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0日,「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會議圍繞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和挑戰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本次會議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承辦。
本次會議共設12個專題論壇,包括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論壇、未來教育與教師能力建設論壇、5G時代的智慧教育論壇、人工智慧與社會治理論壇、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智能時代的K12教育論壇、開放教育資源與全納學習論壇、區域智慧教育新生態論壇、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論壇、國際科學教育論壇、ICT促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論壇和智慧學習與教育的未來論壇。
江蘇師範大學楊現民教授從5G時代的信息生態系統、5G信息生態中的教學新形態、需要探討的關鍵問題發表了《5G時代的教學創新》的演講。
第一個就是它對智能的硬體終端將一樣這種終端越來越智能、便捷、個性化。你看我們現在經常用的終端的話,比如在4G時代,我們用的更多的是手機和PAD,加上我的筆記本的電腦,得到5g的時代的話,我們將用到越來越多的手環,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的這種便捷式的演進,就是可穿戴的設備也將進入到我們整個教育的系統當中。
關於智能教學工具影響的第二個方面就是關於軟的方面,我們稱之為智能化的軟體系統,5G加上AI加上大數據,加上區塊鏈,它可以是我們的這種教育教學的軟體系統變得更加可靠,更加智能化,自適應化。
第一個它可以解除傳統的我們的鍵盤、滑鼠以及觸控螢幕,它對老師學生主題身體的一種束縛,讓我們的交互變得更加自然。我們可以通過語音可以通過手勢進行交互。
第二點就是可以增強師生對外部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剛才於老師講的分布式認知它是一種增強。
第三個就是可以提高我們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交流和協作的水平,講得更加的無障礙,更加的高效流暢。
基於剛才的一種對於4種核心要素變革和優化的影響,在5G信息生態當中,我們的教學方式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主要的改變可能有4個方面。
5G跟大數據的結合,跟AI技術的融合,將進一步的推進數據驅動精準教學的開展。
我們講到精準教學它最核心的一定是精準教,老師的精準教,另一個是學生的個性學。我們通過老師的精準教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學生的個性學能夠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當然它的前提就是要採集足夠多的全維度的學生的學,老師教以及管理者的系統的數據,然後結合這些多元化的數據的採集去做深度的分析和挖掘,進而給學生推送最適合的資源以及學習的知識服務。
關於數據驅動精準教學,它有涉及到課前課中授課後都是要基於數據云,課前我們基礎數據老師可以做精心的教學設計,課桌的話可以開展精細化的授導,精煉的研習,包括課堂的及時的評估,課後的話就要針對學生的個性。
不僅僅去開展這種做題的一種訓練和輔導,而是一種結合還是發展的個性特點,它的綜合的素質,它的核心的素養不足去開展布置針對性的一些個性化的作業和生活的一些任務。
目前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有一個課題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精準教學,我是其中的主持人,目前也在全國有51所實驗學校,75個此刻提都在做開展相關的研究,但是目前這個課題主要還是聚焦在高中階段,主要是以數學英語和物理學科為主。
其實我們講到精準教學,新型的實驗的教改的實驗從2016年就開始,當然做的比較早的是我們江蘇和浙江,他們在推進精準教學的改革實驗,經過3~4年的實驗之後,發現成效非常的明顯。
你比如說無錫的美術高中,還有泰州的第三高地中學,我覺得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他把一所很普通的一些學校,那麼應用大數據的技術去部署精準教學的系統,去研究出一套精準教學的這種知識服務體系,即全面提升學校育人的質量。
……
本文來自楊現民教授現場演講《5G時代的教學創新》,極課大數據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