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連續2000多天不間斷向天津安全供水,累計水量近60億立方米,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通水六年來,引江水源源不斷地保障著城市用水需求,同時還向城市重要河湖補水以及替代地下水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效益。
引江工程體系初具規模。我市在建成中心城區供水工程、濱海新區供水工程、曹莊泵站、西河樞紐泵站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基礎上,自2014年以來又建成了王慶坨水庫、武清、寧漢供水工程和引灤引江連通爾王莊段明渠複線應急工程,今年又加快實施寶坻供水工程,進一步增強引江供水調蓄能力和覆蓋範圍。去年還實施了引江東線一期北延應急通水,加快推動引江東線二期我市相關工程前期工作,為「十四五」時期實現引江東線向我市供水奠定了基礎。
供水緊張得到緩解。通水六年來,全市供水總量由2014年24.1億立方米增加至2019年28.4億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供水安全;全市逐步形成引江、引灤輸水工程為骨架,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等經濟核心區域實現了引江、引灤雙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賴性、單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引江供水已覆蓋我市16個行政區中的14個(除薊州、寧河),1200多萬市民受益。
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2016年起,我市充分利用引江、引灤及雨洪資源,逐步實現對海河、子牙河、北運河等中心城區重點河道的常態化補水,對七裏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大溼地及獨流減河等南部地區河道定期補水,年均實施生態補水10億立方米以上,為改善我市南部缺水地區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及環城四區水系連通、海河南北水循環體系、北水南調中線工程等重點工程,為構建覆蓋全市範圍的大水網奠定基礎。
多水源配置更加優化。引江通水後,我市開始全面實施階梯水價,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重要保障。至今年12月,全市深層地下水開採量降至0.5億立方米,整體地下水位埋深呈穩定上升趨勢,預計到2022年深層地下水將實現「零」開採。依託引江供水保障,我市提速加力實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到今年年底將全面提升2061個村、202.2萬人飲水質量,基本實現城鄉供水服務均等化。
【來源:天津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