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領導肯定南通治水成效 精準調度讓水「流」起來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16日,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率隊來通,調研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通呂運河水利樞紐工程、城區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統以及通州石港鎮四港村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葉健參加調研。副市長趙聞斌陪同調研。

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已成為城市治水樣板區域,陸桂華充分肯定我市清水活水入江、沿江生態修復工作成效。通呂運河水利樞紐工程是南通治水成果的典型代表。陸桂華表示,好的經驗、做法、技術要積極推廣。

在南通城區水利工程智慧管控中心,陸桂華指出,讓水「流」起來、「活」起來,關鍵是要控源。他肯定了「拓撲導流牆」等治水新技術,鼓勵要繼續加強實踐創新。

陸桂華一行還前往通州區,調研石港鎮四港村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

(記者嚴春花 見習記者楊鈺穎)

相關焦點

  • 陳金虎陪同水利部領導在常調研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
    12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來常調研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要求常州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  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結合兩岸的歷史人文景點,形成一河一生態廊道、一橋一人文景觀的景觀水利治水新觀念。工程同時開展了河道周邊流域範圍內的汙水接管、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農業面源整治等系統治理工作,後期將配合新溝河運行管理,切實減少入太湖汙染負荷,打造流動的「生態綠廊」。
  • 從最不利情況出發全力應對——走進水利部探訪淮河防汛調度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題:從最不利情況出發全力應對——走進水利部探訪淮河防汛調度新華社記者胡璐、魏玉坤「洪峰有多高?什麼時候來?會超保多少?這些天水情氣象人員24小時值班,盯守江河湖庫水雨情變化,每天至少滾動預測預報三次,不敢有絲毫懈怠!」
  •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李冰、蘇軾等入選
    來源:華西都市報水利部公布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大禹 李冰 蘇軾 3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入選中國古代水利科技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有眾多治水的能手。日前,國家水利部在其官網上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其中大禹、李冰、蘇軾等3人是我省啟動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後評選出的首批四川歷史名人。
  • 為文作詩還會治水,蘇軾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
    為文作詩還會治水,蘇軾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 2019-12-26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吳文慶調研常州市水資源配置與調度工作
    本站訊 為進一步了解太湖流域湖西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建設與調度運行情況,12月11日,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吳文慶帶隊赴常州市開展實地調研。江蘇省水利廳黃良勇二級巡視員陪同調研。   調研組查勘了常州市主城區暢流活水新市橋活動堰、新孟河拓浚延伸工程新北區河道及奔牛水利樞紐,現場交流了常州市未來城市發展、人口增長規模、主城區暢流活水引排路線、實施效果、未來全市域活水暢流打算,以及常州市對新孟河工程的調度需求等情況。   吳文慶充分肯定了常州市在積極推進新孟河工程建設、開展城區暢流活水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 創新「智慧大腦」、規劃「河道公園」……南通市打造高質量治水...
    拆除100多處壩頭壩埂,利用拓撲導流牆技術讓中心城區44條斷頭河全部實現水系貫通;創新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統,實現城區涵閘、泵站一體化的集中管理與調度;自然做功,利用歷史形成的水利分區和水位落差,跨區聯動,形成「西引東排、北引南排」的活水暢流格局……
  • 水利部分析長江太湖流域雨水情汛情 要求抓好水工程調度
    水利部分析長江太湖流域雨水情汛情 要求抓好水工程調度 2020-07-09 09:10:25,7月8日上午,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主持召開會商會,專題分析研判長江、太湖流域雨水情和汛情,要求緊盯長江和太湖2個焦點地區,滾動預測預報,抓好水工程調度、堤防防守等關鍵環節,確保標準內洪水不出意外。
  • 水利部評出首批歷史治水名人 3位四川歷史名人入選 
    近日,水利部評出首批歷史治水名人12位。其中,大禹、李冰和蘇軾均來自四川。值得一提的是,這3人同時在兩年前入選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專家表示,3位四川歷史名人入選水利部的歷史治水名人,既證明四川治水文化悠久燦爛,也說明四川在評選歷史名人時,充分考慮到名人對國計民生的貢獻。他們3位都曾治水有功,澤被後世的功績至今讓人銘記。
  • 水利部公布12位歷史治水名人,你認識幾位?
    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歷史治水名人」推選工作。經過資料整理、研究分析、徵求意見、網絡投票、專家審核等,並報部黨組審定,公布一批「歷史治水名人」。《史記·河渠書》記載:「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西門豹治水秉持科學精神,充分考慮漳水多泥沙的特性,遵循河流規律並加以引導利用,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李冰李冰(生卒年不詳),約公元前256—前250年任蜀郡太守,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家。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南水北調各單位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和應急工作機制,水利部創新「視頻飛檢+現場飛檢」監管模式,加強工程運行和疫情監管,確保供水防疫兩不誤;中線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巡查維護實時監管系統、疫情上報及監控系統等遠程調度管理,確保輸水安全;東線工程數位化管理系統為安全調水提供了有力支撐。
  • 我市治水決心大投入大成效大
    鄧振新充分肯定我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認為我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決心大、投入大、成效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多次深入黑臭水體整治一線進行實地調研,隨時掌握治理情況,及時作出批示指示要求。
  • 水利部12位「歷史治水名人」,竟有6位在徐州治水!這裡究竟發生過...
    近日,水利部公布了   第一批12位「歷史治水名人」   其中竟有6人為徐州治過水
  • 治水拆違在路上 走好「最後一公裡」是關鍵
    【摘要】今年的「治水拆違大查訪」已經完成三輪,督查組在看到各地「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取得成就同時,也注意到各地仍有一些工作需要改進和推進,最集中的體現,在「最後一公裡」方面。  讓群眾早日看到拆出來的土地改出新貌  今年已是「三改一拆」行動第二年,政府在總結「拆」了多少時,更應該考慮「改」的進度何時能跟上步伐,拆后土地如何能及時、有效利用起來,讓老百姓看到成效。「改」的成果,顯然成為「三改一拆」工作的「最後一公裡」。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做好科學治水興水「大文章」
    水是生命之源。維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防禦水災害,必須做好「水文章」,科學高效地治水興水、管水護水。「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系統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科學防禦水旱災害,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十三五」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水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水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
  • 水利部專家考察海口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
    今年9月,經水利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審議,批准海口美舍河水利風景區為國家水利風景區。12日上午,水利部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曉華一行對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進行了考察,市政協副主席馮鴻浩陪同。
  • ...新作為 新篇章】南通港閘:造景、治水、護林,用高生態「環保...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通港閘:造景、治水、護林,用高生態「環保指數」贏群眾「滿意指數」 2019-11-02 10:38:32 來源: 南通網 10月31日,南通市港閘區第四屆菊展在歷史悠久的唐閘公園開幕。
  •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上發表講話
    剛才,董力組長宣讀了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論文評選結果,大會向論壇獲獎論文作者代表和獲得論壇組織獎的單位分別頒發了證書和獎盃。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對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關心、支持和從事水文化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向為這次論壇的舉辦給予大力支持的山東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 水利部太湖局水政水資源處羅尖:為了太湖永葆美麗
    說話鏗鏘有力,辦事雷厲風行,業務精益求精......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太湖局)眾多同事的眼中,這便是水政水資源處處長、水政監察總隊副總隊長羅尖的第一印象。
  • 水利部部長劃重點!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會上表示,今年水利系統將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推動水利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打好五大水利攻堅戰    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  解決我國水短缺問題,節水是根本出路。水利部將在制定完善節水標準定額體系、建立節水評價機制上下功夫,從源頭上把好節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