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貝勒何 發布時間:
作者:貝勒何 發布時間:
教育部九月份發布的《關於「十三五」期間 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新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日常應用,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而目前,中國主流的STEAM教育是機器人教育、編程教育、以及3D列印等。難道這些STEAM教育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嗎?那我們就先要從它的定位說起。
所謂的STEAM的官方解釋,不外乎是「科學、數學、技術、工程以及藝術」的綜合體,而這些都源於歐巴馬政府倡導的美國青少年「素質教育騰飛」的理念。
很顯然,歐美國家把科技、數學這樣的偏重理性思維的學科放在了素質教育的首位。儘管有一門藝術學科的探索,但是相對於拓展思維、發散思維的引導並不成為主導。這不禁又給予筆者更多的疑問。
歐美國家的青少年從小生活在相對富裕和寬鬆的環境中,更多的探索與交流機會從小賦予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加之國外家庭教育的開放,使得這種好奇更加強烈,帶來的是更為天馬星空的想法。美國社會提倡有夢就要去嘗試,英雄主義的思想使得帶有創想的美國青少年從小就開始追夢。
反觀國內教育,這樣的大環境顯然不存在。自古讀書考取功名的思想演變至今,對多數人來說讀書上學是唯一的就業機遇,這造就了大批中高考輔導班臨考衝刺的氛圍,還有每年茫茫然的考研大軍。當分數成為每一次篩選的唯一標準,勢必造成標準答禁錮孩子思維的問題。
大環境如此,我們一朝醒悟就要翻天覆地的大動作,卻顯然又陷入了「拔苗助長」的怪圈子。我們的骨子裡好像就好這口,一看到國外好,就要風風火火搞起「拿來主義」,規模一定是「大躍進」的方式,一旦發現這招不行,又開始全面否定前面工作,若等到趨於平和之際,不知要付出多大代價。
STEAM教育本身並沒有錯,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也沒有問題,而是如何甄別和啟用?在何時啟用?用何種方式啟用?由誰來指引和標準來衡量?這些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內容。
就拿筆者三年多來開展的青少年3d列印教育的經歷來說,前兩年都是默默無聞,甚至可以說毫無進展。一開始也是照搬硬套國外的內容,課堂效果極為不好,很多學生和家長課中打盹,甚至出現了將筆者哄下臺的慘狀。痛定思痛後,筆者開始改變教學思路,運用中國傳統思想引導3d列印科技來進行授課,不但多次獲得滿堂彩,還出現了家長需要排課檔期才能報上名的現象。
這個案例也許並不能證明這樣的授課方式是否科學,卻也證實中國的青少年素質教育就要走出我們自己的特色之路。
基於三年來在3D列印教學領域的這些嘗試,提出了如下幾點思考:
1.沒有獨特教學思想引導的科技教學是不完整的。
2.沒有良性商業運作的課外教育是不長久的。
3.沒有煥然一新教學評價標準是不完善的。
4.沒有線上線下的交互是無法滿足未來素質教育需求的。
作為一位實踐者,我認為需要擁有一套符合中國自主創新課程的思想做引導,那就是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墨子的「兼愛」,是老莊的「無為」,是中國數千年文化積澱下來的思想。
3d列印教學也好,編程教育也罷,這些都是科技,是華麗的衣衫,衣衫是歷史跟隨潮流而演變的,只可以依據時代來選擇時尚,而不可一味追尋,時尚是飄忽不定的,基礎教育不是在做修飾而是鋪設基石。
至於技術教學,無論是3D列印還是編程學習,都可以培養青少年動手能力,改觀中國人動手能力差的現狀。而這一切全部要源自學生的興趣引導,否則都會出現「淺嘗則止」結果。
畢竟,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責任艱巨。STEAM教育剛剛興起,最不可取的就是「盲目跟風」,而應該走一條真正符合國情和教育規律的素質教育之路。
以上觀點出自超級貝勒何,如有異議可以隨時溝通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