,原來每月只拿村集體150元補貼,這兩年才漲到300元。

    「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黨的教導,不能脫離群眾,要給群眾幹工作。」申紀蘭說。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大網推出《功勳人物申紀蘭》專題
    中國人大網開設的專題《功勳人物申紀蘭》(http://www.npc.gov.cn/npc/gxrwsjl/gxrwsjl.shtml)於11月21日正式推出上線。被譽為「人大活化石」的全國唯一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同志,在今年9月光榮地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今年10月1日,申紀蘭受邀在北京參加國慶閱兵觀禮活動。這不僅是申紀蘭代表個人的榮耀,也是全國人大三千代表共同的光榮。
  • 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逝世
    申紀蘭當時沒有意識到,西溝村婦女取得的這場「勝利」,在新中國農村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由於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的巨大影響力,1954年,25歲的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這次大會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山西省婦聯黨組書記黃岑麗看望申紀蘭
    11月5日,山西省婦聯黨組書記黃岑麗赴平順縣西溝村看望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黃岑麗首先祝賀申紀蘭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她說,您不僅是全省婦女的榜樣,更是全省婦女的驕傲,非常自豪婦聯有您這樣一位優秀的老領導。申紀蘭表示,共和國勳章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最高榮譽,能夠代表億萬婦女姐妹們來領這個獎,我感到非常榮幸。
  • ...幹部:把根在群眾中扎得深些再深些 在踐行初心使命中讓黨基業長青
    王國生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上交流學習體會,勉勵黨員幹部把根在群眾中扎得深些再深些 在踐行初心使命中讓黨基業長青(記者朱殿勇)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98歲生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圍繞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繫
  • 光明日報生態文明版:大別山蘭草
    這裡的蘭草肉質根,形如蚯蚓,根長鬚多,有別於眾生俗草,既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也是生存的需要。根長,便於扎進巖縫;須多,利於汲取養分。唯其如此,方能延續種族,生生不息。  以前上山,見蘭草身段窈窕、婀娜多姿,於是心生愛意,連根拔起栽在自家院子裡,真箇是「滿庭花簇簇,開得許多香;朝朝頻顧惜,夜夜不能忘」。
  •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辛鳴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首先要有嚴密的制度,我們制定、修訂和完善了一系列的黨紀法規,廢除「稻草人」制度,讓紀律成為高壓線,把籠子扎得更緊並通上電等,都是著眼於讓制度更嚴密、更管用。其次要嚴格執行制定好的規矩,紀律是鐵、紀律是鋼,紀律不能「商量著來」,紀律沒有「情有可原」,紀律不搞「下不為例」,紀律更不會「法不責眾」。
  • 高考模擬作文|杭州市建蘭中學鄭涵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杭州市建蘭中學2018級5班 鄭涵溪指導教師:胡馨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洪水之中,為什麼有妥協隨之奔流的浮木,也有砥礪在波濤中的蒼勁大樹,不同的不過是深深、牢牢地生在、扎在、刻在泥土大地中的根——不變的初心。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宣講報告會走進長治學院 申紀蘭與師生分享改革故事
    1月8日下午,在山西省長治學院實驗劇場,90歲高齡的「改革先鋒」申紀蘭老人,以詼諧的語調和生動的故事,與現場的600多名師生分享了自己與改革開放共成長的心路歷程和帶領西溝人民創新發展的精彩故事。  申紀蘭經歷了祖國從一窮二白到如今欣欣向榮的發展歷程。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呼倫貝爾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齊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講,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而是始終堅守的信念,是吃苦在前的奉獻,更是「幹」字當頭的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做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的表率、維護核心對黨忠誠的表率、貫徹落實決策部署的表率。
  • 申紀蘭的底色 - 新華社新媒體
    64歲的西溝村民周德松說,十年九旱、幹石山區的西溝村,好不容易下次雨,荒山禿嶺上的水裹著土亂流,不下雨又沒水氣,旱得不行。「留不住山上的樹,就守不住溝裡的地。」西溝從那時開始綠化荒山,年輕的申紀蘭摸爬滾打在西溝四周的山山嶺嶺上。「走一山又一嶺,小花背上去播種,今年栽上松柏樹,來年大家都有功。」張相和還清楚記得申紀蘭帶著大家上山種樹時高喊的口號。
  • 申紀蘭「離開」後的西溝村:將「紀蘭精神」代代傳承
    「熱愛勞動,為人民辦實事,始終保持一個農民的本色」,是村民張相和對申紀蘭的評價。 過去的西溝村荒山禿嶺,「申大嬸帶大家上山植樹,她身體強壯,幹活不次於男勞力。早上出門,中午吃點自帶乾糧,山坡上休息一會兒繼續栽。傍晚我們都回家了,她還在山上,瞧瞧栽過的樹,哪裡不好就重新弄弄。」張相和回憶。在西溝村香菇大棚裡,「50後」王根考正在查看香菇長勢。
  • 訪歌曲《不忘初心》詞作者朱海:樹高千尺 根深在沃土
    從今天起,光明日報開設《「中國夢」主題第四批新創作歌曲》專欄,向讀者推介新一批優秀歌曲。&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鮮血澆灌出花開的國度。
  • 《天眼時評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貴州脫貧...
    核心提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撕掉貧困標籤,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是全省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的具體體現。既要對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充滿信心,又要時刻盯緊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進一步警醒起來、緊張起來、行動起來。
  • 致敬申紀蘭、袁隆平!我們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哪些品格?
    袁隆平1930年出生,1990年,他60歲,這本是一個可以退休的年紀,但袁隆平沒有忘記科研的初心,做實驗、寫論文、做研討,如今年近90歲的他依然奮鬥在科研一線。兩位老人,年紀相仿,他們的一生,是跟農業打交道的一生。90年時光,見證了他們對國家、對人民、對「三農」的赤誠大愛、使命情懷和不變初心。
  • 聆聽偉大復興的時代足音-光明日報-光明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託】     山高水遠,風雨同行;萬裡路遙,不忘初心。     赴廣東考察不封路、不擾民,在河北調研時吃大盆菜;赴阜平考察住16平方米的房間,在蘆山地震災區住臨時板房;自己掏錢為梁家河的鄉親們購買年貨,在老支書家裡吃一頓農家飯又執意交上餐費……點滴細節,彰顯一名共產黨人的務實作風和政治本色。
  • 願馬老的大福字「福」蓋全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時我失學在家,迷上讀小說,尤迷長篇,當時書都燒了,不容易找,常常碰上哪部是哪部,捧著厚厚的一本不捨得放下,既想快快讀完,又期盼著永遠也讀不完。有一天就遇到了《清江壯歌》。不忘初心,堅持前行    每次來信,馬老都稱呼我為「小蕙同志」,落款為「馬識途」。但也有不同,大概是記住了我曾向他講述過少年時識得他名字的情節,有幾次來信,特別是在書法作品上,落款就是「識途老馬」。
  • 【甘南日報評論員文章】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論向全國優秀共產...
    【甘南日報評論員文章】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論向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小娟同志學習 2020-12-07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忘初心 永遠跟黨走
    原標題:不忘初心 永遠跟黨走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
  • 公文寫作素材:關於不忘初心主題教育的20個經典句子,請收藏
    公文寫作素材:關於不忘初心主題教育的20個經典句子,請收藏。1、神聖的產床孕育永恆的初心和使命,碧波蕩漾的嘉興南湖,如火的紅船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2、理想之火不滅,信仰之光長明。3、追尋根脈源泉,瞻仰精神家園,重溫初心使命。4、昨天的成功不代表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不等於永遠輝煌。只有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在新時代善作善成、一往無前,贏得光明未來。5、不要忘記我們是什麼、要幹什麼這麼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