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管局聚焦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重點,通過搭建智慧平臺、強化監督抽查、構建共治格局等系列監管舉措,對學校食堂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進行全面「體檢」,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智慧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築牢師生食品安全守護網。
加強統籌協調,搭建智慧平臺。校園食品安全監管被納入今年廣州市花都區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為辦好這一民生實事,該局在餐飲單位「明廚亮灶」工作的基礎上,藉助網際網路科技力量,全力推進學校食堂「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工作,建立實時動態的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對學校食堂加工、製作、分發、洗消等環節進行實時監管,實現違規操作「可識別、可抓拍、可感測、可示警、可反饋、可核驗」。先後聯合教育、財政等相關部門召開專題協調會,制定全面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實施方案,構建專項組織架構,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分工,協調落實工作經費,積極做好前期項目招標工作。與此同時,召集「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承建公司,進一步開展平臺深度融合,並督促各公司對聯網學校上傳信息拾遺補缺,加強相關人員平臺監管使用培訓,將智慧監管模式納入日常巡查。截至目前,該區371家學校(含託幼機構)食堂、5家學校集體配餐單位已全部完成「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建設。
加強監督抽查,壓實主體責任。該局組織執法人員全面摸清轄區內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及幼兒園周邊100米以內的市場主體數量和分布情況,按照經營戶的實際地址逐一建立臺帳檔案資料,做到校園周邊經營戶底數清、情況明。以新學期開學等為重點時段,以校園周邊無照經營、「三無」食品等為整治重點,積極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和規範提升活動,加強學校食堂和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同時,不斷夯實學校及餐飲配送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健康管理,提升重點環節規範化操作要求,嚴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著力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218次,檢查學校、幼兒園食堂及校園周邊餐飲店等6000餘家次。
加強宣傳培訓,構築共治格局。該局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消費維權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通過張貼宣傳海報、諮詢答疑、食品安全應急演練等,加深學生對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的理解,使廣大師生增強「買前識真假、買後懂維權」的預防保護意識和食品安全自我防護意識。引導家長利用網際網路和手機App參與監督,形成多元共治監管合力。針對春、秋季學校食品安全事件易發多發形勢,及時發布安全消費提醒,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學生餐桌。「我們聯合教育、人社等職能部門、家長代表(家委)等,通過智慧監管平臺,對各學校食堂開展線上遠程視頻監控及管理情況進行瀏覽查閱,監督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學校食堂安全管理不到位時,通過線上反饋、監管提醒、安全教育、針對約談或開展跨部門聯合執法整治等手段介入處置,形成學校、職能部門、家長代表(家委)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良性互動與互補不足,全力堵住食品安全監管漏洞。」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校園食品安全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我們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智慧化監管水平,在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達100%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提升工程,全力維護好學校食堂安全,守護好學生的身體健康。」該負責人說。
□張 冬 夏雙露