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2020-12-17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餘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

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已經與沿線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與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保障國家水安全緊密聯繫在一起。

南水北調工程。水利部供圖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年供水量逐年遞增,中線一期工程運行六年實現達效。」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南水北調各單位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和應急工作機制,水利部創新「視頻飛檢+現場飛檢」監管模式,加強工程運行和疫情監管,確保供水防疫兩不誤;中線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巡查維護實時監管系統、疫情上報及監控系統等遠程調度管理,確保輸水安全;東線工程數位化管理系統為安全調水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0年5月9日至6月21日,通過優化調度,中線一期工程首次以420立方米每秒設計最大流量輸水,並藉機向沿線39條河流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提升了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驗證了工程大流量輸水能力,集中檢驗了工程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線一期工程超額完成2019—2020供水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向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86.22億立方米,超過《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提出的中線一期工程口門多年平均規劃供水量85.4億立方米,標誌著工程運行六年即達效。

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 助力綠色發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碧水來。

南水北調工程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持之以恆開展水源區生態保護,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推動了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南水北調工程。水利部供圖

中線一期工程有效助力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自2018年實施生態補水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區止跌回升;沿線河湖生態得到有效恢復,實現了河清岸綠水暢景美。截至2020年9月末,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49米,與2015年同期相比回升了3.68米,昌平、延慶、懷柔、門頭溝等區的村莊都出現了泉眼復湧。焦作市南水北調徵遷戶張小平說,「煤城焦作現在轉型成了旅遊城市,總乾渠兩岸的天河公園既保護水質,又美麗了城市,居民愛水、節水成為自覺行動。」

東線工程增加了沿線河湖水網的水體流動。髒亂差的「煤都」徐州如今成為綠色之城。江蘇段工程結合河道疏浚擴挖,提高了部分航道通航等級。山東段工程延伸了通航裡程,使東平湖與南四湖連為一體,通過補水改善了小清河水質和生態,保證了泉城濟南泉水持續噴湧。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 調水節水雙抓雙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實施國家水網」。再次為南水北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10月23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南水北調管理機制體製取得深刻變革和重大突破,為加強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完善工程體系、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會議要求,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東線二期工程可研和穿黃工程初步設計編制上報完成,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可研報告編制完成並上報水利部,中線調蓄庫工程雄安調蓄庫灌漿試驗開工,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通過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覆審。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建設進度加快,計劃年底水下主體工程完工。

南水北調工程。水利部供圖

節水優先,這是針對我國國情水情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的關鍵選擇,是新時期治水工作必須始終遵循的根本方針。

「南水北調工作是調水、節水工作雙抓雙促雙硬的工作。」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現實和長遠考量,南水彌足珍貴,只有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的治水思路,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才能更好地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的戰略性基礎性作用。近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依託南水北調建築群,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水護水宣傳活動,增強了全民節水護水意識。

據了解,沿線各地深入貫徹落實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嚴格按照「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要求,先後建立了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以制度建設和執行擰緊節水「龍頭」。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節水型區創建工作,全市16個市轄區全部建成節水型區,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15.4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11.8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11立方米下降到7.8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0.710提高到0.747。天津市堅持「多渠道開源節流,節水為先」,出臺全國第一部地方節水條例。山東省嚴格實行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大力推進各行業各領域節水,將「單位GDP水資源消耗降低」節水指標納入對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鄭州市實行區域總量控制、微觀定額管理的用水管理模式,統一調度地表水、地下水,統一取水許可管理,統一下達計劃用水指標,統一徵收超計劃超定額加價水費。一系列有效實踐夯實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基礎。

加快了沿線城鄉供水一體化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沿線各級政府積極統籌、合理安排、科學調度,在用足用好南水上下工夫。河北邱縣26萬人全部用上了南水,邱縣西常屯村70歲的姜書河說:「過去一年難得洗一次澡,現在村裡家家戶戶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洗澡不再是難題。」

記者了解到,河南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今年3月開工,工程完工後,每年可為50公裡外的林州調引南水7000萬立方米。南水的到來,加快了沿線城鄉供水一體化,中線工程沿線數千個村鎮數千萬群眾受益。

南水北調工程。水利部供圖

近幾年膠東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山東段工程4次應急調水抗旱解困。今年4月,蘇北地區用水形勢嚴峻,東線9級泵站投入省內抗旱運行,保證了蘇北1600萬畝水稻豐收。今年9月,引江濟漢工程為長湖、廟湖生態補水,緩解沿線群眾用水困難,助推魚米之鄉經濟發展。

南水北調移民搬遷完成後,各級政府在移民「能發展、快致富」上下工夫,出臺多項幫扶優惠政策,制定安穩致富規劃,把移民後扶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移民群眾迅速融入新環境,實現了靈活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倍左右。

按照國務院批准的方案,2014年以來北京市與河南、湖北兩省相關市縣,天津市與陝西相關市縣深入開展了多方位的對口協作,累計投入協作資金55億元,實施對口協作項目1300多個、投資總額超400億元;互派掛職幹部400多人次,培訓專業人才上萬人次,有力促進了水源區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受水區的對口協作和有關中央單位的定點扶貧下,有力地幫助水源區十堰鄖陽等貧困縣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和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經濟日報北京12月1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水利部發布:截止到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過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工程累計向北調水394億立方米,沿線京津冀魯豫江皖七省市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通水六年,累計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通水七年,累計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1.2億人受益 調水394億立方米...南水北調通水六年取得了這些成就
    水利部今天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山東七省市,超1.2億人口直接受益。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北方部分地區地下水超採現象初步得到有效遏制,沿線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 南水北調,不只調來好水
    6年前,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河南南陽陶岔渠首大閘緩緩開啟,蓄勢已久的南水奔湧而出。這一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也意味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年來,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
  •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
  • 南水浩蕩潤天下——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水很渾,水垢堆積得太多,隔三差五就得換壺換鍋。」在河南焦作市的南水北調中線乾渠旁,67歲的王褚鄉東於村村民張欽虎,望著滾滾江水感慨地說,「自從用上了南水,自來水管擰開就是清水,這日子也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水垢少了,水好喝了……自5年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沿線群眾飲水質量顯著改善,幸福感和獲得感隨之增強。
  • 南水北調中線!萬戶千家飲南水,人間煙火最美味
    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北京BTV頻道《四海漫遊》節目一路北上 走進北京 天津 河北一路南下 深入焦作 鄭州 渠首給大家看南水北調到底給百姓帶來了怎樣變化!供水區域覆蓋了天津14個區900多萬天津市民從中受益才有效緩解了天津水質的問題……南水北調到底給我們帶來了怎樣變化?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小編帶您一起重溫這大國...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小編帶您一起重溫這大國重器的中國驕傲!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這,就是中國南水北調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祝南水北調生日快樂
  • 南水北調是誰提出來的!南水又是如何北調?
    南水為什麼要北調?南水北調工程,就是要分別從中國的西部、中部、東部修建三條輸水線路,把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黃河和長江連通。說到缺水,南方的朋友們可能沒什麼感覺,除了春季總是下雨,夏季總是颱風雨沒覺得我們會缺水。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惠及超1.2億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水利部今天(12月12日)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
  • 南水北調東線啟動新的年度調水 計劃向山東調水6.7億方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劉詩平)23日10時許,南水北調東線臺兒莊泵站開機,東線2020-2021年度調水正式啟動。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新的調水年度計劃向山東省調水6.7億立方米,預計2021年5月底之前完成。
  • 南水北調大規模調水致地方搶水 漢江或變旱江
    但針對大旱會否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帶來不利影響,人們展開了爭論。  有人已開始擔憂,因為南水北調工程大規模調水、地方爭相搶水,加上流域密集的水電站截水發電,漢江很可能因為超負荷運轉而陷入水質變差、水源不足的早衰局面。  為了避免漢江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旱江」,相關專家呼籲,要「系統、全面、協調」地對漢江流域進行規劃。
  • 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  6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東線工程從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出發,用世界最大規模的泵站群,一級一級「託舉」長江水北上,東流膠東,北上天津,造福萬千人家;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入渠,「上天」過渡槽、「入地」穿黃河,長江水千裡奔流,潤澤豫冀津京。  6年來,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 衛星圖告訴你,南水北調怎麼調!
    南水北調工程從長江下遊、中遊、上遊,規劃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建起中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 底圖來源: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官網東、中線一期工程,分別於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正式通水。在汛期,東線工程輸水河道將承擔洩洪功能,所以輸水期在11月至次年5月。而中線工程一年四季均可調水。調水的方式有哪些呢?
  • 中線長江水六年後成為天津市飲用水源
    長江水水質達Ⅰ類標準 據水利方面有關權威專家介紹,將在六年後成為天津市飲用水源的中線長江水
  • 南水北調,調來了什麼
    原標題:南水北調,調來了什麼 浩浩湯湯,奔湧北上。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南陽陶岔渠首大閘緩緩開啟,蓄勢已久的「南水」沿渠向北,穿行1432公裡,流經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一路潤澤著北方乾渴的大地。
  • 南水北調中線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在南水北調中線起點,長江水通過丹江口水庫,穿越閘門,歡騰北上。5月9日,中線工程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進行輸水,以這個流量計算,5秒鐘即可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這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輸水能力和效益發揮上得到了巨大提升。 中線工程建成通水以來運行穩定,經受住了設計標準流量350立方米每秒以及汛期、冰期輸水的考驗。
  • 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1.2億人直接受益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
  • —透視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周年四個社會關注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林暉、魏夢佳、宋曉東)2015年12月12日,歷經10餘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清水北上」一年間,給沿線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水質究竟如何?水價如何變動?南水北調的預期效益實現了嗎?調了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