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館閣體中的最高水平,這字太好看了!現在卻被批評沒藝術性

2020-12-11 書法網

當今書壇存在著一種怪相,一些專家談「館閣體」而色變,不管是什麼樣的作品,只要被打上了館閣體的標籤,似乎都淪為毫無新意、毫無藝術性,不值一提的代表作。

那麼,我們這裡不妨來欣賞一下這幾幅作品:

是不是覺得美得端莊大氣,令人挪不開眼?如此好看的字,恐怕後世很難再寫出了。但是這字卻被劃分到了館閣體的範疇,那也是清朝館閣體中的最高水平。

館閣體真是的沒有藝術性的代表嗎?我們先來看一下館閣體的前生今世。

館閣體最先起源於明朝,在明朝時期的被稱為「臺閣體」。

明朝時期的有一翰林大學士名為沈度,沈度寫得一手書法,深得當時的皇帝朱棣的喜愛,朱棣甚至是稱他為「我朝羲之」。

有句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為皇帝喜歡,下方的官員文人都爭相模仿沈度書法。久而久之,臺閣體便隨之而產生。

臺閣體講求的是端正拘恭,橫平豎直,結體婉麗飄逸,雍容有度。漸漸地臺閣體也成了考場字體,而到了清朝,考場字體則被稱為「館閣體」。

清朝時期的館閣體主要講求歐體趙面董風,即是歐體字的結構,要有趙體字的遒勁圓潤,董其昌書法的風韻,要求是做到「烏、方、亮」,做到烏黑、方正、光亮,具備極強的實用性。

館閣體融匯趙孟、歐陽詢、董其昌的書法精髓,怎麼能說是沒有藝術性呢?試問當今一味搞創新的「專家」們,能夠寫得好一手館閣體呢?

林則徐《佛說無量壽經》

而在清朝,這有這樣一位書法大師寫得一手好小楷,書法融匯顏、柳、歐,大氣十足,此人便是林則徐。(文中配圖皆為林則徐書法)

說起林則徐,大家並不陌生,虎門銷煙的大英雄,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一生為國為民,忠肝義膽。或是其政治光芒過於耀眼,掩蓋了他的書法造詣。

歷代書法家對林則徐書法的評價是:林則徐的書法具有清勁秀博之風,使其書法絕無矯揉造作,柔中含剛,寬博疏朗,一如人品。

林則徐《佛說無量壽經》

林則徐擅長書法各體,尤其是以楷書見長,其書法主要取法於王羲之《集王聖教序》,其楷書紮根於歐體字,再將顏精柳骨的特徵容易其中,繼而將趙字的圓活遒勁融匯到其中,可謂是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風。

林氏小楷可以說是書法初學者或者書法小白入門的佳作,其小楷又晉人的瀟灑飄逸、唐人書法的工整嚴謹,特別是其代表作《佛說無量壽經》,被無數後世奉為珍寶。

林則徐《佛說無量壽經》

林則徐的《佛說無量壽經》採用金粉小楷書寫,筆跡剛硬,姿態飽滿,每個字做到了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具有清勁秀博之風,使其書法絕無矯揉造作,柔中含剛,寬博疏朗,一如他的人品,今天很少有人能做到。

今天,我們將林氏的《佛說無量壽經》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原本的墨彩風姿,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林則徐《佛說無量壽經》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館閣體自古就有,為什麼清朝以後才被罵「僵化死板」?
    之所以被推崇,有一件事特別搞笑,那就是明朝皇帝,幾乎就沒啥書法細胞,只能算一般,即使放到現在,最多也只是中上等水平。所以那時候看到沈度的字,愛的都不行了,所以開始推行沈度的字,引人效仿。(沈度的字)這種字的好處就在於,皇帝省力。
  • 館閣體中的極品小楷,這功力不輸《靈飛經》,清秀妍美,難得一見
    這二人的書法成為了清朝書法的典範和主流,而此二人書法又有端整、規範、圓融的特點,使得館閣體加上了圓融秀美的特點。小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清朝時期的科舉,相比起明朝考試則更加重視館閣體,館閣體要求烏黑、方正、大氣,顯示出了宏偉磅礴的大氣之像。但是館閣體容易千篇一律,陳陳相因。
  • 清朝最好看的書法之一,啟功的字就是學的他
    答案不一定的,有的字普通人看起來很醜,它可能就是一件很上乘的書法作品,這並不是說字寫得越醜,書法的水平也越高,有的醜書就只是醜書而已。但是不是字寫得很漂亮就是一件好的書法呢,也不盡然。《梁詩正書法集》內頁但在清朝有這樣一位大書法家,能將字寫得雅俗共賞, 既好看,又是一件精妙的書法!
  • 館閣體書法究竟是不是藝術?
    極端偏向A類的字體類似印刷體,極端偏向B類的字體類似沒學過寫字的人,亂塗鴉。這兩種都是不可取。普通字匠往往偏向A類。像秦代小篆、小楷靈飛經、瘦金體、館閣體等人的字不同程度地偏向A類。文人藝術家往往偏向B類。
  • 這輩子,把字寫好看就夠了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某日沈度遇到個算命先生,這人主動給沈度算命,說他日後必然大富大貴,沈度雖然不信,但也挺開心,見他的招牌寫得太差,就給他寫了倆字「課命」掛了上去。        就這倆字,改變了沈度命運。他先是被當地官員選為書法老師,又被人推薦到了永樂皇帝面前。皇上見到沈度的字高興壞了,稱讚他是「本朝羲之」。
  • 林則徐的小楷,雍容大氣,柔中帶剛,這麼好的字,後世很難寫出了
    林文忠公真書無量壽經墨寶冊其一,舉人走仕途,當筆下字從小熟練,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雙管齊下才有希望高中;其二,官員給朝廷寫奏章大字密,密處不使透風,要密中有密;小字疏,疏處可以走馬,要疏中見疏。不過,在書法界很多專家卻並不喜歡林則徐的書法,認為林則徐的書法屬於「館閣體」,「館閣體」是清朝考場通用的字體,特點是烏黑、光亮、方正,雖然典雅圓融,但是卻千篇一律,因而館閣體被扣上了「沒有特色」、「缺乏藝術性」的帽子。
  • 清朝風流探花梁詩正,奉乾隆上諭揮毫作詩,字體瀟灑飄逸堪稱極致
    無論是篆書、楷書還是草書,到了王羲之手中才能展現出最完美的藝術,尤其是行書,王羲之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塑造出了冠古絕今的南派行書藝術,其代表作《蘭亭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
  • 他是清代狀元,所寫楷書嚴謹大氣,但有人說他的書法是館閣體!
    他寫一手漂亮的楷書,但是有人說他的楷書是館閣體不值得學習。當後人看到這些書法的時候,發現館閣體筆畫缺乏變化,有著千篇一律的感覺,也具有呆板之氣。所以很多人看到王仁看的楷書之後認為他的書法也是館閣體,並不值得學習和稱讚。其實從王仁堪傳世書法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雖然受到了館閣體的影響,但並沒有完全拘泥於館閣體。
  • 「古代學霸的字體有多好看」登上熱搜,誰寫的?
    #古代學霸的字體有多好看#最近登上熱搜榜。不少網友驚訝於當時考生寫字之工整漂亮,堪比「印刷體」,也有人猜想能寫出這樣好字的考生「卷面分」一定低不了。視頻截圖根據史料記載,趙秉忠中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禮部尚書,後因忤魏忠賢罷職。從卷面看,其書法工整凝重,有文章評價「在館閣體中尚不流於惡俗」。其實,對於明清時的考生來說,能寫一手好字只是他們的基本功。前文提及的「館閣體」就是明清時期用於官方文書的主要字體。有研究認為,館閣體集多種字體於一身,其特點是規範、勻稱。
  • 這字美的一塌糊塗,堪稱清朝最美行書!連啟功都深受其影響
    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書法創作中最講求性情創作,很多經典的作品都是性情達到極致的時候創作的,《蘭亭序》是在王羲之的性質頗高醉酒的情況下寫出的,後世很多書法家顏、柳、歐、趙、蘇、黃等人都無法掌握其精華,包括王羲之本人寫完《蘭亭序》第二天,在寫一遍也定然不能達到之前的狀態。何況是作為普通的書法學者的我們。
  • 清代最美的行書,專家:沒藝術性!網友:自己寫不好,肆意貶低
    楷書往往最能見到一個書法家基本功,實用性遠大於藝術性,缺點是:速度慢,過於工整,容易僵化!梁詩正書法集相對而言,草書藝術性比較高,而實用性不足!而行書,介於兩者之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兩者的結合,從書聖王羲之發揚光大後,迅速成為從官方到民間最為流行的書體!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清代最美的行書,是大學士梁詩正所寫!
  • 清朝狀元只活45歲,書法寫出藝術美,字體值得收藏!
    ,他的書法同樣寫出了書法藝術美,而且書法作品雖然已經過了百年,但是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仍然被很多書法愛好者臨摹學習,那麼這位狀元是誰呢?他就是清朝著名狀元王仁堪。王仁堪是清朝的一名狀元,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非常的高,但是遺憾的是這位狀元只活了45歲就去世了,這也是我們書法界的一大遺憾,有很多書法愛好者非常的喜歡王仁堪的書法作品,而且還稱如果王仁堪能活到80歲那中國的書法界又多一位書法名家,雖然王仁堪只活到45歲,但是他流傳在世的書法作品也是非常的多,我們通過這些書法作品也看出了中國漢字的書法藝術美
  • 古代小楷的最高水平,這字禪意十足,翻遍書法史找不出第二個人!
    第一個時期是是魏晉時期,這個時期的小楷已經趨近於成熟,漸漸從隸書當中脫胎出來,第二個時期是唐代,這個時代小楷的體勢與面目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就是明清兩代,小楷的藝術面目逐漸褪去,從整體上成為了一種實用的「館閣體」!
  • 太奢侈了!清朝皇帝用此物來擦屁股,放到現在也沒人敢用
    現在想來,簡直不可思議!今天的人若是上廁所沒紙,還可以點外賣,直接讓外賣員送過來。實際上,古代人為了解決擦屁股的問題,也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解決辦法。最通用,也是使用時間最長的,大概是廁籌了。說白了,就是專門用於擦屁股的小木片和小竹片。形狀大小,應該和吃冰激凌的木片差不多。
  • 清朝榜眼鄒福保的書法就是不一般的牛逼,渾厚大氣,超凡脫俗
    清朝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時期,雖然處在館閣體的束縛之下,但是也有異於館閣體的人士出現,像榜眼鄒福保就是這樣一位,他的書法充滿了自我個性,有一種超凡的個人情懷,同時也不缺少創造力,鄒福保,生於江蘇元和縣,1886年中一甲第二名,成為名副其實的榜眼,官至翰林院伺講。
  • 好字
    張百熙許多書法愛好者對清代書壇的固有印象大概就是「館閣體」。首先來講這是非常片面地,因為除了以帖學為主的館閣體,清末的金石碑學大興,更加注重書法的鋒芒、蒼勁、古拙,以此來表達書家強烈的個性和感受。在此期間所出現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不勝枚舉的,比如有「揚州八怪」、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等。在他們的書法中,處處都反映著這種倡靈性、反束縛、背傳統的思想和藝術解放的光輝。
  • 中國歷代宰相當中,這七位宰相書法精湛、水平最高
    宰相是中國古代社會國家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根據史料記載,宰相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宰相,隨著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替,最高行政長官的名稱也層出不窮,先後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