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1.2億人直接受益

2020-12-20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1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目前,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會議要求,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東線二期工程可研和穿黃工程初步設計編制上報完成,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可研報告編制完成並上報水利部,中線調蓄庫工程雄安調蓄庫灌漿試驗開工,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通過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覆審。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建設進度加快,計劃年底水下主體工程完工。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渠首 圖片來源:水利部

中線一期工程運行六年實現達效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年供水量逐年遞增,中線一期工程運行六年實現達效。

今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水利部創新「視頻飛檢+現場飛檢」監管模式,加強工程運行和疫情監管,確保供水防疫兩不誤;中線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巡查維護實時監管系統、疫情上報及監控系統等遠程調度管理,確保輸水安全;東線工程數位化管理系統為安全調水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5月9日至6月21日,通過優化調度,中線一期工程首次以420立方米每秒設計最大流量輸水,並藉機向沿線39條河流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提升了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效,驗證了工程大流量輸水能力,集中檢驗了工程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

截至今年11月1日,中線一期工程超額完成2019—2020供水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向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86.22億立方米,超過《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提出的中線一期工程口門多年平均規劃供水量85.4億立方米,標誌著工程運行六年即達效。

南水北調沙河渡槽 圖片來源:水利部

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

據了解,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持續開展水源區生態保護,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推動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其中,中線一期工程有效助力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自2018年實施生態補水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區止跌回升;沿線河湖生態得到有效恢復,實現了河清岸綠水暢景美。

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49米,與2015年同期相比回升了3.68米,昌平、延慶、懷柔、門頭溝等區的村莊都出現了泉眼復湧。

東線工程則增加了沿線河湖水網的水體流動。比如,髒亂差的「煤都」徐州如今成為綠色之城。江蘇段工程結合河道疏浚擴挖,提高了部分航道通航等級。山東段工程延伸了通航裡程,使東平湖與南四湖連為一體,通過補水改善了小清河水質和生態,保證了泉城濟南泉水持續噴湧。

白洋澱 圖片來源:水利部

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

水利部表示,從現實和長遠考量,南水彌足珍貴,只有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的治水思路,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才能更好地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的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據了解,沿線各地深入貫徹落實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嚴格按照「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要求,先後建立了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以制度建設和執行擰緊節水「龍頭」。

比如,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節水型區創建工作,全市16個市轄區全部建成節水型區,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15.4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11.8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11立方米下降到7.8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0.710提高到0.747。天津市堅持「多渠道開源節流,節水為先」,出臺全國第一部地方節水條例。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據統計,南水的到來,加快了沿線城鄉供水一體化,中線工程沿線數千個村鎮數千萬群眾受益。河北邱縣26萬人全部用上了南水,邱縣西常屯村70歲的姜書河說,過去一年難得洗一次澡,現在村裡家家戶戶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洗澡不再是難題。」

近幾年膠東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山東段工程4次應急調水抗旱解困。今年4月,蘇北地區用水形勢嚴峻,東線9級泵站投入省內抗旱運行,保證了蘇北1600萬畝水稻豐收。今年9月,引江濟漢工程為長湖、廟湖生態補水,緩解沿線群眾用水困難。

此外,南水北調移民搬遷完成後,各級政府在移民「能發展、快致富」上下工夫,出臺多項幫扶優惠政策,制定安穩致富規劃,把移民後扶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移民群眾迅速融入新環境,實現靈活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倍左右。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 六年惠及超1.2億人
    近期在鄭州拍攝的南水北調穿黃隧洞進口南岸明渠(無人機照片)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規劃中的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分東線、中線、西線向北方調水,連接起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形成「四橫三縱」骨幹水網,科學調劑水資源,促進南北方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水利部12月12日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山東七省市,超1.2億人口直接受益。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
  • 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對此,記者走訪工程沿線多地現場,同時向水利部南水北調司等單位進行了了解。  6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東線工程從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出發,用世界最大規模的泵站群,一級一級「託舉」長江水北上,東流膠東,北上天津,造福萬千人家;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入渠,「上天」過渡槽、「入地」穿黃河,長江水千裡奔流,潤澤豫冀津京。
  • 1.2億人受益 調水394億立方米...南水北調通水六年取得了這些成就
    水利部今天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山東七省市,超1.2億人口直接受益。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北方部分地區地下水超採現象初步得到有效遏制,沿線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6周年 河北受益人口達2377萬
    資料圖長城網訊(記者 王林紅)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迎來通水六周年。六年來,中線工程累計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其中,河北受益人口達2377萬。南水北調工程自通水以來至今年12月初,河北省始終堅持「多引調、能調蓄、高效用」的工作目標,引好江水,用足江水。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惠及超1.2億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水利部今天(12月12日)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小編帶您一起重溫這大國...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小編帶您一起重溫這大國重器的中國驕傲!1.2億人直接受益這,就是中國南水北調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祝南水北調生日快樂
  • 千裡水脈潤北國——寫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共和國鑄造的國之重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被譽為「人間天河」。6年來,這渠丹江清水從南陽出發,晝夜不停滔滔奔流,累計向京津等城市送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成為居民生活的保障水、抗旱的救命水、河湖的生態水。
  • ——寫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共和國鑄造的國之重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被譽為「人間天河」。6年來,這渠丹江清水從南陽出發,晝夜不停滔滔奔流,累計向京津等城市送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成為居民生活的保障水、抗旱的救命水、河湖的生態水。
  • ...超1.2億人直接受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傑被查
    每經編輯:馬原1丨春運首日火車票開搶:鄭州、長沙、廣州等熱門線路秒光2020年春運首日(1月10日)火車票今日開搶,中新經緯記者親測發現,12日早8點,鄭州、長沙、廣州等部分熱門方向列車秒光2020年鐵路春運自1月10日開始,2月18日結束,共40天,節前15天,節後25天。據預計,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人次同比將增長8.0%,達到4.4億人次。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水利部發布:截止到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過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工程累計向北調水394億立方米,沿線京津冀魯豫江皖七省市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通水六年,累計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通水七年,累計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浩蕩潤天下——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南水浩蕩潤天下——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夢想已經成真——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水北調偉大設想
  • 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30家網媒聚焦內鄉
    當日,由南陽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六周年網絡媒體南陽行記者採風團深入內鄉集中採訪,該縣良好的生態環境,興旺的富民產業,鏗鏘的鄉村振興步伐,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南水北調通水六年來,內鄉縣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匯水區、涵養地,認真踐行「兩山」理念,厚植綠色生態環保意識,在助力脫貧攻堅發展綠色經濟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展綠色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 江門長優實業:南水北調4周年
    江門長優獲悉,自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東中線工程已全面通水四周年。截至2018年12月12日,累計調水222億立方米,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六周年 多重效益顯著——近60億江水潤澤津門大地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連續2000多天不間斷向天津安全供水,累計水量近60億立方米,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通水六年來,引江水源源不斷地保障著城市用水需求,同時還向城市重要河湖補水以及替代地下水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效益。引江工程體系初具規模。
  • —透視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周年四個社會關注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林暉、魏夢佳、宋曉東)2015年12月12日,歷經10餘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清水北上」一年間,給沿線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水質究竟如何?水價如何變動?南水北調的預期效益實現了嗎?調了多少水?
  •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6周年效益顯著 近60億立方米江水潤澤津門大地
    內容提要: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連續2000多天不間斷向天津安全供水,累計水量近60億立方米,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天津北方網訊: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連續2000多天不間斷向天津安全供水,累計水量近60億立方米,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通水6年來,引江水源源不斷地保障著城市用水需求,同時還向城市重要河湖補水以及替代地下水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效益。
  •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餘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 探訪水源涵養地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如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建成通水已有五個年頭。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五年來,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超過52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作為水源地,河南省南陽市區位特殊,生態富集敏感,是國家生態戰略安全要地。對南陽來說,實現水質保護和經濟發展互融互促,助推綠色發展保民生是永恆主題。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經濟日報北京12月1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