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1 09:56:04 來源: 南通發布
近日,狼山國家森林公園裡大片的紫薇花娉娉嫋嫋,美不勝收。喜愛晨練的市民秦女士清早來到江邊,陶醉在花海中的她讚不絕口:「生態修復後,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動人,成為休閒觀光的好地帶。」
△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系統化、整體化推進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工作,是南通市創新開展建設森林城市工作的一個縮影。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修復後,整個五山及沿江地區已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80%以上,地被植物多達1000多種。南通市圍繞「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聚力生態林業建設,著力改善城鄉生態品質和人居環境。目前,全市完成成片造林4.27萬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28萬畝,培育珍貴用材樹種194.9萬株。全市逐步實現城市公園森林化、城區道路林蔭化,形成林、城、人相融的良好格局。
「城市綠肺」生態效應逐步呈現
南通市走出一條綠色惠民之路
通過規劃控綠、建設增綠、整治添綠等措施,南通市高質量建成了中央森林公園、曹頂紀念公園、能達生態通廊等一批城市公園;結合拆違、拆破、拆舊、拆臨,騰出城市綠化空間,建成區範圍內零星地塊優先用於公園綠地建設,以年均增加20個小遊園的速度不斷優化綠地布局,基本滿足市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美好願景。
△中央創新區
近年來,南通市相繼建成了通滬大道、通寧大道、通京大道等幾十條高品位、高檔次的沿路帶狀綠地。在注重道路綠化景觀、生態等功能的同時,致力於服務民生,在有條件地段開闢適宜的休閒空間,建設城市綠道,將道路綠化帶建設成為城市的綠色屏障和市民的活動空間。按照「綠脈、藍脈、文脈」三脈融合的思路,將通呂運河、海港引河兩岸布置成為城市帶狀公園,通過開闢沿河綠廊、拓展慢行網絡、構建遊憩體系等措施,初步形成了「水清、岸綠、景美、遊暢」的城市中心新景觀。深入開展長江沿岸地區生態修復,南通植物園、軍山森林公園等特色生態園林項目基本建成,「城市綠肺」生態效應逐步呈現。
全市愛綠護綠意識濃厚
公眾共享森林生態福利
今年春季,500棵美麗的櫻花樹由200組家庭在通呂運河旁栽下,與去年認建認養的櫻花樹相互映襯。「身處喧囂的城市,植樹造林的機會不多,我就在支付寶平臺上玩『螞蟻森林』的遊戲,每天一點一點在森林裡忙碌。得知有現實版『螞蟻森林』可供認建認養,第一時間報名,約會春天播種綠色。」和許多有愛綠護綠意識的市民一樣,何女士很願意為「森林城市」建設出力。華能南通電廠的團員青年們相約集體來添綠,他們拉出的橫幅是「綠色華能一路同行,全員共創森林城市」。
植樹節、世界森林日、愛鳥周、溼地日等主題活動深入人心,「網際網路+義務植樹」基地、樹木認養示範園建設等成效顯著;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0%以上,全市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新增市樹、市花種植面積約2.3萬畝,每年一屆的市花菊花展深得民意;成功舉辦「中國風」「中國爵」盆景大賽、全國盆景交易大會、全國組合盆栽邀請展等,盆景文化熠熠生輝。
△洪江路新貌
「十米見綠、百米見水、千米見園。」綠色生態建設,讓公眾共享森林生態福利。從2016年「三城同創」以來,南通市三年累計新增公園綠地1000公頃左右,更多市民擁有「自己家門口的公園」。
鳥語花香一派生態風光
城市生態格局得到有效保護
2016年,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工作,統籌五山及沿江地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力求打好「長江牌」,打造集森林公園、時尚休閒、濱江旅遊為一體,動靜相宜的高品質公共活動空間,建成城市「綠色客廳」。2017年,南通市委、市政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啟動了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
△濠河生態圈
兩年多來,五山地區7公裡沿江岸線全部退出港口貨運功能,整個沿江區域關停並轉企業300多家,清理整治「小雜船」共計2400條;超過三分之二的區域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2018年成功獲批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林地、自然保留地、溼地水體等多層次生態體系和諧共生,取得了「顯山、露水、隱建築」的生態修復效果,一個水綠相融的城市「景觀核」已經呈現在百姓面前,為市民、遊客提供「近水可看長江、江上可攬五山」的遊覽體驗。
南通濱江臨海,河網密布,生態底色相對良好。近年來,南通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建設與保護、「長江大保護」等國家政策和戰略要求,大膽探索、創新實踐,開展了市區濠河、兩河兩岸「兩大生態圈」、五山及沿江片區、能達生態通廊等多項生態修復工程,運用生態修復技術手段,實現了城市生態格局的有效保護,整體生態格局得到較大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光山色連城、鳥語花香入畫」逐步成為南通城市的真實寫照。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