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10月7日,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草案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等九個章節。
草案中明確規定,學前兒童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幼兒園應當配備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的玩具、教具和幼兒圖畫書,不得使用教科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組織學前兒童參與商業性活動、競賽類活動和其他違背學前兒童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多年來學前教育搶跑現象屢禁難止,與以往整治行動相比,法律層面的明令禁止,無疑更具權威性和震懾力。幼兒園&34;現象,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因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都過早地把孩子送上激烈競爭的賽道。為了迎合家長期待,一些幼兒園大張旗鼓地宣稱設有識字計算等小學課程,布置作業、組織競賽、公開排名更成了這類園裡的家常便飯,各類超綱的培訓班也爭相把宣傳單送到幼兒家長的手中。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是,有家長因孩子所上幼兒園不教授小學內容,竟在學前教育的第三年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出來,直接送進各類培訓班。
讓幼兒提前掌握小學知識,看似是助力孩子賽跑,其實是拔苗助長。一方面,向幼兒灌輸不符合其年齡特徵的知識,既有違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也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提前學個一知半解,往往導致孩子在一年級從頭學起時注意力不夠集中,表現出反感和不適應。幼兒階段的成績優秀與終生良好的學習素養相比,哪個對孩子的學習生涯更重要?
近年來,針對幼兒園超綱教學、幼兒學習班大行其道的現象,教育部門一直在尋求破解之策,不少治理行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不過,在社會應試教育觀及焦慮心態的雙重作用下,此類現象依舊難以斷絕。如今,學前教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其中除了矯正小學化教育方式,還明確對&34;的幼兒園和社會機構,處以罰款、整改或吊銷辦學許可的處罰。草案的出臺,無疑會倒逼幼兒園把教育重點放在幼兒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培養上,並封堵社會教育機構為幼兒&34;的大門。這不只是在給學前兒童的美好童年減負,糾正家長的焦慮觀念;也是對應試教育機制改革的深化,對國民教育公平公正性的維護。
學習時間可被強行提前,成長規律卻難以主觀打破。草案用法律給學前兒童畫了一條起跑線,給拔苗助長者套上&34;,讓家長和社會真正認識到搶跑的危害性,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