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中國】駱鬱廷: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經驗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經驗

駱鬱廷

 

 

  作者簡介】駱鬱廷,武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國家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招標課題及其他省部級課題十餘項,出版《精神動力論》《文化軟實力:戰略、結構與路徑》等專著教材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教育研究》等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0多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課程。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經驗,是新時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迫切需要。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主要有:

 

  一、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

  堅持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領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根本要求,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關鍵,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保障。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領導的強弱,直接關係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鞏固主流意識形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作用的發揮。新中國成立初期,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轉發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在高等學校試行政治工作制度的報告》,明確指出要「在高等學校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以加強政治領導,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建設工作,為全國高等學校教育建設事業打下堅強的政治基礎」。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在一切高等學校中,應當實行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黨的領導保證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順利開展。「文革」期間,黨的領導受到嚴重衝擊和根本否定,高校成為重災區,思想政治理論課也飽受摧殘。1980年7月7日,教育部印發《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提出「搞好高等學校馬列主義課教學的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建立和健全領導體制」。1984年9月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定》,明確「學校黨委和校長要把抓好馬列主義理論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幫助他們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設和業務建設」。然而,20世紀80年代,受所謂「黨政分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影響,部分高校曾經試行校長負責制,黨對高校的領導一度受到嚴重削弱,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導致人心渙散,思想混亂,最終出現「8·9政治風波」的嚴重後果。1990年7月17日,針對高校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受到削弱的情況,《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的通知》下發,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還從1990年開始,連續召開30年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研究黨的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等重大問題,極大地加強了黨對高等學校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領導。2016年12月9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歷史表明,凡是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會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凡是動搖和削弱黨的領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會遭受嚴重幹擾和挫折。因此,黨的領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的有力保障和定海神針。

 

  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鑄魂育人的核心課程,承擔著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才。新中國成立初期,著力培養「為人民服務,首先為工農服務,為當前的革命鬥爭與建設服務」的人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培育了一批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改革開放以來,培育了一批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入新時代,著力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推進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展的歷程中,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注意處理好課程與育人的關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自覺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處理好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關係,寓價值引領於知識傳授過程中,運用豐富知識支撐價值引領,把育德與育智結合起來,把立德與樹人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處理好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係,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建設,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協同育人,更好凝聚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實踐證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課程建設與立德樹人緊密結合起來,把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起來,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高度協同起來,才能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實效。

 

  三、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質量和效果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經驗。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深入的探索,積累了重要經驗。一是聯繫實際開展理論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重視聯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聯繫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成就,聯繫不同年代青年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發展需要和思想實際,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聯繫實際,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加深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的全面發展規律的認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真正入耳、入腦、入心。二是運用理論指導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社會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指導和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並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理論,加深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三是深化社會實踐教育。加強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育環節,採取多種方式,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實踐、社會考察、對口支援、智力扶貧、掛職鍛鍊、志願服務、科學實驗、畢業實習等等,引導學生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深入實踐、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更好地了解國情、體察生活、感悟現實,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在與社會實踐、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中,更好更快地發展與成長。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歷史表明,堅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既能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理解,又能運用理論指導和推進社會實踐,還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走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

 

  四、堅持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

  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途徑,科研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支撐。教學與科研密不可分,堅持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是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一方面,堅持以教學實踐帶動科學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好人生總開關的重任。為了回答學生在思想認知、政治認同、價值取向、人生發展等方面的問題,澄清學生的思想困惑,高校注重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把教學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轉化為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把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結合起來,加強集體攻關,深入剖析問題的實質和根源,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趨勢,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增強了教師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堅持以科學研究服務教學實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學研究始終圍繞和服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斷總結新實踐、新成就、新經驗,創造新成果、新思想、新話語,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充實教材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高釋疑解惑、回答和解決學生思想認識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為青年學生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提供重要的學理支撐。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踐表明,正是由于堅持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以教學帶動科研、促進科研,以科研服務教學、提升教學,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相互轉化和循環上升,有力推動和支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提升。

 

  五、堅持主導與主體的有機統一

  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構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離不開教師的教育與引導,也離不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堅持主導與主體的有機統一,是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又一重要經驗。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和指導,關心、愛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不斷充實壯大,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主導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教育作用,把好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方向,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整體設計、教學組織和氛圍營造,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動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了學生全面成長和發展的堅實思想基礎。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體,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主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最終是為了「教學生學」,讓學生深入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道德理論,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同化於群。在這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努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緊密結合,實現主導與主體的有機統一,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他們自覺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加強雙向互動,積極主動學習、研究、思考和提出問題,在雙向互動中澄清思想困惑,在國際比較中認清發展大勢,在自我教育中提升思想覺悟,在社會實踐中深化思想認識,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的內容轉化為青年學生自身正確的思想認知、政治認同、價值取向,道德品行,培養造就了一批批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踐表明,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結合,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過程,是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激發了教育活力,增強了教育合力,進一步活躍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六、堅持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提升,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創新,也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創新。堅持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是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展的又一重要經驗。一方面,內容決定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堅持內容為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轉化成課程體系,把課程體系轉化為教材體系,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內容體系,構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重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並且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以及人才培養實踐緊密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總結新經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充實新內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常教常新,常學常新。另一方面,形式服務內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豐富更新教學內容的同時,不斷適應時代進步和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教學形式,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新媒體、多媒體、全媒體、自媒體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造了遠程教學、網絡教學、翻轉課堂、微課堂等多種形式,並且把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結合起來,網上教學網下指導結合起來,校內教學和校外實踐結合起來,把知識考核與素質評價結合起來,形成了新媒體、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體系,生動而深刻地闡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新中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踐表明,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以內容創新推動形式創新,以形式創新服務內容創新,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和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更好地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價值。

 

  專家推薦意見】本文以綜述的形式對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進行了回顧與展望,思路清晰、資料翔實、論證充分、總結到位,是一篇全面總結和分析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雄文。本文對於我們全面了解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發展歷程,深刻認識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經驗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發展大勢,深入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規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高校是立德樹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地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新中國成立伊始,為了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被納入高等教育課程體系,這也是當時改造舊大學、建設新大學的題中之義。
  • 楊忠明,蔡慧敏: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回顧與時代展望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其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2017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全面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政治教育內容指明了創新方向。2019年3月,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並提出"八個相統一"。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為教育部2017年全國高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黨組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提出打一場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為全面摸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情況,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專家,奔赴全國2500多所普通高校開展聽課調研指導工作,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史上首次「地毯式」全覆蓋大調研。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1978年4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的馬列主義理論課程一般應開設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等四門課」[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G].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70.]
  • 就《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答記者問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作出部署,明確了目標任務。各地各高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紮實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必須認識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教材、教師、教學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關於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申報...
    《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動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擬設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2020-2022年),現將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
    9月5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首屆高端論壇在南開大學舉行。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應邀共同為基地揭牌。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申報通知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動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擬設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2020-2022年),現將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理論性資源的供給方,必須充分發揮學理研究的優勢,在促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提高方面當好生力軍。  首先,「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提出了提供學術支持的要求。伴隨新中國70年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也走過了70年的歷程。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本文從探索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入手,通過回顧新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歷程,以期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有所裨益。  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艱辛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階段。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三重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任務,肩負著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理應成為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力軍。要發揮這一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把握好大學生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三重使命。
  • 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
  • 重慶大學著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重慶大學著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2019-02-26 來源: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 整合同城資源 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共享平臺
    原標題:整合同城資源 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共享平臺  ——記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城聯盟   「淮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城聯盟」是由安徽理工大學、淮南聯合大學、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和淮南師範學院等六所高校組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同盟
  • 立德樹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根本任務
    原標題: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高度肯定了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中的至關重要地位。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新使命
    原標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強調了黨的領導對做好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新使命,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要求,為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作出了重要部署
  •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聯盟在京成立
    近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導,北方工業大學、全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聯盟、《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部、《思想理論教育》編輯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編輯部共同舉辦,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承辦。
  • 「思想政治理論課青椒論壇」 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
    7月14日,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指導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支持下,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和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青椒論壇」第六期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本期論壇共邀請了四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青年教師圍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研究」作主題發言。
  • 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
    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 2018-04-26 來源:教育部 點擊圖片 高清下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 我校接受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專項督查
    按照市教衛工作黨委統一部署,12月4日上午,由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廣明帶隊的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專項督查組對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我校黨委書記杜慧芳,副校長胡寶國、王慧鋒,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政班子負責人以及黨辦、宣傳部、教務處、人事處、學工部、研工部、人文社科處、財務處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工作匯報會。會議由督查組組長吳廣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