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悄然而逝,纏綿的光陰,在春陽裡播種,在夏雨中搖曳,在秋風中飄零,在冬雪裡沉默。
轉眼又是一年大雪,紛飛的雪花,一片片,一簇簇,穿庭弄枝,輕飄漫舞,勾動無限思緒。
在大雪時節,讀一讀這四首句帶「雪」的詩詞,靜享冬日的美好。
1.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這一句出自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是一首應試詩,是祖詠在考場上所寫,原本題目要求是寫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但是祖詠寫了四句便停筆了,因為他覺得「意盡了,再寫便是畫蛇添足」。
當時考官不理解,但在後人眼中,這首隻有20個字的小詩卻是「詠雪絕唱」。
站在長安城上,遙望終南山,只見北面的山峰格外秀美;峰頂白雪皚皚,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漂浮在白雲之上,寒光閃閃。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染紅了林梢,清冷的長安城中又增添了幾許寒意。
短短4句便雪景的清麗和雪後的寒冷寫到了極致,令人叫絕。
2.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這一句出自孟郊的《洛橋晚望》。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孟郊在46歲的時候高中進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然而一直到了51歲,才當上了溧陽尉這樣一個小官。
以他的才能當縣尉確實是委屈了,而且也違背了他的初衷,所以幾年後便辭官而去。
晚年的他定居在洛陽一帶,寄情山水,這首《洛橋晚望》便寫於這一時期。
那是一個冬日的傍晚,天津橋下的寒冰剛剛凍結,洛陽的大道上靜悄悄的,幾乎沒有一個行人。
高大的榆柳葉落枝禿,掩映著靜謐的亭臺樓閣。
萬籟俱寂,蕭瑟清冷到了極致。
不知何時,月亮偷偷爬上了樹梢,抬頭望去,那嵩山上的皚皚白雪,在月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清亮的光輝。
原本冬日的黃昏應該是清冷蕭瑟的,但是在詩人筆下,明亮的白雪為這沉寂的冬日增添了無限生機,創造出了一種極其深遠清麗的境界。
3.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這一句出自清代鄭板橋的《山中雪後》。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出身貧寒,生活困苦,卻始終清高堅韌,他的很多詩歌都寄託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現了堅貞不屈的品格,這首山中雪後亦是如此。
冬日的清晨,一打開房門,只見連綿的山峰已被皚皚白雪覆蓋。
剛剛升起的太陽,仿佛沒有半點活力,微弱的光芒,透過白雲,灑落在地面上,依然寒意森森。
房簷上的積雪還未融化,庭院中的梅花也被凍住,詩人望著那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不禁發出了深深的感嘆「一種清孤不等閒」。
雪落人間,點染著詩人靈動的思緒;梅開經年,暗香浮動,溫暖了冰冷的冬季。
這是一首「雪詩」,更是一曲關於梅花的讚歌。
4.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出自清代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他的山水詩極具靈性,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愜意與美感。
這首詩是他辭官歸隱後所作,當時的他「右足忽病瘡」,不能像往年一樣登山賞景,但他依然不改初心,靜享流年,這首詩正表達了他此時怡然自樂的心態。
寒冷的冬夜裡,喧鬧的市井已漸漸平靜,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更鼓聲。
夜越來越深,詩人正準備入睡,剛一吹燈卻發現房間更亮了。
他向外望去,只見夜空中明月高懸,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皎潔明亮。
袁枚是個熱愛生活之人,所以他能從這點滴細節中發現自然之美。
整首詩於幽冷靜謐氛圍中,創造出了清新溫暖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
寒風吹過紅塵裡的阡陌,冬日的韻致和寧靜,撲面而來。
紛紛揚揚的雪花,落於溪橋石畔,落於山川田野,落於庭戶窗前,驚豔了流年,溫暖了歲月。
這四首「雪詩」雖然很短,意境卻極美,一讀便愛上了。
-END-
作者:解憂詩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