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記者 呂虹)9月29日上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秦世成、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副處長趙妍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京內外26所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農大馬院師生等共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秦世成在致辭中對前來參會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農大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的各項要求,堅持將「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作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方法論原則和實踐指南,在北京市教育工委、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背景下,召開這樣的一次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於進一步總結新時代以來思政課建設的經驗,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針對性和時代感,夯實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
北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副處長對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指出此次研討會是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全市思想宣傳會議工作精神,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創新舉措和具體行動,高度評價了近年來中國農業大學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及北京市相關決策部署,在教學、科研、隊伍建設等特別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方面的工作,並對新時代加強思政課教學提出守初心、立匠心、鑄信心的三點希望。
主題報告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郝立新教授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講好中國道路和中國故事」為主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引導青年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理應重視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要講好中國的「紅色故事」「改革故事」和「扶貧攻堅故事」等等。唯有講好中國故事,才能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專家主旨發言環節,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暉教授分享了農大作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示範點,在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三三制」協同育人教學改革過程中所形成的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專題」的教學模式,以及圍繞這一模式所作的十個方面的探索,並把探索體會歸結為三個方面,即「體系+專題」實現思政課教學目標的現實要求,是提升思政課建設實效的重要抓手,是實現本碩博思政課「節節高」的有效形式。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侯衍社教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新闡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論斷、人民主體思想的新闡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認識、發展理念的新概括等八個方面論述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創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孫蘭英教授就概論課教學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認為概論課教學首先要準確把握國家發展大勢,深深紮根於開放的沃土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在重視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堅持理論為本內容為王的的教學理念。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胡偉分享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創課堂的構建,通過師生互動、角色互換,實現「學習共同體」;通過現場模擬、情景假設,實現「感同身受」;通過內外互動、相互體驗,實現「增強認同」。北京服裝學院張紅玲提出以學校辦學特色為引領,深化思政課改革,打造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實踐教學、現場教學、「名家領讀經典」「雙微」四個平臺一體的教學改革思路及舉措。
示範課展示環節,中國人民大學董佳副教授從明確教學目的、教學以問題為主線、教學要有新視角三方面講述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三題」;中國農業大學劉彬副教授以「理論在觀察中的作用」為主題進行了授課展示,與在場師生進行了互動。兩位教師不同的講授風格,展現出青年思政課教師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優秀的講演能力。
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盧兆彤做大會總結,再次對參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表示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不斷提升思政課建設成效。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盧兆彤、院長張暉主持,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林萬龍,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院長王勇,《北京德育》執行主編杜華,新華社、光明日報的記者以及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編輯參加了會議。
《教育家》雜誌:http://jyj.gmw.cn/2018-09/30/content_31465769.htm
(編輯 趙暉 李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