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2 10:38:32 來源: 南通網
10月31日,南通市港閘區第四屆菊展在歷史悠久的唐閘公園開幕。「一軸兩園六景」圍環的布局方式,營造了港閘綠色生態的濃鬱氛圍主題。唐閘公園是中國菊花品種基地,曾參加十幾次全國菊花大展,共獲兩百多個獎牌,其中大獎、金獎90多個。當日,室外景點、精品展館、四君子園、夜間燈光秀、花海等展覽吸引了近萬民遊客參觀。今年以來,南通港閘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用心治理,不斷提高港閘的「環保指數」,提升群眾「滿意指數」。
每日清晨,南通愛跑一族汪先生和同伴都會沿著南通通呂運河綠廊完成5公裡的晨跑計劃。今年在南通舉行的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國際馬拉松比賽中,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00名選手沿河闊步奔跑,用隨風奔跑體驗這個南通生態圈的獨特魅力。汪先生開心地告訴記者:「這幾天秋高氣爽,天氣也好,這裡環境也棒,一切都很順利!尤其是運河沿岸的風景、古韻,還有那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們都很喜歡這裡。」
綠色發展 綠廊公園水清景美
港閘區委、區政府堅持執政為民、綠色發展的方針,順應轄區居民對美好環境的追求,藉助運河水運功能弱化的機遇,先後投入了近30億元對河道水系與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美化,全力打造了通呂運河綠廊。如今,這裡各色樹木錯落有致,居民沿著健康步道走到運河邊,水清、岸綠、景美,讓人流連忘返。
與東邊的運河綠廊隔空相對的是另一座生態公園——港閘區白龍湖公園。近日,江蘇省老年人慶祝新中國70華誕體育健身嘉年華創新活動暨江蘇省體育節閉幕式剛在這裡精彩展示。該公園是是區域綜合性公園、南通市生態水岸建設的典範和海綿城市示範建設項目,建築工程面積336畝,其中湖泊水面面積約227畝,工程造價9000多萬元。白龍湖裡有路、有堤、有島、有廣場、有林地,滿足周邊居民休閒、遊賞、健身等功能要求為主,造福百姓。一位路過的市民張先生說:「我就住在南邊的安置小區,以後站在窗邊就能看到白龍湖,我家成了湖景房了。
不遠處,離白龍湖公園不遠的小遊園及停車場也先後接受了驗收。「這裡原來是一處溼塘,我們設計中考慮對植物進行補充和優化,同時拆除原場地內破損的棧橋塑木面板,更換為新石材。總面積約16000平方米,造價300多萬萬元。」港閘區綠化相關負責人指著一片剛剛栽種不久的櫻花林介紹說,「這個小遊園是港閘區的為民辦實事工程,整個遊園植物上以常綠樹為主,以櫻花為特色,暫定名為『媚櫻園』。這裡有3處活動空間,方便周邊兩三個小區的居民在這裡散步休閒。」
志願先行 黨員主動守林護綠
造景,造園,造綠、護綠,近5年來港閘區累計投入綠化資金6.08億元,新增綠化面積約3.7萬畝,全區綠化覆蓋率超45%,實現了綠化示範街道全覆蓋。
在港閘區國慶村,這幾年來在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帶動下村內大部分村民已經搬遷住進了安置小區,村民的田地也都進行了土地流轉。村裡積極聯繫區有關部門,在安置小區周邊陸續種植了各種樹木,有桂花、女貞、香樟、紅葉李等苗木,面積達1900多畝。苗木種下去了,管護問題隨之而來,怎樣把這麼多面積的「小森林」管理好?為此,村裡探索出了 「林長制」工作法,通過建立林木檔案,將林種登記、編號,建檔造冊,對林木的信息特別是有十年以上樹齡或名貴樹種進行登記,便於重點管護,同時開展林木掛牌,將樹種、樹齡、生長條件等信息實時登記,以檔案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守護著國慶村「小森林」。
村民卜如英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很願意為村裡的護林工作出一份力。村裡組織護林志願者隊伍,我第一時間報名。剛開始護林那段時間,每天早晨7點半,我都會帶著小記事本、筆、小皮帶尺、鑷子等工具到平時負責保潔的16組林地進行巡查,拉尺、圍抱、記數、檢查蟲蛀、丈量樹徑,在林木檔案牌上記下數據。前不久,我認領了自己負責片區的林地,成為一名守林護林的林長。如今,我們村林裡有鳥,河裡有魚,這生態環境真是沒話說!」
合力治水 「母親河」重現蓬勃生機
港閘有一條鹽河,周邊屬城鄉結合區域。鹽河全長近五公裡,流經7個村社區,承擔了當地0.6萬畝排澇任務,堪稱是當地人的「母親河」。秦灶街道橋東村社區居民陳錦華介紹說:「我是土生土長的秦灶人,鹽河就在我家北邊不遠,三十年前河水是很清的。但由於城市汙水管網不健全,幾年前水質逐步惡化,淤泥堆積,魚也沒有了。」但2017年起,港閘區住建局、農水局牽頭大力開展鹽河截汙、疏浚工程,全區河長制工作率先從鹽河截汙工程推廣實施。港閘區專設的「鹽河河長辦公室」位於河道治理工程一線的秦北村,區、街道兩級領導擔任河長。
河道清淤、新建護岸、截汙納管……政府投入了上千萬元。河邊上原有的幾家汙染企業被關停了,臨河居民也得到了搬遷安置。經過不謝的努力,鹽河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工程成效顯著,水質得到根本性改善,已徹底消除黑臭水體。河坡兩岸植被排列整齊,景觀環境保持良好,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垂釣的好去處。老百姓高興地說:我們的「母親河」重現生機!
同時,港閘基層還廣泛發動一批「民間河長」參與到鹽河整治及管理中來,聘請8位附近居民擔任鹽河監督員,邀請轄區高校師生志願者組成巡河小分隊,使轄區水環境治理更加符合群眾需求,更加貼近地域實際,更加形成治水合力。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