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網訊 深秋傍晚,涼意濃重。港閘區陳橋街道仁和惠民街區裡,健康館、文體室、書法角、文化廊燈火通明,歡歌笑語,祥和安寧。
黨建引領,服務惠民。2013年以來,港閘區委、區政府整合轄區黨建資源,完善頂層設計,斥資逾2億元,完善平臺建設,提升功能配置,著力構建區域化服務型黨組織體系,「5+X」惠民街區品牌熠熠生輝,基層黨建陣地化身惠民平臺。
黨建惠民平臺新
每周二,港閘經濟開發區龍潭惠民街區都要開展「集中黨建日」活動。10月27日,圍繞「加強小區機動車管理,方便居民出行」這一主題,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黨支部的20餘位黨員在議事廳裡,各抒己見。
擰成一股繩,基層黨建才有創造力,基層黨組織才有戰鬥力。港閘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統籌共建,服務惠民」為原則,轄區5個街道(開發區)以惠民街區黨委為圓心,將轄區內的誠信黨建、社區黨建、社團黨建、共建黨建等多個黨建平臺納入其中,形成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
社區黨支部、外來人口黨支部、群樂匯大舞臺黨支部……在港閘,1042個基層黨組織十分活躍。以惠民街區黨委為核心,各類基層黨組織被納入區域化大黨建組織體系中。
有了街區黨委引領和統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更強。今年以來,由惠民街區黨委主辦、各類基層黨組織協辦的黨建活動共計213場,參與黨員群眾15000餘人次,幫助群眾解決難題578個,涉及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居家養老等方面,惠及人數超過3萬人。
亮點突出功能齊
陳橋街道仁和惠民街區3樓的惠民餐廳是港閘惠民街區最大的單一功能區。
「居民自己買菜、請廚師,只要出點場地費,宴會辦得實惠又有檔次。」仁和社區書記趙剛告訴記者,自去年2月啟用至今,惠民餐廳共承辦各類宴會155場。不少周邊社區的居民也慕名前來。
規定動作做好,惠民舉措才能落實。港閘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周靜介紹,港閘全區惠民街區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每個街區均按照功能全、載體多、覆蓋廣的要求,建有一站式服務平臺、愛眾超市、惠民餐廳、五分鐘文化圈和群樂匯大舞臺等5項基礎服務陣地,基本能夠滿足居民辦事、購物、餐飲和文體等日常需求。
自選動作出新,服務功能變得更強。各街道(開發區)結合自身所長,想方設法,各顯神通,讓「X」成為惠及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特色標籤。胡漢生、吳錦泉二老慈善事跡家喻戶曉。開發區龍潭惠民街區設置慈善雙雄事跡館,大力弘揚慈善新風。截至今年9月,共舉辦各類教育活動超過174場,3200多人次接受薰陶。陳橋街道仁和惠民街區圖書館是南通市圖書館設在社區一級的唯一分館,內有圖書5000冊,其中2000冊為流動書刊,每年由市圖書館負責更新替換。圖書館開在了家門口,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和周邊群眾來這裡借閱,當地群眾文化生活有了提升。
群眾受益齊點讚
每天傍晚,秦灶街道民安花苑惠民街區的「放學來吧」都能傳出琅琅讀書聲。社區居委會主任陳淳介紹,每天下午社區10餘名雙職工子女都在這裡讀書寫字,等待父母下班。
為解決雙職工家庭放學後無人照顧子女的難題,惠民街區設立「放學來吧」「第二課堂」,發動組織老黨員、退休教師、大學生志願者擔任臨時老師。
王選、張萍夫婦都在南通開發區上班,每天早出晚歸。今年秋季開學前,王選在民安花苑惠民街區「放學來吧」為剛上小學的兒子報了名。「下午放學有志願者把小孩接到小課堂做作業、休息。有這個後盾,學校放心,孩子開心,做家長的安心。」
胡建明老人早年喪偶,膝下無子,經濟拮据,現在陳橋仁和錦居獨居。雖說這樣,老胡的生活卻有滋有味。每天早上,他去五裡樹公園跳舞唱歌。中午,和鄰居們在街區惠民餐廳吃完午飯直奔棋牌室打牌下棋。到了晚上,他一頭扎進街區圖書角,一看就是一兩小時。
提起惠民街區的好,胡老說:「生活上的事,幾乎不用自己操心。病了有地方開藥掛水,水龍頭壞了有好心人上門修。有什麼困難只要給社區打個電話,很快就能解決。」
走進惠民街區,惠民屋、民情驛站提供社會保障、民政計生、信訪司法、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水電費代繳等服務,方便快捷。衛生中心裡病房整潔,工作人員態度和善,小病就近就能醫治,群眾放心。各類興趣班每天人頭攢動,群眾生活充實,心情舒暢。黨群連心館裡,3個定點聯繫科室每日有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上班」,了解群眾需求,為民代言解憂。
記者 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