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動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擬設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2020-2022年),現將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
1.建設目標和任務。緊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六個要」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八個相統一」總目標,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強校的師資優勢,以一校包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方式,建立健全相對固定、供需匹配、上門示範、精準培訓的集體備課工作機制,深入開展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培訓提素質、集中備課提質量,創新集體備課形式,提升集體備課效果,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集體備課工作高質量發展,逐步縮小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差距,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2.建設周期和資助額度。「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以3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每項資助額度90萬元。
3.申報對象和申報辦法。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代表性成果、師資力量足夠承擔工作任務的學校,可申報「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具備申報資格的學校,填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申報書(2020-2022年)》,省級教育部門審核同意後統一報教育部社科司。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
1.建設目標和任務。面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中長期戰略目標,遵循領軍人才、拔尖教師培養成長規律,發揮名師大家傳幫帶作用,培養一大批年富力強、成長性好、代表性強的優秀中青年教師,建設一大批能夠在全國層面代表各辦學層次、各類型學校最高教學水平以及面向國內外深度闡釋黨的創新理論、講好中國故事的優質示範課程,在服務重大國家需求、深化課程改革創新、開展理論宣講和科研攻關等方面形成代表性工作成果。
2.建設周期和資助額度。名師工作室以3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每項資助額度30萬元。2018年、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設立的11個名師工作室項目,統一納入項目管理,繼續執行立項通知書註明的經費額度和經費管理使用方式。
3.申報對象和申報辦法。各省級教育部門,精準對標項目建設目標和任務,統籌中央部委屬高校和省屬高校、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結合已設立的省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布局和「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獲獎情況,優中選優,限額申報。名師工作室負責人須受聘教授職務,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少於10年,且2016-2020年每學年必須為本專科生主講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完成至少一個建設周期的項目任務,模範踐行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等各項要求,教學效果好,深化課程改革創新做到「八個相統一」,學術造詣高,教學科研成果影響力大、具有較高推廣價值。名師工作室負責人所在學校為項目建設依託單位,須為名師工作室提供支持保障並強化過程管理。省級教育部門對擬推薦的名師工作室進行不少於5天公示,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申報書(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申報匯總表》統一報教育部社科司。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
1.建設目標和任務。深入研究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和認知規律,積極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學載體,以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綜合運用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和流媒體、超高清等技術手段,構建全息化、可視化的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體驗,研發網絡共享、成本適宜的虛擬仿真教學資源,打造若干順應教育技術革新趨勢、輻射帶動全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
2.建設周期和資助額度。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以3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根據前期建設基礎、省級教育部門和所在學校建設資金配套能力,每項資助額度200萬元至400萬元。
3.申報對象和申報辦法。擬在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各區域最多各設立1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擬申報的學校按所在區域申報,須緊密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已開發建設虛擬仿真教學資源、設施,擁有無爭議的智慧財產權,已實際投入建設資金不低於50萬元,原則上已開展不少於一個學期的虛擬仿真教學應用,技術環境穩定,教學效果良好,且學校、省級教育部門同意提供不低於1:1的配套建設資金。具備申報資格的學校填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申報書(2020-2022年)》,省級教育部門審核同意後統一報教育部社科司。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中心
1.建設目標和任務。按照「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細分深研本專科、研究生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的授課對象、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優化教學設計,創新內容供給,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持續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提供高質量數據資源,服務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備課教學工作,第一時間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貫穿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以下課程分別設立1個教學創新中心: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率先全面開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本科)、「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本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本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本科)、「形勢與政策」(本專科)、「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專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碩士階段)、「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階段)。
2.建設周期和資助額度。教學創新中心以3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每項資助額度120萬元。
3.申報對象和申報辦法。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方面具有先進理念、取得顯著成果、形成鮮明特色,且2012年以來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果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2017年以來有思想政治理論課被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或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學校,可申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中心,同一學校限報1項、對應1門課程。其中,憑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或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的學校,所申報課程須與被認定的課程名稱一致。具備申報資格的學校填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中心申報書(2020-2022年)》,省級教育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教育部社科司。
五、工作要求
1.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廣泛動員,細緻遴選,嚴格把關,確保推薦申報的項目前期成果真實、工作基礎紮實、團隊力量充實、承諾目標落實,能夠切實在新發展階段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方面走在前作表率,面向區域乃至全國發揮示範帶動服務作用。
2.符合條件的學校可申報多類項目,每類項目每校限報1項。項目負責人應符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所在單位須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項目負責人必須實際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管理工作,真正承擔和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每位負責人限申報1個項目,申報書所列人員須徵得本人同意,否則視為違規申報。
3.申報材料由省級教育部門統一報送,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申報匯總表》一式兩份、4類建設項目申報書均一式12份、包含所有寄送材料電子版的光碟兩張。各省級教育部門須於12月18日前(以寄出日期為準)將申報材料寄至教育部社科司。
4.《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另行發布,根據各類建設項目目標和任務,設定考核指標,採取年檢和建設周期驗收相結合的動態管理方式,強化過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
聯 系 人:範丹卉、馬帥
郵寄地址:北京市西單大木倉胡同35號院(郵編100816)
教育部社科司教學與出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