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基因組與細胞核結構

2020-12-14 騰訊網

真核生物體的遺傳信息儲存在DNA的線性序列中,編碼基因,進而產生各種細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和RNA。基因組DNA分層並有效地包裝成細胞核內的多級染色質結構,包括核小體、30nm結構、染色質環、拓撲結構域、染色質區室和染色體領地。染色質有序的空間結構及其動態過程在所有與DNA相關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如基因轉錄和DNA複製、損傷、修復,這些都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結構異常會導致多種疾病發生。那麼,遺傳信息究竟是如何組織存儲在一個微米級的細胞核中的呢?在需要複製或讀取基因組信息時,染色質有序摺疊的空間結構又是如何解開的呢?探尋、解答這兩大關鍵問題,至關重要。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特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國紅研究員組織出版專題「3D genome and nuclear architecture」(點擊可查看專題全文)。專題文章涉及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最新進展、染色質三維結構形成和維持的架構蛋白及其作用機制、染色質二級結構等前沿熱點領域,為推動三維基因組和細胞核結構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見解和指導。

專題文章簡介

[點擊英文題目可獲取全文]

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進展

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在空間上具有高度有序的層級結構,這種結構對於細胞維持正常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高通量測序的Hi-C和ChIA-PET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生物學研究中解析基因組空間結構及其功能。然而,三維基因組研究仍然存在大量的難題和挑戰,亟需更簡單經濟高效並且無誤差的研究技術。華中農業大學李國亮教授團隊較全面地回顧了近幾年在三維基因組研究領域的新技術,主要分為Hi-C/ChIA-PET技術改進版、非接近連接技術、成像技術、CRISPR相關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為未來三維基因組技術研究提供了方向上的借鑑。

染色質三維結構形成及維持的架構蛋白

近十年來,隨著成像和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揭示了染色質的層級結構包括染色質環、拓撲相關結構域、染色質區室和染色體領地,每個層級都與基因組的功能息息相關。然而,不同層級的染色質高級結構是如何形成及維持的?哪些蛋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能的機制是什麼?針對這些問題,北京大學李程研究員、孫育傑研究員團隊撰寫綜述文章,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主要架構蛋白及其作用機制和功能進行了介紹,並提出了該領域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例如相分離、RNA、傳統轉錄因子等因素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影響都是值得探索的角度。

輻射致DNA碎片分布揭示體內染色質混合二級結構

特定的染色質結構是細胞行使各種生理/病理功能的物質基礎,其基本單元是核小體。當前學界對於由核小體構成的二級結構充滿爭議,其中焦點問題是體內30 nm結構是否存在,及以何種類型結構多大佔比存在。電離輻射導致的DNA片段長度分布包含了有染色體空間結構的所有信息。北京大學楊根教授、李程研究員團隊將Hi-C和30 nm結構模型相結合,構建了全新的「30-C」模型。通過模擬DNA片段長度分布與實驗數據對比,結果表明間期人體成纖維細胞體內存在30 nm之字螺線管結構,且預測體內染色質二級結構最可能是由45%的之字螺線管30-nm結構和55%的核小體10 nm纖維組成。

染色質架構蛋白CTCF決定增強子與啟動子的拓撲性選擇

染色質拓撲絕緣子CTCF的方向性在三維基因組中決定DNA環化的方向性和增強子的方向性。基因組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增強子和啟動子中含有CTCF結合位點,這些位點在增強子與啟動子的選擇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吳強教授團隊利用CRISPR DNA大片段編輯技術,通過對含有CTCF位點的增強子進行重複,發現在增強子重複之後,近端增強子與靶基因通過遠程互作在空間上相互靠近並激活靶基因,而遠端增強子則不再與靶基因互作。把近端增強子的CTCF位點突變之後,靶基因不再與其互作,而恢復與遠端含有CTCF位點的增強子互作,這樣靶基因的啟動子又被遠端的增強子激活。所以雖然染色質高級結構在三維基因組中改變了,但啟動子的活性卻沒有變化,這就解釋了近幾年所謂染色質高級結構與基因表達調控關係不大的現象。該研究還通過啟動子重複實驗進一步證明了CTCF在啟動子拓撲性選擇的決定性作用。總之,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染色質架構蛋白CTCF在基因表達調控中啟動子和增強子拓撲性選擇的作用機制。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南古所等發現迄今最早的細胞核結構—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由中國、英國、巴西、瑞典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在我國甕安動物群胚胎化石中確認了細胞核結構的存在
  • 第六屆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圓滿落幕!數十位業界專家精彩報告集錦
    利用該方法,正常團隊發現,在單細胞的水平下,基因組三維結構中TAD的細胞間異質性並沒有過去認為的那麼大,因此可以利用TAD來對單細胞進行分類。他們的算法為單細胞水平的三維基因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鍾思林香港中文大學鍾思林教授在報告中介紹,在動物細胞核中,染色體通過形成區室等三維基因組結構來進行轉錄調控。鍾思林教授組則關注植物細胞核中的三維基因組結構的功能,通過Hi-C技術,他們發現不同的植物細胞核中有相似的三維基因組結構。
  • 研究揭示亞細胞核結構nuclear speckle在mRNA出核中的功能與機制
    該研究工作獲得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資助,同時得到生化與細胞所細胞分析技術平臺、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等的支持。gain export competence」,首次揭示了具備出核能力的RNP的裝配位點——亞細胞核結構nuclear speckle。
  • Cell:大約30種神經疾病存在著相同的三維基因組摺疊模式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種共同的將幾乎所有的TNR擴增疾病關聯在一起的線索:為了裝載到細胞的細胞核中,DNA經摺疊後形成的複雜三維模式。他們發現幾乎所有已知在疾病中不穩定的STR都位於將相鄰的摺疊結構域分隔開來的邊界。
  • Nuleic Acids Res:三維基因組數據的動態染色質可接近性模型
    真核細胞的染色質在細胞核中摺疊成複雜的三維結構,但這些結構的形成和功能還沒有被完全理解。在疾病形成和幹細胞分化過程中,表達調控、表觀遺傳的變化經常伴隨著三維基因組的結構變化。在此項研究中,李程研究組使用基於 Hi- C 數據的染色質區域間的相對空間距離,利用布朗運動描述轉錄因子和染色質修飾蛋白在不同染色質區域之間的動態轉移過程,並以此建立了染色質區域附近分子濃度變化和趨於穩定的馬爾可夫模型。
  • 套磁李程老師的準備--三維基因組方向
    對三維基因組結構的可視化如FISH乃至於利用CRISPR技術實現。   三維基因組的關鍵生物學問題:高級結構的形成模式是什麼?與表觀遺傳學修飾的關係,之間如何調控?在發育和疾病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結合新技術來研究,測序,成像,單細胞組,數據挖掘等等。
  • 科學家開發卷積神經網絡預測三維基因組
    科學家開發卷積神經網絡預測三維基因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5:45:23 格萊斯頓研究所的數據科學和生物技術Katherine S.
  • 斑馬魚順式調控元件和三維基因組結構圖獲解析
    斑馬魚順式調控元件和三維基因組結構圖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16:25 2020年11月2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西北大學嶽峰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Science發文揭示細胞核中核仁的新功能!
    2019年7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核仁是細胞核中一個眾所周知的結構,在光鏡下很容易看到。這種核結構被認為是核糖體產生的地方。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核仁也是蛋白質質量控制的一個部位。當細胞受到壓力時,蛋白質容易發生錯誤摺疊和聚集。
  • 三維基因組學分析實戰培訓班,線上直播課,2天僅需399(生信技能樹粉絲特權價格)
    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加入我們的三維基因組學分析實戰討論群哦,我會給你們開一下小灶哈,提供一些我收藏的學習資料!時間主題培訓前一周基礎操作視頻自學1)Hi-C建庫測序原理;2)三維基因組應用與案例;3)Linux基礎操作、R語言及繪圖。
  • 真核細胞核膜重建(裝配)研究的新進展……呂全龍 蔣青 張傳茂
    (節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呂全龍,蔣青,張傳茂在《2006科學發展報告》中撰寫文章「真核細胞核膜重建(裝配)研究的新進展」,對核膜重建過程和調控機理研究的新進展進行了綜述。細胞核(cell nucleus)是真核生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
  • 復旦大學醫學院2000年細胞生物學(專業)(碩士)
    7、細胞連接廣泛存在於多細胞生物體,動物的細胞連接按功能分為______、______、______等3類,而相鄰植物細胞是通過______連接的。8、肌鈣蛋白由______、______、______等3種成分組成,他們與______、______一起構成細肌絲。
  • 打破認知—細菌也有細胞器,研究它們可以了解複雜的細胞如何進化
    打開一本幾十年前出版的基礎生物學教科書或一本幾個月前出版的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兩者都將以同樣的方式定義兩大類細胞:真核生物有一種稱為細胞器的膜結合區,其中包括一個細胞核,它們存儲自己的遺傳信息,而原核生物則沒有。這種區別甚至體現在他們的名字中:在希臘語中,「真核生物」的意思是「真正的內核」(指細胞核),而「原核生物」的意思是「內核之前」。
  • 高中生物專題6 細胞膜和細胞核 高中生物總複習高考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5、有細胞壁的細胞不一定都是植物細胞,如原核細胞、真菌細胞也有細胞壁。關於細胞核結構的五個易錯點1.核膜、核仁在細胞周期中表現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2.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選擇透過性,核孔雖然可以允許大分子物質通過,但仍然具有選擇性,如細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 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但是,關於細胞核的出現,還縈繞著一個更深層次的謎團;沒有人知道那個古菌是否已經是一種有細胞核的原始真核生物,抑或是後來才出現了細胞核。任何關於真核生物細胞核起源的故事都需要解釋它的幾個特徵。首先是結構的性質:嵌套的內外膜,以及連接內部和細胞其他部分的孔洞。其次是一種奇怪的分隔方式,能將基因的表達限制在自身內部,而將蛋白質的構建留在外部。
  • 科學好故事|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但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細胞核。但是,關於細胞核的出現,還縈繞著一個更深層次的謎團;沒有人知道那個古菌是否已經是一種有細胞核的原始真核生物,抑或是後來才出現了細胞核。任何關於真核生物細胞核起源的故事都需要解釋它的幾個特徵。首先是結構的性質:嵌套的內外膜,以及連接內部和細胞其他部分的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